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腿樹

象腿樹

象腿樹,又名酒瓶蘭,拉丁名 Beaucarnea recurvata,辣木科酒瓶蘭屬小喬木,是一種高級園景樹,產於熱帶非洲及墨西哥,其樹桿肥厚多肉,桿基肥大似象腳,因故得名。夏季開花,葉對生,二回羽狀複葉,小葉極細小,橢圓狀鐮刀形,粉綠至粉藍色。其幼株常被作為室內觀賞植物。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幼株形似酒瓶子,故又稱酒瓶蘭。幼株形似酒瓶子,故又稱酒瓶蘭。

象腿樹,又名酒瓶蘭,拉丁名Beaucarnea recurvata,假葉樹科酒瓶蘭屬

小喬木,是一種高級園景樹,其樹桿肥厚多肉,桿基肥大似象腳,因故得名。夏季開花,葉對生,二回羽狀複葉,小葉極細小,橢圓狀鐮刀形,粉綠至粉藍色。其幼株常被作為室內觀賞植物。是豆科的一種喬木,原產非洲等乾荒漠地區。植物主幹粗壯,葉為複葉,花似國槐花。中國只有引種栽培,所以在起名上都是根據不同的特性進行命名。

酒瓶蘭為龍舌蘭科酒瓶蘭屬觀葉植物,為常綠小喬木,在原產地可高達10米,盆栽種植的一般0.5—1.0米。

其地下根肉質,莖幹直立,下部肥大,狀似酒瓶;膨大莖幹具有厚木栓層的樹皮,呈灰白色或褐色。葉著生於莖於頂端,細長線狀,革質而下垂,葉緣具細鋸齒。老株表皮會龜裂,狀似龜甲,頗具特色。葉線形,全緣或細齒緣,軟垂狀,開花白色。

形態習性

酒瓶蘭酒瓶蘭

酒瓶蘭原產熱帶雨林地區。其性喜溫暖濕潤及日光充足環境,較耐旱、耐寒。生長適溫為16—28℃,越冬溫度為0℃。喜肥沃土壤,在排水通氣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上生長較佳。酒瓶蘭多用播種繁殖,但國內尚未見結種子,多從產地進口。播種時將種子播於腐葉土和河沙混合的基質,保持濕潤(不宜太濕,否則容易腐爛)。在溫度20—25℃及半陰環境中,經2—3個月即可發芽。在小植株生長過程中應加強肥水管理,勤施薄施液肥,並增施鉀肥,以利莖部膨大充實。此外,生長多年的植株有時會在莖基部分疆小芽,也可分切芽體,扦插繁殖。但必須注意傷口消毒,以免腐爛。性喜陽光,一年四季均可直射,即使酷暑盛夏,在驕陽下持續曝曬,葉片也不會灼傷。但不耐寒,北方需在霜降前入室,置於溫暖向陽處。室溫以10℃左右為宜,如低於5℃,須採取防寒保暖措施,以防凍害。溫帶地區清明至穀雨之間出室,寒冷地區則在立夏之後。由於酒瓶蘭較耐旱,澆水不宜過多,否則易爛根。春、秋季須見乾見濕,夏季保持濕潤,冬季見土乾時再澆水。生長季節,室外蒔養每半個月施一次稀薄液肥;室內蒔養宜施顆粒肥料,以免污染空氣。盆栽宜用肥沃的沙質土,用園土、腐葉土及粗沙等量配製。每年春季或秋後換盆換土,保持盆土通透性。無論上盆或換盆,宜將基部膨大部位露出土外,供人觀賞。

地區分布

酒瓶蘭酒瓶蘭

產於熱帶非洲及墨西哥。

套用價值

酒瓶蘭是樹狀的多漿植物,在原產地為常綠小喬木,株高可達10米。由於莖幹形狀奇特,基部特別嘭大,酷似大酒瓶,再加龜裂成小方塊的樹皮和簇生葉姿婆娑,成為非常奇特的裝飾植物。幼苗盆栽常點綴居室、客廳、珍奇雅致。大型盆栽適用賓館、商場等公共場所擺設,奇特造型,氣派非凡。

園林用途

酒瓶蘭為觀莖賞葉花卉,用其布置客廳、書室,裝飾賓館、會場,都給人以新穎別致的感受。它可以多種規格栽植作為室內裝飾:以精美盆缽種植小型植株,置於案頭、台面,顯得優雅清秀;以中大型盆栽種植,用來布置廳堂、會議室、會客室等處,極富熱帶情趣,頗耐欣賞。

栽培繁殖

播種繁殖

酒瓶蘭盆栽可用腐葉土2份、園土1份和河沙1份及少量草木灰混合作為基質。在3—10月生長季要加強肥水管理,以促進莖部膨大。因膨大的莖部可貯存一定的水分,耐旱能力較強,所以澆水時以佼盆土濕潤為度,掌握寧乾勿濕的原則,避免盆土積水,否則肉質根及莖部容易腐爛。尤其秋末後氣溫下降,應減少澆水量,以提高樹體抗寒力。生長期每月施兩次液肥或複合肥,在施肥時注意增加磷鉀肥。它喜充足的陽光,若光線不足葉片生長細弱,植株生長不健壯;但夏季要適當遮陰,否則葉尖枯焦、葉色發黃。在氣候乾燥、通風不良時,酒瓶蘭容易發生介殼蟲,如發現介殼蟲,應注意噴藥防治。

選種

播種前首先要對種子進行挑選,種子選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播種能否成功。

1、最好是選用當年採收的種子。種子保存的時間越長,其發芽率越低。

2、選用籽粒飽滿、沒有殘缺或畸形的種子。

3、選用沒有病蟲害的種子。

消毒

消毒包含兩個概念,一個是指對種子進行消毒,另一個是指對播種用基質進行家庭對種子消毒常用60℃左右的熱水浸種一刻鐘,然後再用溫熱水催芽12~24小時。對播種用的基質進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鍋里炒熱,什麼病蟲都能燙死。

催芽

用溫熱水(溫度和洗臉水差不多)把種子浸泡12~24個小時,直到種子吸水並膨脹起來。對於很常見的容易發芽的種子,這項工作可以不做。

播種

對於用手或其它工具難以夾起來的細小的種子,可以把牙籤的一端用水沾濕,把種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質的表面上,復蓋基質1公分厚,然後把播種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為花盆高度的1/2~2/3,讓水慢慢地浸上來(這個方法稱為“盆浸法”);對於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夾起來的種粒較大的種子,直接把種子放到基質中,按3×5公分的間距點播。播後復蓋基質,復蓋厚度為種粒的2~3倍。播後可用噴霧器、細孔花灑把播種基質質淋濕,以後當盆土略乾時再淋水,仍要注意澆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種子衝起來;

扦插繁殖

在深秋、早春季或冬季播種後,遇到寒潮低溫時,可以用塑膠薄膜把花盆包起來,以利保溫保濕;幼苗出土後,要及時把薄膜揭開,並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後讓幼苗接受太陽的光照,否則幼苗會生長得非常柔弱;大多數的種子出齊後,需要適當地間苗:把有病的、生長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空間;當大部分的幼苗長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葉子後就可以移栽。

扦插時間

常於春末秋初用當年生的枝條進行嫩枝扦插,或於早春用上一年生的枝條進行老枝扦插。

扦插基質

就是用來扦插的營養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於條件很難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質,建議使用本站提供的已經配製好並且消過毒的扦插基質;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沖洗幾次。海砂及鹽鹼地區的河砂不要使用,它們不適合花卉植物的生長。

枝條選擇

進行嫩枝扦插時,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長旺盛時,選用當年生粗壯枝條作為插穗。把枝條剪下後,選取壯實的部位,剪成5~15公分長的一段,每段要帶3個以上的葉節。剪取插穗時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個葉節的上方大約1公分處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葉節下方大約為0.5公分處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鋒利)。進行硬枝扦插時,在早春氣溫回升後,選取上一年的健壯枝條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個節,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扦插。

溫度管理

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20℃~30℃,低於20℃,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於30℃,插穗的上、下兩個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並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扦插後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扦插後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扦插後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證插穗鮮嫩能進行光合作用以製造生根物質。但沒有生根的插穗是無法吸收足夠的水分來維持其體內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須通過噴霧來減少插穗的水分蒸發:在有遮蔭的條件下,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於水中。

適度光照

扦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因為插穗還要繼續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和生根的物質來供給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於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後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待根系長出後,再逐步移去遮光網:晴天時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網,第二天上午9:00前蓋上遮光網。

上盆移栽

小苗裝盆或養了幾年的大株轉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粒基質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薄層基質,厚約1~2公分,然後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上完盆後澆一次透水,並放在遮蔭環境養護一周。

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4~6公分,再復上一層土並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放入苗木後,回填土壤,把根系復蓋住,並用腳把土壤踩實,澆一次透水。

濕度管理

喜歡濕潤的氣候環境,要求生長環境的空氣相對溫度在70~80%,空氣相對濕度過低,下部葉片黃化、脫落,上部葉片無光澤。 由於它原產於熱帶地區,喜歡高溫高濕環境,因此對冬季的溫度的要求很嚴,當環境溫度在10℃以下停止生長,在霜凍出現時不能安全越冬。

夏季

1、加強空氣對流,以使其體內的溫度能散發出去;

2、放在半蔭處,或給它遮蔭50%;

3、給它適當噴霧,每天2~3次。

冬季

1、搬到室內光線明亮的地方養護;

2、在室外,可用薄膜把它包起來越冬,但要每隔兩天就要在中午溫度較高時把薄膜揭開讓它透氣。

光照管理

喜歡半蔭環境,在秋、冬、春三季可以給予充足的陽光,但在夏季要遮蔭50%以上。放在室內養護時,儘量放在有明亮光線的地方,如採光良好的客廳、臥室、書房等場所。在室內養護一段時間後(一個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蔭(冬季有保溫條件)的地方養護一段時間(一個月左右),如此交替調換。

肥水管理

對於盆栽的植株,除了在上盆時添加有機肥料外,在平時的養護過程中,還要進行適當地肥水管理。春、夏、秋三季這三個季節是它的生長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花寶”——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1~4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

冬季

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3~7天。對於地栽的植株,春夏兩季根據乾旱情況,施用2~4次肥水:先在根頸部以外30~100公分開一圈小溝(植株越大,則離根頸部越遠),溝寬、深都為20公分。溝內撒進25~50斤有機肥,或者1~5兩顆粒複合肥(化肥),然後澆上透水。入冬以後開春以前,照上述方法再施肥一次,但不用澆水。

修剪

在冬季植株進入休眠或半休眠期,要把瘦弱、病蟲、枯死、過密等枝條剪掉。也可結合扦插對枝條進行整理。

換盆

只要養護得法,它就會生長很快,當生長到一定的大小時,就要考慮給它換個大一點的盆,以讓它繼續旺盛生長。換盆用的培養土及組分比例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

脫盆

把要換盆的花放在地上,先用巴掌輕拍盆的四周,使根系受到震動而與盆壁分離,把花盆倒過來放在左手上,左手的食指與中指輕輕夾住植株,手腕與指尖頂住盆沿,右手拍打盆底,再用母指從底孔把根土向下頂,讓植物脫出來。脫出來後,用雙掌輕輕拍打盆土,讓多餘的土壤脫落。

花盆準備

選一適當大小的花盆,盆的底孔用兩片瓦片或薄薄的泡沫片蓋住,既要保證盆土不被水衝出去,又要能讓多餘的水能及時流出。瓦片或泡沫上再放上一層陶粒或是打碎的紅磚頭,作為濾水層,厚約2~3公分。排水層上再放有肥機肥,厚約1~3公分,肥料上再一薄層基質,厚約2公分,以把根系與肥料隔開,最後把植物放進去,填充營養土,離盆口約剩2~3公分即可。

養護要點

施肥

施肥不應過量,一般使用複合肥,生長盛期,每月可施1至2次肥,腐熟堆肥或氮、磷、鉀均可;也可在盆邊土壤內均勻埋3穴熟黃豆,每穴7至10粒,注意不要與根接觸。從11月至翌年3月停止施肥。

土壤

酒瓶蘭喜疏鬆的沙土和腐殖土,耐乾旱和瘠薄。盆栽的土壤要選排水性好的,可用3份肥沃園土與1份煤渣混合,再加少量豆餅或雞糞作基肥。

溫度

生長適溫為18℃至27℃,低於13℃即停止生長。冬季溫度不能長時間低於10℃,否則植株基部會發生腐爛,造成整株死亡。

病蟲害

生理病害:夏季強光照射引起灼傷;冬季低溫造成凍害。可通過環境管理手段加以防治。

細菌性軟腐病:發病初期噴施農用鏈黴素1000倍液,或澆65%敵克松800倍。

葉斑病:發病時噴施75%百菌清600倍或50%多菌靈500倍液。每隔7至10天噴1次,連續2至3次。

矢尖蚧:1、天敵防治。天敵有短緣毛蚜小蜂、長喙毛呀小蜂、黃金蚜小蜂和紅點唇瓢蟲。2、藥劑防治。若蟲盛孵期及時噴施40%氧化樂果或50%殺螟松1000倍液。

多漿植物

多漿植物,植物體全部或局部肥厚、肉質多汁, 又稱多肉植物、肉質植物,意思是指具肥厚多汁的肉質莖、葉或根的植物。全世界約有10000餘種,分屬40多個科。許多國家的植物園和公園常辟專門溫室展覽。除供觀賞外,很多種的肉質莖可作飼料,有的也可作蔬菜或製作蜜餞;有些仙人掌果實可供鮮食;某些種類可入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