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縣紅十字台胞醫院

象山縣紅十字台胞醫院

象山縣紅十字台胞醫院是1987年經中央批准並投資興建的全國唯一一家以“台胞”二字命名並由前衛生部部長錢信忠親筆題名的綜合性醫院。

基本信息

(圖)象山縣紅十字台胞醫院象山縣紅十字台胞醫院

象山縣紅十字台胞醫院是1987年經中央批准並投資興建的全國唯一一家以“台胞”二字命名並由前衛生部部長錢信忠親筆題名的綜合性醫院。海內外多家媒體曾給予了廣泛報導和關注。象山紅十字台胞醫院以環境優美、設施先進、管理完善的嶄新面貌引起象山人民和台灣同胞的關注,病人慕名而來,滿意而去,為醫院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簡介

(圖)象山縣紅十字台胞醫院象山縣紅十字台胞醫院

象山縣第二人民醫院,已走過半個世紀。一九五二年二月在城隍廟路1號誕生的只有6名職工的衛生所早已成為歷史。而今的台胞醫院,已發展成建築面積13382平方米,核定床位167張,集醫療、預防、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縣級綜合性醫院。醫院現有職工300名,衛技人員270名,其中高級職稱16名,中級職稱近100名。醫院設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中醫科、五官科、骨傷科、口腔科、皮膚科、針灸理療科等30餘個科室。一九九三年,醫院跨入二級丙等醫院行列。一九九七年成為愛嬰醫院。二00五年底,醫院被浙江省衛生廳評為“二級乙等綜合性醫院”。二00六年,醫院綜合檔案室,以98分的高分通過省級檔案目標管理驗收。同年年底,醫院擴建病房大樓6層,計2000餘平方。新建重症監護病房(ICU)。當年在衛生局對醫院年終考核中,我院列三家縣醫院第一名,醫院獲“先進集體”稱號。

50餘年的歲月淘洗,“艱苦奮鬥,勵精圖治”伴著台胞醫院從昨天走到今天。翻開台胞醫院的史冊,曾有過創業的艱辛,也有過成功的喜悅,灑下過耕耘的汗水,收穫過豐碩的成果。早在六十年代初期,醫院的中醫藥治療已享譽象山。從70年代開始,隨著海峽兩岸交往的迅速增加。數以千計的台胞來院就診,20餘年來,醫院累計為台胞門診5000餘人次,巡診3000餘人次,收入住院200餘人次,其中搶救危重病人100餘人次,為祖國的統一大業作出了貢獻,全國政協副主席林佳楣、政協委員謝飛、劉放、王再生、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雲林等中央領導視察我院,並肯定了我院對台醫療工作。醫院外科自創建以來,以其良好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在台灣同胞和象山人民中口碑甚佳,多項手術填補了象山醫療界的空白。1996年,醫院率先在縣內開展腹腔鏡、膽道鏡手術。1999年,“腹腔鏡的臨床套用”和“膽道鏡對肝膽結石的套用”兩項科研成果通過縣科委鑑定。近年來,醫院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大量引進副高級職稱為主的各類優秀專業人才37名,加強了醫院的技術力量。2001年,醫院成立了寧波象山肝膽研究所,繼之,醫院還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九院血管外科象山治療中心,寧波市科委介入治療重點推廣點。

組織機構

(圖)象山縣紅十字台胞醫院 象山縣紅十字台胞醫院

精神理念

(圖)象山縣紅十字台胞醫院 象山縣紅十字台胞醫院

醫院文化

護士節,我們在山上舉杯在5·12國際護士節來臨之際,我們台胞醫院的90名護士與共建部隊官兵一起,背上鐵鍋和食品,浩浩蕩蕩向石浦後崗山進軍。後崗山並不高,一路上,野花野草向我們點頭致意,大家的心情特別好。官兵們搶著背起大包小包,和諧的氣氛讓原本有點拘束的護士們變得開朗起來。大家有說有笑的,半個小時就到達了山頂。在背風處,大伙兒安置好燒烤架,開始生火。靈巧的護士們穿起一串串土豆、年糕、魷魚、香腸、刷上黃油,然後放在燒烤爐上。護士小李細心地守在爐前,控制著火候,待到一面烤到黃津津了,就將土豆串等翻過身來。她認真做著燒烤工作,專注不亞於平時在病房裡照顧病人。一串串香噴噴“燒烤”滾燙出爐,“我要烤魷魚!”“我要土豆串!”“給我來串烤香腸!”……原本斯文的護士們及部隊官兵,在美食麵前都“原形畢露”,大家大口大口嚼著一串串“燒烤”,不慎嘴巴被燙傷的,只好狼狽地猛喝冰可樂。軍民共建譜心曲 共慶“八一”建軍節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1周年到來之際,石浦鎮中心國小、石浦財稅分局、象山紅十字台胞醫院與駐象某部官兵歡聚一堂,同慶“八一”。聯誼會上,各單位自編自演的相聲、舞蹈、獨唱等節目相繼上演,台下,掌聲此起彼伏。石浦國小學生表演的小組唱《五環童話》讓大家共同期待北京奧運會勝利舉行,紅十字台胞醫院的滑稽舞蹈《天鵝舞》和自導視頻《渡情》讓觀眾樂不可支;由四家單位聯合表演的詩朗誦《軍民攜手創輝煌》,將聯誼會的氣氛推向高潮。

醫技設備

(圖)日本東芝螺鏇CT 日本東芝螺鏇CT
(圖)日本東芝800MAX光機 日本東芝800MAX光機
(圖)美國貝克曼全自動生化儀 美國貝克曼全自動生化儀
(圖)美國貝克曼全自動化學免疫發光儀、血凝儀 美國貝克曼全自動化學免疫發光儀、血凝儀
(圖)日本奧林巴斯電子胃腸鏡 日本奧林巴斯電子胃腸鏡
(圖)義大利全身都卜勒彩超 義大利全身都卜勒彩超

特色專科

(圖)肝膽外科專家正在為患者做切除手術肝膽外科專家正在為患者做切除手術
肝膽外科 肝膽外科是台胞醫院的龍頭科室,2001年我院成立了寧波象山肝膽研究所。開展了肝硬化門脈高壓脾腎分流術、肝癌切除術、胰頭十二指腸切除手術、膽管癌根治術、複雜肝內外膽管結石、重症胰腺炎手術等。腹腔鏡、膽道鏡是近年來興起的外科新技術,1996年醫院率先在象山縣內成功地開展了纖維膽道鏡行肝內外膽管取石,腹腔鏡膽囊、闌尾、疝氣、腸粘連等手術,住院時間短,術後不留疤痕,深受廣大病員歡迎。台胞醫院肝膽外科在象山及周邊地區享有很高的聲譽,使病人不出遠門即可享受到高水平的診療服務。骨科 骨科為我院的重點學科之一。現有副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3名,住院醫師3名。我科技術力量雄厚,設備先進。擁有C臂X光機,多功能手術床、可移動X光機等先進設備。開展了股骨、脛骨骨折交鎖髓內釘內固定、股骨脛粗隆骨折pnf、G-M釘滑動鵝頭釘內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術、脊柱骨折、椎弓根螺釘內固定、全髖關節置換術、半髖關節、膝人工關節置換、腰椎間盤脫出摘除術、交叉韌帶斷裂修補術等高難度骨科手術。血管外科 台胞醫院血管外科是象山唯一一家專科,醫院還是上海二醫大附屬九院血管外科象山治療中心,血管外科劉潤平副主任醫師,以新的理念、新的技術治療全身血管疾病,採用新的理論及技術治療下肢靜脈曲張及其皮炎、小腿潰瘍等併發症,療效顯著。手術治療及藥物治療脈管炎、四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開展各部位動脈瘤切除、肢體動脈栓塞、靜脈血栓取栓術、四肢及內臟血管創傷、斷裂的修補及重建手術,採用新療法治療四肢深靜脈血栓、四肢血管先天畸形、血管瘤、動靜脈瘺以及與體表和體內重要血管、神經關係密切的腫瘤切除等手術,填補了象山縣血管外科的空白。心血管內科 心血管內科是台胞醫院特色專科之一。業務副院長林建宇畢業於浙江大學醫學院,並於2000年在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進修一年,臨床經驗豐富,擅長心血管各種急危重症的搶救、疑難病的診斷及治療,尤其擅長於心血管內科疾病:高血壓、心律失常及各種心肌病等的診斷和治療,在省級、國家級醫學雜誌上多次發表了質量較高的專業學術論文。

醫院環境

(圖)醫院全景 醫院全景
(圖)醫院俯視 醫院俯視
(圖)急診樓 急診樓
(圖)住院大樓 住院大樓

關愛台胞

(圖)象山縣紅十字台胞醫院象山縣紅十字台胞醫院
台輪“鴻福202號”輪機長不慎大腿被機器軋傷,當時傷勢比較嚴重,如得不到及時手術,傷口有被感染的危險。當有關人員將他送到位於我省東南沿海象山縣石浦港的紅十字台胞醫院時,醫院已做好了手術搶救的一切準備工作。由於醫院手術及時,精心護理,使該台胞的傷口及時得到恢復,他為此非常感激,稱該醫院是“台胞的貼心醫院”。在象山縣紅十字台胞醫院還有很多很多。這家全國最早的“紅十字台胞醫院”自1990年7月竣工開業以來,共為台胞門診達4592人次,到港元灣、錨地、碼頭巡診達22685人次,收治住院台胞133人次,搶救危重台胞病人71人次。台灣漁輪“富晟1號”船員張成武1992年12月20日在海上作業時,左下肢被起錨機絞斷,脛腓骨粉碎性骨折,軟組織嚴重破壞,肢體90%以上斷離,經過21個小時航行,當漁船趕到石浦港時,由於大量出血,病人已重度休克,血壓脈搏為0,神志淡漠,奄奄一息。該台胞醫院接到海上呼救信息後,立即派救護車到碼頭等候,並通知有關科室作好搶救準備,病人到碼頭後,立即送醫院手術室搶救。由於搶救及時,經過住院24天精心治療,張成武很快康復。出院時,他含著眼淚感激地說:是祖國大陸台胞醫院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該台胞回台後不忘救命之恩,次年再次托船老大送錦旗到該院表示感謝。隨著海峽兩岸交往的日趨頻繁,赴台胞醫院看病的台胞日益增多,為進一步做好對台胞的服務工作,該院還採取了許多具體措施,如:成立急救機動隊,隨時待命,凡接到海上或台胞接待站的急救信號,立即派急救機動隊和救護車趕赴碼頭等候,各有關科室做好所有準備工作,待台灣漁民一入院就不誤分秒,立即投入救護。開展“一條龍”服務,凡台胞門診掛號後由導醫直接帶到各科室就醫、檢查、拍片、取藥,並均優先給予服務。醫院食堂為住院台胞開設小灶,根據台胞需求,送飯菜到床頭。凡台胞住院,均派主治醫生以上人員診治、會診及手術,並派高年資護理人員進行護理,以保證醫療質量;台胞住院時,院長、業務副院長及護理部主任必須親自過問,防止出現任何差錯。因此,該院自開業以來,為台胞診治從未發生過事故差錯。在醫療技術和服務態度上,台胞對此印象很好。

視察交流

象山紅十字台胞醫院為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積極工作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孫愛明浙江省紅十字會副會長喻華芝和寧波市紅十字會事會長朱元卿、象山縣紅十字會副會長程舟群等的陪同下到象山紅十字台胞醫院考察了工作,孫愛明巡視了紅十字台胞醫院,並認真聽取了紅十字台胞醫院院長、院紅十字會會長劉峰利的工作匯報。劉鋒利匯報了建院10年來為台灣船員提供醫療保健服務以及為當地民眾進行醫療諮詢、義診,開展救災、扶貧、無償獻血等情況。當了解到該院醫務人員到港灣、錨地、碼頭進行巡診已達2.3萬餘人次,搶救台灣船員重危病人70餘人次,且將好幾位生命垂危的台胞從死亡線上拉回來,在台灣地區傳為佳話時,孫副會長頻頻點頭,讚揚紅十字醫務工作者為海峽兩岸的早日統一做出了貢獻。孫副會長來對該院在救助颱風災害中,全體工作人員慷慨解囊,救助受災民眾,以及全力投入醫療搶救的積極行動給予了表揚。孫副會長對紅十字台胞醫院近十年來對台服務及發揚紅十字的奉獻、博愛精神等方面的工作成績作了肯定,同時,他鼓勵全院人員再接再厲,做好對台服務工作,積極開展各項紅十字活動,為海峽兩岸的和平統一做出應有的貢獻。

公益活動

(圖)護士們在海寧社區為居民義診護士們在海寧社區為居民義診
石浦海寧社區苑中園廣場迎來了一批身著白大褂的女青年,原來這是石浦台胞醫院的護士們為慶祝自己的節日——5月12日國際護士節的到來而開展的義診公益活動。在這個國際護士節到來之際,台胞醫院決定專項開展“走進社區,共建和諧”主題公益活動,得到護士們的積極回響。護士們還把一台自編自演的精彩文藝節目奉獻給社區居民,並每人捐出一天工資,用於需要幫助的人。台胞醫院志願者 中國漁村送健康紅十字台胞醫院派出五官科、內科、中醫科專家及護士共7人,組成“學雷鋒”志願者服務隊,赴中國漁村景區內設攤,為遊客和當地居民提供測血壓、體檢和醫療諮詢服務,並展出了一系列醫療保健科普知識展板。正在景區遊玩的遊客及附近百姓紛紛趕來,爭相體檢和診療。患頸椎病的慈谿遊客在義診點接受了推拿治療後,高興地說:“真沒想到,象山的景區還為遊客提供免費健康服務!”當天,共有200餘名遊客和當地居民接受義診服務。

最新醫技

台胞醫院首創閉合復位、克氏針內固定術石浦紅十字台胞醫院外科主任李永才,通過多年骨科臨床摸索,日前創造出一種不用開刀就對不穩定骨折進行內固定的方法——閉合復位、克氏針內固定術。這一方法在我縣沿屬首創,給複雜骨折患者帶來了福音。在骨科病歷中,大凡斜形、螺鏇形等不穩定骨折,其閉合復位常常比較困難。過去對這類病情需手術切開復位,用鋼板、螺絲內固定,骨折癒合後還需再次切開取出內固定物。台胞醫院副主任醫師李永才創造的閉合復位、克氏針內固定術則不用開刀,在X 光透視下先閉合復位骨斷端、成功後再插入克氏針固定即完成。該方法經十幾例臨床驗證後,效果良好,具有損傷小、痛苦小、複合快的特點,並能減輕病人的醫療費用。

創建二級乙等醫院

醫院積極開展“二乙”醫院創建工作,全體職工同心同德,全力以赴,力爭順利通過評審關。一是加強組織領導。醫院成立等級醫院創建領導小組,由院長任組長,下設創建辦公室,落實具體辦事人員。二是抓好宣傳發動。通過職工大會、中層幹部例會、科主任護士長例會和科室晨會等,把創建“二乙”的目的意義向大家講清楚,使全體員工都充分認識到創建工作的重要性,全身心地加入到創建行列中來。三是認真組織學習。各科室反覆學習《浙江省綜合性醫院評審標準》,把《評審標準》具體內容吃深吃透。四是落實工作責任。根據《評審標準》要求,院部將評審內容劃分為行政、醫療、醫技、綜合4個小組,把創建任務分解落實到各個科室。五是加強工作督查。創建領導小組經常組織人員對各科創建情況進行督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在實施過程中,我院認真執行省衛生廳提出的“以評促改、以評促建、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工作方針,堅持評審準備與日常工作並舉的原則,扎紮實實將創建“二乙”融入日常工作的各個環節。近日,由省衛生廳授權的醫院等級評審專家組,對縣紅十字台胞醫院創建國家二級乙等醫院進行了評審驗收。這標誌著該院晉級國家二級乙等醫院已進入實質性階段。縣領導洪賢興、董也琴、沈佳雨參加評審匯報會或反饋會。該院1993年跨入二級丙等醫院行列。專家組認為該院的總體醫療水平已經上了一個層次,尤其在科研立項、科研成果等方面起點較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