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形銅燈

豆形銅燈,古代銅燈具。始見於戰國,形似青銅器的細把豆,可能是取形於豆逐漸演變而來。據考察,豆形燈是我國最早的燈的形制,也是使用最久、最普遍的一種燈。

古代銅燈具。始見於戰國,形似青銅器的細把豆,可能是取形於豆逐漸演變而來。據考察,豆形燈是我國最早的燈的形制,也是使用最久、最普遍的一種燈。豆形燈一般為淺盥,盤中常立燭釺,細葫蘆形或近似葫蘆形的把,喇叭口形底座。戰國晚期至西漢初年的豆形燈,燈盤外壁常有數道瓦紋,並逐漸緩收成底。漢代的燈盤均作直壁,平底,腹壁和底之間呈明顯的直角折棱。盤壁常刻有銘文,自銘為“錠”或“鐙”。一般高度在一、二十厘米左右,也有高達三十厘米的。有的在燈盤口沿,伸出一葉形��,便於手執;有的燈盤呈圓環凹槽形,用三叉托連在把座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