貴妃塔

貴妃塔

貴妃塔在南雄縣珠璣巷南街“珠璣古巷”牌樓西側,一座元代實心石塔疊於一口四方古井之上。

基本信息

石塔為平面八角形,共7層,用7塊紅色砂質岩雕刻成形,壘疊而成。石塔通高3.36米,底座直徑1.2米,高24厘米。第一層高59厘米,為蓮花座,上有八角柱體,柱體上刻有“四大天王”浮雕,並刻有“南雄路同知孫朝列重立,元至正庚寅孟冬紀”字樣。第二層高38厘米。第三層高40厘米。第四層高40厘米。這幾層均有蓮花座。第五層高30厘米,塔身呈扁橢圓形。第六層高40厘米。第七層高35厘米。第六、七層呈圓柱形。塔身為蓮花座鼓形,塔頂為寶葫蘆,高30厘米。整座石塔共刻有36尊羅漢浮雕。

發展歷史

珠璣巷石塔,又稱貴妃塔,位於古巷鍾氏宗祠大門南側。據清代簡朝亮編纂的《粵東簡氏大同譜》載:“珠璣巷在今南雄府北三十里沙水村,路旁有鐵舍利一座。”該塔始建於宋末,被兵毀。元代至正十年(1350年)重建,置放在一古井之上。至今已有645年的歷史, 這座石塔是廣東省現存元代石塔中唯一有確鑿年代可考的石塔,也是珠璣巷保存年代較久的文物,現已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傳說掌故

貴妃塔的建造,記錄了珠璣巷人一段悲慘的南遷歷史。胡妃乃南宋度宗皇帝妃子,被奸臣賈似道所害。當時朝廷任賈似道為相,政治腐敗。相傳在鹹淳八年(1272)八月,度宗皇帝到景靈宮去祭拜先皇之後,恰巧下起大雨來,賈似道要皇帝等到雨停後由他用大輅車接回宮。但是,胡貴妃的哥哥胡顯祖已準備一部逍遙輦,把皇帝接走了,賈似道大怒,事後誣說胡顯祖兄妹有奪權野心。度宗皇帝聽信讒言,罷了顯祖的官,並逼胡貴妃出宮為尼。後來,胡貴妃淪落為南雄珠璣巷富商黃貯萬之妾。不料黃貯萬的家僕告發,賈似道便啟奏朝廷,誣說珠璣巷百姓要造反。於是朝廷決定派官兵圍剿珠璣巷。這個事件史稱“胡妃之亂”。訊息傳出,現璣巷的居民紛紛逃難。其中多數砍竹結排,順湞水南下,一直漂流到珠江三角洲各地。珠璣巷附近58村村民恐遭禍延,也四處逃走。胡貴妃見此慘狀,投井自盡。後人為紀念胡貴妃,在井上建塔。石塔7層,意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是後人對胡貴妃的褒揚。現存的胡妃塔重立於胡妃死後77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