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盜毒蛾

豆盜毒蛾

昆蟲名,為鱗翅目,毒蛾科。分布於中國大布區域,北起黑龍江,南至台灣,海南,廣東,廣西東鄰國境線,西向至河北,陝西,西折入四川,止於東經101度附近。危害茶,柑桔,豆類,楸等。幼蟲食葉成缺刻或孔洞。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成蟲

豆盜毒蛾幼蟲(圖1)豆盜毒蛾幼蟲(圖1)
 雄蛾翅展25-30mm,雌蛾30-35mm,體、前翅檸檬黃色,從基部至 亞緣線具1棕色不規則大斑,上散布黑褐色鱗,翅頂具棕色大斑2塊、棕色小斑2塊,後緣 中央有黑長毛。後翅淺黃色。觸角淺黃色,櫛齒棕黃色。

扁圓形,卵塊被淺黃色毛。
幼蟲
體長30mm,頭部黑褐色,體黑褐色,背線呈間斷的橙黃色帶,氣門下線橙黃色,略寬。前胸背面兩則各具1紅橙色大瘤,上生向前伸的黑褐色及白色長毛束,第l、2和8腹節II瘤 向背部靠近,形成l大瘤,上生密集的小刺毛和黑褐色長毛,余各節2I瘤上生黑褐色長毛及白色短毛,5瘤紅橙色,5、6I瘤上生白褐色毛束。

暗褐色,兩側灰色,具白色和褐色毛。繭暗黃褐色,被有幼蟲體毛。

發生規律

東北年生一代,以卵越冬,6月下旬-7月中旬是幼蟲為害盛期,7月下旬化蛹,蛹期15天,8月中、下旬羽化。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科學肥水管理,剷除茶園雜草,千方百計增強樹勢;在茶毛蟲化蛹盛期中耕茶園,並在茶樹根際處培土6cm,可把部分蛹除掉。

人工捕殺

從11月至翌年3月,注意摘除越冬卵塊;生長季節於幼蟲l-3齡期摘除有蟲葉片;成蟲喜在16時前後羽化,此時多匍伏於茶叢或行間不活動,可人工踩殺。

生物防治

濕度較高茶園可用每克含100億活孢子的殺螟桿菌或青蟲菌噴霧,對茶毛蟲防效優異。也可從茶毛蟲屍體上分離茶毛蟲核型多角體病毒製成粉劑或乳劑噴灑,田間防效82%以上。

藥劑防治

掌握在3齡前噴灑90%晶體敵百蟲或80%敵敵畏、25%亞胺硫磷、50%殺螟松、50%馬拉硫磷、50%二溴磷1000-1500倍液。也可用98%巴丹可濕性粉劑或10%多來寶乳油2000倍液、95%乙醯甲胺磷乳油3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或10%二氯苯醚菊酯、10%天王星乳油4000-6000倍液、35%賽丹乳油2500-3000倍液噴霧。

常用藥劑

敵百蟲、敵敵畏、亞胺硫磷、殺螟松、馬拉硫磷、二溴磷、巴丹、多來寶、乙醯甲胺磷、氯氰菊酯、二氯苯醚、天王星、賽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