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姑館

象姑館即男妓青樓, 最早有關男性性工作者的文獻記載,見於宋朝的典籍,兩宋京師丶大城市各處,都有數以千丶萬計的男妓在風月場所賣淫,其景觀蔚為奇觀。

明清時期,男性賣淫之風更盛,甚至相繼出現了大大小小的「象姑館」(男妓院),歷久不衰。清嘉道時期,京城的男性/跨性別性工作者更進占八大胡同。

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邊界和平,工商業發達,從而滋長了浮華世風。據當時的記載,文人中科舉之後馬上納妾,大興土木建豪宅一時成風,盛宴歌舞,極盡奢侈鋪張。江南地區,上及達官貴人,下至商賈文人,嫖娼成風,使娼妓業方興未艾。與此同時,男妓賣淫的“象姑館”也應運而生。明末學者沈德福認為,1429年,宣德皇帝的禁娼令使部份官員轉向年輕男性取樂。到了萬曆年間,男娼業發展其勢之盛,直逼他們的女性對手。

男性/跨性別性工作者,古已有之,只是由於主流社會社會對男人出賣色相和肉體極為鄙視和厭惡,認為男妓現象是對男性地位及尊嚴的莫大侮辱,所以或是視而不見,又或是嚴加打壓,但無論怎樣,男性/跨性別性工作者一直以奇幻而燦爛的表現/服務形式,存在於歷史的洪流中,長久不止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