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赫什提

貝赫什提

貝赫什提(1929~1981),伊朗政治活動家、什葉派宗教理論家。生於伊斯法汗,受過伊斯蘭高等教育。巴列維國王執政時期,曾任教育部宗教顧問。他精通伊斯蘭教什葉派教義和教法,曾校訂霍梅尼《伊斯蘭政府》一書,並參與起草伊朗伊斯蘭新憲法,他被認為是伊斯蘭什葉派的理論家和伊斯蘭法學權威。他對內主張政教合一,實行伊斯蘭宗教學家治政,推行全面“伊斯蘭化”政策。認為應著重發展革命衛隊,主張堅決鎮壓反對派。對外主張“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和“輸出伊斯蘭革命”。1981年6月28日在伊朗共和黨總部爆炸事件中身亡。

基本信息

生平

貝赫什提1928年10月24日出生在伊朗歷史文化名城伊斯法汗,四歲開始正式入學讀書。國中畢業之後,進入伊斯蘭高中,對阿拉伯文學、伊斯蘭法學和世界哲學史感興趣。高中之後,升學到庫姆伊斯蘭學院研究現代伊斯蘭,院長是阿亞圖拉霍梅尼。他在庫姆就讀期間,生活十分艱苦,為了給學校節省開支,拒絕接收獎學金,只依靠父親每月少量匯款維持最低生活水平。後來,他一邊在學院中研究學問,一邊打工掙錢維持生計,因為他認為,伊斯蘭教育組織為他創造了優良的學習條件,他沒有理由多沾一分錢。他為伊斯蘭革命節儉的習慣,一直到他為革命犧牲的那一天。1948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德黑蘭大學,繼續他的伊斯蘭研究。

為了了解西方國家,他認真學習英文,在德黑蘭大學期間,英文水平可以在校內任教。他1951年獲得機會到歐洲出國留學,但是他不願放棄向國內著名學者阿亞圖拉莫塔哈利學習的機會,跟隨他學習伊斯蘭哲學課程五年。他堅信,出國留學前,必須儘可能懂得國內現有的學問,然後到國外吸取新知識,因此一氣延誤了十四年,一直留在國內深入研究各家各派對《古蘭經》的見解。1965年,他受聘到德國漢堡主持伊斯蘭文化中心的工作,出發前刻苦學習德文。在德國期間,任漢堡市任伊朗僑民的宗教顧問,並主持當地穆斯林的宗教活動,為當地穆斯林社會爭取權利,並且協助建造了漢堡伊瑪目阿里大清真寺。

他在德國編輯了一份伊斯蘭刊物《伊斯蘭回聲》,用多種歐洲文字出版,向許多國家發行。他參與多宗教學術辯論會,並且協助漢堡大學創建了伊斯蘭研究社,幫助全校各專業對伊斯蘭有興趣的學生了解伊斯蘭真相。在他的幫助下,德國伊朗留學生協會進行了改組、擴大和開展許多務實的工作。這時,他對德文運用自如,能讀能寫而且能用德語演說,成為歐洲穆斯林社會的知名人士,團結許多不同民族的穆斯林組織,如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巴基斯坦人。

成就

他於1970年回國,跟隨霍梅尼參加反國王巴列維的鬥爭。他聯絡國內許多知名學者在首都德黑蘭創立了伊斯蘭研究中心,同時編寫的多種類的伊斯蘭教科書,提倡新式教學法和伊斯蘭學院新課程。他要求伊斯蘭學院的學生必須學會一門西方語言,學校必須開設數理化現代科學知識課程,這樣才能把伊斯蘭推向國際化,承擔起為了伊斯蘭發展的國際使命。當時他在德黑蘭主持一所伊斯蘭學校,在教學中實踐他的伊斯蘭新式教育思想。

職務

1979年伊斯蘭革命成功後,貝赫什提博士從事伊斯蘭新社會文化和法制建設工作,同時為伊斯蘭革命發表理論著作。同時,他參與創建伊斯蘭共和黨並出任總書記。他還曾任伊朗革命委員會秘書長、專家制憲委員會副主席、建設部主管和革命委員會駐法務部全權代表。1980年2月任最高法院院長。1981年6月巴尼薩德爾總統被解職後,任三人臨時總統委員會成員。

榮譽

在他1981年不幸歸真的時候,留下了許多社會研究項目和科研規劃。他總共出版了十四部理論書籍,其中有十部書都翻譯成其他文字,如阿拉伯文﹐在伊斯蘭世界廣泛流傳,為伊朗型的當代伊斯蘭革命奠定了理論基礎。 伊朗教育部決定,為了記念伊朗伊斯蘭革命的一位孜孜不倦的理論家和革命家,將在今年十月份舉行貝赫什提博士學術成就國際研討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