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尖鐮刀菌萎凋病

豌豆尖鐮刀菌萎凋病

豌豆萎凋病又稱尖鐮刀菌根腐病。不同於茄類鐮刀菌豌豆專化型引起的根腐病。尖鐮刀菌侵染引起的萎凋病或稱根腐病,發病晚,地上部由下向上擴展,葉片捲曲褪綠後逐漸萎蔫,根部染病呈淺褐色至褐色,接種20天后病株率67%,病情指數30上下。

基本信息

中文名:豌豆尖鐮刀菌萎凋病
..

英文名:PeaFusariumwilt
別名:尖鐮刀菌根腐病
病原中文名:尖孢鐮刀菌豌豆專化型
病原拉丁學名:FusariumoxysporumSchl.f.sp.pisi(vanHall)Snyder&Hansen.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豌豆
主要為害部位:根部

為害症狀

不同於茄類鐮刀菌豌豆專化型引起的根腐病。尖鐮刀菌侵染引起的萎凋病或稱根腐病,發病晚,地上部由下向上擴展,葉片捲曲褪綠後逐漸萎蔫,根部染病呈淺褐色至褐色,接種20天后病株率67%,病情指數30上下。

病原形態特徵

FusariumoxysporumSchl.F.Sp.pisi(vanHall)Snyder&Hansen.稱尖孢鐮刀菌豌豆專化型,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在PSA培養基上,菌絲平鋪或厚密,正面蒼白色或帶紫白色,背面米黃色、紫色或蘭紫色,菌株培養5天的菌落直徑45.5~71毫米。小分生孢子長橢圓形至卵圓形或臘腸形,著生在側生瓶狀小梗上或短的側生分生孢子梗上的瓶狀小梗上。厚垣孢子近球形、淡黃色,大分生孢子是對稱型鐮刀形,中間寬,向兩端漸窄,頂端細胞略呈喙狀,多3個分隔,大分生孢子大小22.95~50.1×3.06~4.08微米。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以菌絲、厚垣孢子或菌核在病殘體、土壤和帶菌肥料中或種子上越冬,病菌在土壤中呈垂直分布,主要分布在0~25厘米耕作層,翌年種子發芽時,耕作層病菌數量迅速增多,其初侵染過程是:在接種24小時後,豌豆尖孢鐮刀菌從豌豆幼苗根部的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根毛區、根毛和根毛後區均可成功侵染。但各侵染區的情況因細胞壁的木質化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當菌絲從根冠、分生區和幼根毛等薄壁細胞組織侵入時,菌絲形態未見異常變化,可從細胞間隙或細胞壁直接侵入,通常菌絲頂端呈錐形,寄主細胞反應亦不明顯,有時可見寄主細胞壁內側原生質有顆粒狀抗性物質產生。而當菌絲從伸長區、根毛區、根毛後區及木質化根毛侵入時,通常菌絲頂端明顯膨大呈“頭狀”,附著於寄主細胞壁,後產生一個極細的侵入絲,穿透木質化的細胞壁而進入寄主細胞,當侵入絲進入細胞壁後呈卵形膨大,迅速殺死寄主細胞,後進一步向內部細胞侵入。初侵入有時可見寄主細胞在菌絲侵入點上產生一個乳狀突起(papilla),阻止菌絲進入。當菌絲進入寄主體內從一個細胞進入另一個細胞時,薄壁細胞亦可直接侵入,木質化細胞在菌絲通過細胞壁時明顯縊縮。見圖3~10。該病屬弱寄生性一環境主導作用發生型病害,病原寄生性不強,寄主植物由於受到不利環境條件的影響,其生理生化代謝受到干擾和破壞,致原有的抗性減小而感病,外界條件變化對其發生有明顯的作用,在適宜的條件下,病害不會發生,只有在低溫、濕度過大,持續時間長的情況下才會發病。

防治方法

(1)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機肥,不要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雜肥,改良土壤。
(2)合理澆水,雨後及時排水,防止土壤濕度過大,必要時進行中耕,使土壤疏鬆,創造根系生長發育良好的條件,使豌豆向抗病方面轉化。
(3)實行輪作,豌豆根系分泌物對翌年植株根瘤菌活動及根系生長有影響,故忌連作;

(4)播種無病種子。用種子重量0.3%的70%甲基硫菌靈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1)混合拌種並密閉48~72小時後播種,可推遲發病約1個月。

(5)發病初期開始噴灑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0%防霉寶超微粉6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