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向規劃設計

豎向規劃設計

如果建築物臨街,還要保證建築物的踏步下面的水通過人行道板可以自流到道路上,也就是說踏步下面的地面到道路牙石要保證一定的坡度。 豎向設計圖紙,除了給於設計標高外,還要畫出建築物與周邊環境,包括道路關係的截面圖。

設計目的

豎向設計,主要是解決排水的問題

是需要做豎向設計與做排水外網的人員配合工作,當然如果這兩方面工作由一個人做就更好了

需要首先調查基地內部和周邊的地下排水管線和周邊道路、周邊建築物的標高。

排水分兩種:1、一種是通過地下管線,2、一種是自然排水。

通過地下管線根據基地周邊的排水管線情況,確定排水的最不利點,要保證這一點的排水管的最小覆土,通過這些初步確定室外地坪的最低標高。

自然排水一般主要是小區內道路排水,首先道路的標高點設計要滿足道路規範的最大和最小縱坡的要求,保證基地內道路的排水通過自流可以流出。

一般情況下,建築物的室外地坪要根據周邊的道路標高情況最終確定,當然如果鄰近有其它建築物,是不能相差太大的。

同時對於地勢變化較大的地區,還要注意標高對間距的影響。

通過分析,根據匯水面積和匯水點,確定管線的管徑、雨水篦子的位置。

設計內容

第一節 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導則

第1條 地下空間利用導則

1.將地下空間利用與防空減災規劃建設相結合,既為地下空間的發展帶來機遇,也為做好軍事鬥爭準備、加強防空工程建設、增強城市抗毀能力提供一個重要建設契機。

2.將城市地面空間、上部空間和地下空間的開發工作進行統一規劃管理,使三者有機協調,共同構成城市空間開發的新格局。

3.在對地下空間進行開發利用前考慮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基礎條件,如地質構造、地下礦藏、人防設施、地下管網等以及地面建設情況,同時做好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戰略分析和發展預測。

4.考慮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布局體系和功能分區,包括規模、性質、容量、深度、發展方向等,充分考慮安全疏散的要求,做到合理、有效、節約利用地下空間。

5.在開發利用地下空間的同時應該保護地下文物古蹟、風景洞穴和地下水源以及各種地下管網,注意地下空間的環境保護。

第2條 規劃措施

1.將中心城市過去已建的地下人防工事、地下室或其他地下空間鑑定分類,可用或可經過改造利用且又符合總體規劃的應儘快使用,不能利用的予以報廢。

2.綜合規劃的城市交通網路,結合地面廣場、公園等建設地下停車庫、停車場,以滿足日益緊張的停車需求。

3.結合民用建築修建平戰兩用的防空地下室,一方面彌補地面防災空間的不足,另一方面對地面上難以抗禦的外部災害如戰爭空襲、地震、暴風等提供較強的防禦能力,同時還可在地面上受到嚴重破壞後保存部分城市功能。

4.在近期規劃的同時考慮長遠期的建設,對將來可能轉入地下的大型重要工程設施進行規劃預測,為其預留位置,避免任意占用造成的地下空間重複改造。

5.加強對新建居住小區地下空間開發的監管,對小區內人防工程的建設、使用和管理進行嚴格要求,形成一種小集中、大分散、相互連通的網路化城市人防新格局。

第二節 豎向規劃設計指導

第3條 規劃原則

建成區在滿足地面排水和交通通行的前提下,豎向基本保持不變;新區和低丘緩坡地帶則依據現狀地形、場地排水和交通通行進行豎向調整。

儘量維持原來地形地貌,減少土石方工程量,使人工建設和自然生態環境緊密地結合。

第4條 規劃措施

1. 城區地面形式

城區地面豎向採用平坡與台地相結合的混合式。組團內部地勢平緩,自然坡度基本在3%以內,規劃地面形式為平坡式;組團邊緣近山腳處以及組團間地勢起伏較大,部分用地自然坡度大於8%,建築布置採用山地台階式。

城區主要建設用地適宜規劃坡度應符合《城市用地豎向規劃規範(CJJ 83-99)》第4.0.4條執行。

2. 分區豎向控制

本規劃豎向高層採用黃海高程系,單位以米計。

外舍組團:規劃設計高程165~168米,需填方約15~20米,規劃地面坡向由西北向東南漸次升高。

王金垟組團:規劃設計高程170~200米。規劃地面坡向由南向北、由東向西傾向排水渠。

城南片:設計高程對現狀不作大的調整,保持現狀195米~250米高程。規劃地面坡向結合現狀坡向,由東向西傾向鶴溪。

城中組團:已建設區域高程不作大的調整,保持現狀165米~200米高程。規劃地面坡向由南向北、由東向西傾向鶴溪。

城西組團:規劃高程不作大的調整,保持現狀170米~250米高程。地面坡向由西向東傾向鶴溪。

通天門片區:人民北路採用山體爬坡方式聯繫外舍,山頂道路標高控制在200米以內。在山頂布置台地式建築群。

澄照片區:現狀地貌特徵為丘陵型,東側地勢較高,西側地勢較低。規劃高程為450米~500米。規劃地面採用平坡和台階相結合的混合式。

3. 城市道路豎向控制

道路豎向與道路的平面規劃同時進行,非機動車車道規劃縱坡按小於2.5%控制,機動車道最大縱坡值按照主幹路5%、次幹路6%、支路(街坊)8%控制。

4. 橋樑高度控制

小溪為6級通航河道,跨越小溪道路橋樑設計標高應保證六級通航河道的橋下淨空高度要求。其它橋樑應滿足最大洪水位洪峰通過要求。

設計要點

豎向規劃規劃步驟與注意問題

(1)平原——排水問題:澇水位

1、要與雨水工程配合,道路計算公式:

澇水位+管長×水力坡降+橫坡+安全值

防洪——路堤結合、景觀要求

2、場地地坪高程:

a、地面排水坡度不宜小於0.2%;坡度小於0.2%時宜採用多坡向或特殊措施排水;

b、地城的規劃高程應比周邊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2m以上;(平均值+0.2,交口)

c、用地的規劃高程應高於多年平均地下水位

d、土方估算、經濟分析

3、應注意問題:

1、道路坡度、坡長要求

2、避免“鍋底”,錯開40米

3、道路、橋樑淨空

4、土方平衡及土方來源

(2)山地——經濟性,土方問題

1、地質(土、石)、地勢(自然坡度5%、8%)情況

2、分台地,確定道路高程(坡度、坡長要求)

3、土方估算、經濟分析

應注意問題:

1、坡度、坡長要求

2、交口(3%)、停車場坡度(與通道平行方向的最大縱坡度為1%,與通道垂直方向為3%)

3、台地的高度宜為1.5-3.0m

4、高度大於2m的擋土牆和護坡的上緣與建築間水平距離不應小於3m,其下緣與建築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於2m。擋牆上邊緣退台寬度:0.6H+1.0,

5、土質護坡的坡比值應小於或等於0.5;砌築型護坡的坡比值宜為0.5-1.0;

(地質情況、壓實處理)

6、城市主要建設用地適宜規劃坡度(豎向規範)、各種場地的適用坡度(居住規範)

7、山地挖方多,應反覆調整豎向方案——土方總量小,填挖方平衡

豎向規劃深度

詳規—1、幹道變坡點

2、室內外高程

3、地面坡度

要掌握規範

《豎向規範》、《道路設計規範》、《居住區規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