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麥34

豫麥34,鄭州市農科所於1982年以[矮豐3號×(孟201×牛朱特)]為母本,以豫麥2號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屬春性大穗早熟品種

豫麥34

品種來源:鄭州市農科所於1982年以[矮豐3號×(孟201×牛朱特)]為母本,以豫麥2號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原名鄭農7號,1994年省品審會審定通過命名為豫麥34,1995年10月榮獲全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銀獎。1998年通過國家審定。
特徵特性:屬春性大穗早熟品種。白粒、角質,千粒重40-45克,穗粒數28-30粒,穩產性好,抗乾熱風,高抗條銹和葉鏽病,中抗白粉病,高感葉枯病。抗逆性強,兼抗小麥白粉病、鏽病、根腐病、紋枯病、赤霉病等多種病害,抗倒伏性強,抗乾熱風,適於黃淮地區廣泛種植。
品質狀況:蛋質含量15.41%,濕麵筋32.1%,沉降值55.1毫升,吸水率62.6%,麵團形成時間8.1分,穩定時間10.3分,麵包體積732cm3。1998年省品種辦統一取樣測試結果為:粗蛋白15.25% ,濕麵筋34.2%,沉降值42.4毫升,吸水率(ml/100g)60.62,形成時間10分鐘,穩定時間21分鐘,評價值81分,麵包評分86.2分。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規定的優質強筋小麥標準。
適宜地區及栽培技術:適宜我省北中部中高地區中晚茬種植,播期中北部地區以10月15日左右為宜,南部地區相應推遲。播量每畝7-8公斤,隨播期的推遲,適當加大播量施肥應施足底肥,增施磷肥,少施氮肥,追肥應掌握前氮後移的原則,一般可在3月中下旬追尿素5-7公斤。返青、齊穗期注意噴灑粉銹寧、磷酸二氫鉀及氧化樂果。
豫麥34號這些優異的綜合性狀,目前在國內優質小麥品種中處於領先地位,得到省內外專家、廣大農民朋友和小麥加工企業的一致認可和歡迎。豫麥34號的育成,將在農業結構調整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推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