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音樂劇]

《貓》是音樂劇歷史上最成功的劇目,曾一度成為音樂劇的代名詞。該劇創作於1981年,是在倫敦上演時間最長、美國戲劇史上持續巡迴演出時間最長的音樂劇,1981年5月11日首演於倫敦西區新倫敦劇院,每周8場,星期一休息,連續演出至2002年5月11日在它21歲生日時,在同一個劇場落幕。《貓》在美國演出時間相加總長為16年零2個月,僅這一齣戲在全球演出的總收入就超過了20億美元,到2000年6月該劇正式宣布停演時,已在全球演出了6000多場。該劇創作精良,表演水平精湛,36位出場演員各有各的絕活,片中的老貓格里澤貝拉由大家熟悉的依蓮·佩姬扮演,她被一些媒體稱為英國音樂劇“第一夫人”。

《貓》

貓是音樂劇歷史上最成功的劇目,曾一度成為音樂劇的代名詞。該劇創作於1981年,是在倫敦上演時間最長、美國戲劇史上持續巡迴演出時間最長的音樂劇,1981年5月11日首演於倫敦西區新倫敦劇院,每周8場,星期一休息,連續演出至2002年5月11日在它21歲生日時,在同一個劇場落幕。《貓》在美國演出時間相加總長為16年零2個月,僅這一齣戲在全球演出的總收入就超過了20億美元,到2000年6月該劇正式宣布停演時,已在全球演出了6000多場。該劇創作精良,表演水平精湛,36位出場演員各有各的絕活,片中的老貓格里澤貝拉由大家熟悉的依蓮·佩姬扮演,她被一些媒體稱為英國音樂劇“第一夫人”。

角色:

“領袖貓”。貓族中的首領,充滿智慧和經驗,他必須出席一年一度的貓會,並最後決定哪一隻貓能夠升天獲得重生;“迷人貓”,劇中成熟女性的代表,全劇舞會高潮時她是領舞者,在青藍色調的光線下,惟有她的紅色皮毛洋溢著溫暖;“魅力貓”。年輕時是貓族中最美麗的一個,厭倦了貓族的生活到外面闖蕩,但嘗盡了世態炎涼,再回到貓族時已醜陋無比——她的樣子最像人類,長髮披肩,身穿黑色晚禮服,腳蹬一雙高跟鞋。一曲《回憶》平息了所有貓兒對她的敵意,喚起了對她的深深同情和憐憫。還有“富貴貓”、“保姆貓”、“劇院貓”、“搖滾貓”、“犯罪貓”、“迷人貓”、“英雄貓”、“超人貓”、“魔術貓”等。這群五花八門、各不相同並被擬人化了的貓兒組成了貓的大千世界。在舞會上,它們各顯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戲,上演了一出盪氣迴腸的“人間悲喜劇”,訴說著愛與寬容的主題。

舞蹈和音樂:

為了傳情達意,編導們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場面來表現貓的不同特徵和性格。這裡既有輕鬆活潑的踢踏舞,又有凝重華麗的芭蕾舞,還有充滿動感的爵士舞和現代舞。怎么好看怎么編,沒有框框,別具匠心,不拘一格。尤其是那段長達十幾分鐘的“傑里克舞會”的舞蹈,場面宏大,激情澎湃,讓人看得如痴如醉。

舞台:

它的設計概念是“從貓兒眼裡看到的世界”。觀眾可以從自己坐的座位角度看到一個垃圾場,上面堆放著1500多個牙膏皮、碎碟子、壞信用卡、可樂罐、廢棄的汽車等等各式垃圾,全部都按照貓眼中的尺寸放大。台上還有一座重達5噸的天橋,供貓兒上下戲耍,演出時橋下有三個工作人員躲在裡面控制煙霧、燈光、變出“魔術貓”。 《貓》的服裝全按各個貓兒的形象特徵來設計,共有250多套,上面逼真地繪出了不同年齡、性別的貓的膚色和皮毛花紋,每個演員都被畫成了一個與其身份相符的貓臉,再配上30多個不同色澤和質感的假髮,活靈活現地裝扮出了一隻只性格各異的貓兒。
《貓》是英國作曲家安德魯‧洛伊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根據T‧S‧艾略特(T. S. Eliot)的詩集 《老負鼠講講世上的貓》譜曲的音樂歌舞劇。自從在1981年倫敦首場演出之後,已經成為迄今以來最著名的歌舞劇之一。其中一曲“記憶”,更在全世界廣為流傳。目前,《貓》是世界上票房最高的舞台劇,也是在美國紐約百老匯和英國倫敦西區連續公演最長的舞台劇。
雖然《貓》的世界旅行從歐洲、美洲、澳洲甚至日本,可惜的是它一直沒有機會登上中國的舞台。幸好的是在1997年末,韋伯集齊了全世界最精華的演員和劇組人員,製作了《貓》的錄像帶。從此五彩花貓們再不受舞台的限制,即使與百老匯冬日花園劇場遠隔千里萬里,你也一樣可以看到席捲世界的、“現在及永遠”的、《貓》的風采。
《貓》因為在許多不同的舞台上由數以千計的人製作,她的歌舞並沒有很嚴的規定。有時候一首歌會由不同的貓來唱,也有時候,一些劇情完全被刪截。比如在《貓》的錄像帶里,兩隻小偷貓的歌是由小偷們自己唱的,但是在舞台上,這首歌通常是由Mistoffelees 唱的。在《貓》的錄像帶里,一個很重要的歌,海盜 Growltiger 的故事也被刪掉了。大多數時候這樣的修改都是小幅度的,而且多半是由於演員的合適或是不合適。
《貓》作為歌舞劇首次演出是在1981年5月11號。地點是倫敦西頭的新倫敦劇院。從此在英國一炮打紅。《貓》憑著再難以打破舞劇-貓(2張)的票房紀錄成為英國有史以來最成功、連續公演最久的音樂劇。1982年《貓》開始在全世界的舞台劇聖地,美國紐約的百老匯大街上公演,到2000年夏天停演,早已打破了百老匯連續公演最久而且也次數最多的記錄。而直到現在,《貓》》也是美國最長的巡迴演出劇目(目前為止至少已經有四次全美巡迴演出)。
《貓》曾獲得七項托尼獎(Tony,可以說是舞台劇界的奧斯卡)“回憶”則成為現代音樂中的經典。這一首歌曾被錄製過六百次之多,包括著名的歌手芭芭拉史翠珊(BarbaraStreisand),BarryMantilow。
《貓》有史以來最著名的,演出時間最長的音樂劇,從1981年開始風靡世界21年,共以10幾種語言在20幾個國家出演無數次.僅僅在倫敦的演出場次就達9000多次!
《貓》(Cats)
類型:音樂劇
編劇:AndrewLloydWebber
原著:T.S.艾略特的<<擅長裝扮的老貓經>>/OldPossum'sBookofPracticalCats
音樂:AndrewLloydWebber
舞台設計:JohnNapier
燈光設計:DavidHersey
聲樂設計:MartinLevan
舞蹈設計:GillianLynne
特點:音樂、T.S.艾略特的詩、特殊的視覺效果等等。該劇是真正適合各種文化背景的大眾的戲劇。音樂劇《貓》《貓》,是英國作曲家安德魯.洛伊德.韋伯(AndrewLloydWebber)根據T.S.艾略特(T.S.Eliot)的詩集譜曲的音樂歌舞劇。自從在1981年倫敦首場演出之後,已經成為訖今以來最著名的歌舞劇。其中的名曲“記憶”,在全世界廣為流傳。目前,《貓》是世界上票房最高的舞台劇,也是在美國紐約百老匯和英國倫敦西頭連續公演最長的舞台劇。
雖然《貓》的世界旅行從歐洲、美洲、澳洲甚至日本,可惜的是它一直沒有機會登上中國的舞台。幸好的是在1997年末,韋伯集齊了全世界最精華的演員和劇組人員,製作了《貓》的錄像帶。從此五彩花貓們再不受舞台的限制,即時是離百老匯冬日花園劇場遠隔千里萬里,你也一樣可以看到席捲世界的,“現在及永遠”的,《貓》的風采。
每一個歌曲裡面,包括了英國的,美國百老匯的,和《貓》錄像帶所用的全部歌詞。其中有幾首比較著名的歌副有 WAV 版音樂。筆者有幸聽過這三部《貓》的音樂(其中英國和百老匯的是在1981年和1982年出版的CD),但覺得《貓》錄像帶版的音樂最好,因為她有機會匯集了最優秀的演員。所以MP3 版的歌,都是從《貓》錄像帶里摘出來的。還有一點就是本人未曾看過舞台上的《貓》,所以對劇情的介紹都來源於錄像帶。當然,錄像帶版也的確是故事講解得最好的一個。

關於歌詞----

《貓》的歌詞由特拉維·拿恩(Trevor Nunn)改編。它的故事來自T·S·艾略特(T.S. Eliot)在1939年出版的詩集《老負鼠講講世上的貓》(Old Pusso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這一部詩集,事實上是艾略特寫給他的教子的。大部份的歌詞是從詩集裡原封不動拿出來的。只不過,因為要和譜出的曲子相和,拿恩在詩詞上作了微小的改動,比如“潔里珂之歌”(The Song of the Jellicles)里就多了八行歌詞的重複。此外,“楔子”、“The Marching Song of the Pollicle Dogs”和 Grizabella 的故事,是從艾略特未出版的故事裡找到的。而最有名的一首“記憶”(Memory),是拿恩根據艾略特的另一首“風夜狂想曲”(Rhapsody on a Windy Night)改編的。 完整版的中英文歌詞對照,請參考末尾“參考資料”。[2]

關於樂曲 ----

安德魯·洛伊·韋伯從1977年開始根據他從小最喜歡的書,《老負鼠講講世上的貓》編寫曲譜。因為韋伯原來的打算是寫一些在舞台上演的散曲,而且1980年他在愛德蒙頓音樂節(edmonton Festival)上公演了他已經寫好的幾個片段。當時艾略特已經去世,艾略特的遺孀 Valerie Eliot 參加了音樂節,並且帶給韋伯許多艾略特沒有發表過的詩和故事。這些故事裡,就包括了後來十分有名的“Grizabella,魅美的貓”(艾略特沒有把這首已經完成的詩包括到詩集裡去,因為他覺得“這個故事對孩子來說太悲哀了”)。有了這些信息,尤其是Grizabella的故事,使韋伯覺得終於找到了故事的主題,而更像一部有頭有尾的歌劇了。他找到拿恩作詞兼導演,兩個人合作,把這樣一部顯然不具備賣座條件的童話詩集搬上了舞台。

關於“記憶” ----

中演票務通的官方介紹,直到首映式的日期都已經很接近的時候,拿恩仍對劇里的歌不滿意。他覺得整部劇的高潮部份不夠強烈,應該有更富有感情,更能讓觀眾投入的樂曲。韋伯起先並不願意,但還是回家重新開始編曲,而且他告訴導演拿恩,不要抱太大的希望。那一晚韋伯回家之後,花了整整一個晚上,寫出了一個曲子。第二天早上,韋伯在排練室的鋼琴上給拿恩彈奏了他整晚的傑作。拿恩聽完後,對旁邊的人說:“我請你們記住現在的日子和時間。因為你們現在聽到的,就是下一個能稱為傳奇的樂曲。”
這個曲子,就是後來在音樂劇史上流傳得最廣的“記憶”。
可是在當時,她還只是一個旋律,根本沒有歌詞。和其他的《貓》歌不同,“記憶”並不是根據已有的詩編寫的,也沒有其他可以套用的詩。拿恩找了三位詞作家編寫“記憶”,仍沒有得到滿意的歌詞。那時直到離首映只有幾天了,拿恩回到他在鄉下的別墅,決定由自己來寫“記憶”的歌詞。他花了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重新讀過艾略特的詩集,借用了“風夜狂想曲”和“Grizabella,魅美的貓”作線索,不但寫出了動人心旋的 “記憶”,也更明確了整部《貓》的主題。魅美的貓Grizabella成為《貓》的感情出口,她在“記憶”里表白了她在外面世界所受的痛苦,她所永遠失去的快樂和美麗的日子,以及她歸家的渴望。這首讓人難以忘懷的歌出世了。

關於韋伯 ----

安德烈·洛伊·韋伯是英國知名的音樂劇製作家,寫過多件動人的作品。除了《貓》之外,他的成名作品還有《歌劇 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1986)、《艾薇塔》(Evita,1978)、《萬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1971)、《星光列車》(starlight Express,1984)等,幾乎每一部都曾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過,並有長駐劇團。比如《歌劇魅影》在加拿大的多倫多市,到今天仍持續演出。(註:韋伯《歌劇魅影》與中國在解放前和解放後都拍過的歌劇電影《夜半歌聲》是源自同一個故事。但她們的樂曲似乎不應該是同一個。)而《艾薇塔》更在1996年被搬上銀幕,並由流行歌壇十年之久的麥當娜(Madona)主演。偉伯也因為接連幾部如此成功的樂劇成為現代音樂劇之首。在1997年,他被英國女王封為男爵(Sir),後又被加封為伯爵(Lord)。
關於安德魯·洛伊·韋伯,中文網頁 “吉方平的窩” 中有詳細介紹。
《音樂劇世界》中也有上面提到的及其他音樂劇的介紹。

關於《貓》的演出 ----

《貓》作為歌舞劇首次演出是在1981年5月11號。地點是倫敦西頭的新倫敦劇院。從此在英國一炮打紅。《貓》憑著再難以打破的票房紀錄成為英國有史以來最成功、連續公演最久的音樂劇。1982年《貓》開始在全世界的舞台劇聖地,美國紐約的百老匯大街上公演,到2000年夏天停演,早已打破了百老匯連續公演最久而且也次數最多的記錄。而直到現在,《貓》仍在倫敦西區公演。除此之外,《貓》也是美國最長的巡迴演出劇目(目前為止至少已經有四次全美巡迴演出)。
《貓》曾獲得七項托尼獎(Tony,可以說是舞台劇界的奧斯卡)“回憶”則成為現代音樂中的經典。這一首歌曾被錄製過六百次至多,包括著名的歌手芭芭拉史翠珊(BarbaraStreisand),BarryMantilow。
音樂劇《貓》中文版公演信息
演出時間:2012年8月17——21日
演出場館:上海大劇院

演出時間:2012年12月21日~2013年1月6日

演出場館:世紀劇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