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牧[人物]

谷牧[人物]
谷牧[人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谷牧(1914.9-2009.11.6),男,山東榮成寧津鎮東墩村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經濟建設戰線的傑出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書記處書記,原國務委員,國務院原副總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青年時代:他青年時代就追求進步,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7月,以共青團員身份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投身革命;先後參與了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因怕連累家人,改名“谷牧”。早年他曾任山東省立第七(文登)鄉村師範學校黨支部書記。

基本信息

簡介

谷牧谷牧

谷牧(1914.9-2009.11.6),男,山東榮成寧津鎮東墩村人。8歲入私塾,《三字經》《百家姓》《論語》《大學》《中庸》,白話文和算術,均有廣泛涉獵。16歲考取榮成縣立第一高等國小。後入山東省立第七鄉村師範。

1932年7月,以共青團員身份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投身革命;先後參與了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因怕連累家人,改名“谷牧”。

個人經歷

谷牧谷牧

1934年任北平左聯支部代理書記。

1935年在張學良東北軍學兵隊做兵運工作。

1938年策動萬毅部起義。後任山東分局秘書室主任,濱海軍分區政委,中共華東局秘書長等職務。

1948年9月濟南解放後,擔任中共濟南市委書記、濟南市市長,濟南市軍管會政委。

1952年2月,調任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市委副書記、上海市工業生產工作委員會書記。

1954年後,任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第三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經委副主任,中共中央工業交通政治部主任。

1965年後,任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國家計畫委員會副主任、黨的核心小組副組長。

1966年兼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政委。

1975年後,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主任,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1980年2月,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

1982年,任國務委員。

1988年,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從1978年底到1988年初近十年中,分管對外開放工作。十年間,谷牧一人扮演著多個角色:他既是開放政策探索者,又是政策的推行者;在中央,他是前線的指揮官;對地方,他是中央的決策者。

1978年5月,中央派出的考察西歐的第一支隊伍抵達法國,分管經濟工作的副總理谷牧正是該團的負責人。他與考察團成員合力撰寫提交給中央的考察報告提出:為了更大規模地引進國外技術設備,要有靈活的支付方式;在外貿體制上,應給地方、各部以一定的權力;必須進行科技為主導的工業革命;加強技術交流,儘可能多派留學生到國外學習。這份考察報告得到了葉劍英、聶榮臻等老帥們以及鄧小平的支持。

1979年5月,親赴廣東、福建兩省。二十多日的調研結束後,他勾勒出了特區政策的輪廓:經濟計畫以省為主;賦予這兩省較多的機動權;財政上劃分收支,新增收益較多地留給地方;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各劃出一定區域辦出口特區,優惠稅率,吸引外資,發展出口商品的生產。

1979年9月,到日本考察,敲定了改革開放後的第一筆外國政府貸款,成為日後大規模利用國外貸款的先行者。出任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主任後,著手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這是中國第一部利用外資的法律,吸收外商資金從此有了法律保障。

1985年,谷牧卸任中央書記處書記職務,1988年離開國務院。1988年4月,當選第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1993年3月,屆滿退休。

2009年11月6日14時55分,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6歲。

人物履歷

青年時代

青年時代就追求進步,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7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早年他曾任山東省立第七(文登)鄉村師範學校黨支部書記。1934年,他到北平投身左翼文化運動並成為北平左翼作家聯盟的主要負責人之一。1936年,谷牧同志受組織委派到東北軍工作,任東北軍第112師中共工作委員會書記。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他歷任八路軍第115師參議,中共中央山東分局主任秘書、統戰部部長,八路軍第115師兼山東軍區政治部統戰部部長,中共濱海區第二地委書記兼濱海軍區第二軍分區政治委員。其間,他積極發動民眾反奸訴苦,減租減息,全力發展生產,繁榮地方 濟,進一步改善了農民生活。

解放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勝利後,谷牧同志歷任中共中央華東局秘書長,中共中央華東局直屬濱海地委書記兼濱海軍分區政治委員,中共新海連特委書記兼新海連警備區政治委員,魯中南區黨委副書記兼魯中南軍區副政治委員。為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他根據中共中央及華東局的指示,構建地方武裝、民兵、民眾三位一體的武裝鬥爭格局,黨政軍民上下團結一致,在思想上、組織上達到了高度統一。為適應新解放區不斷擴大的形勢,他發動組織幹部、民眾深入開展土地改革和參軍支前運動,推動了解放區的建設,有力地保障了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的勝利。谷牧同志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

谷牧谷牧

新中國成立後,谷牧同志任中共濟南市委書記、市長,濟南警備區政治委員。他採取有力措施,抑制通貨膨脹、恢復發展工業、全面完成土地改革,在濟南市逐步建立起以國營經濟為主導、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發展的新民主主義經濟模式。他領導開展了濟南市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和黨內整風運動,穩定了當地的社會秩序和市場秩序,淨化了社會風氣,鞏固了黨的團結統一。其間,他帶領全市人民積極開展抗美援朝運動。1952年3月,谷牧同志調任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著重抓理論學習和新聞宣傳工作。同年12月起,歷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二副書記、上海市工業生產工作委員會書記、中共中央華東局工業部部長、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其間,他主管上海的工業、交通工作,在重點解決國營企業任務不足、生產困難等問題的同時,積極做好私營工商業者的工作,推動了上海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1954年12月,谷牧同志調任國家建設委員會副主任 。1955年4月,他任國務院第三辦公室副主任。1956年7月至1965年3月,他任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委員、黨組副書記,1964年8月至1965年3月兼任中央工業交通政治部主任。在第一個五年計畫期間,他參與制定了重工業生產技術發展規劃,為新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和社會主義經濟體系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大躍進之後我國面臨嚴重經濟困難的形勢下,他積極貫徹中央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組織“十人小組”開展經濟部門和工業交通戰線的工作,負責全國的生產建設調度。1965年4月,他任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他認真貫徹執行中央關於加速三線建設、逐步改變工業布局的方針,深入西南、西北地區實地考察,部署三線建設布局,為我國三線地區的交通建設、國防工業建設、電子工業建設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文化大革命”時期

文化大革命”期間,谷牧同志受到林彪、江青集團的迫害。1966年9月,黨中央決定谷牧同志協助國務院領導同志抓經濟工作。谷牧同志常常白天挨批鬥,晚上抓工作。面對“四人幫”的倒行逆施,他剛正不阿、堅持真理,進行了頑強鬥爭。在最艱苦的時候,他時刻不忘國家建設,全力協助周恩來總理管理工業、交通和生產建設等經濟工作,努力減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損失,表現出了共產黨人的高貴品格和革命氣節。

1973年3月後,谷牧同志的領導職務得到恢復,任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革委會主任、黨的核心小組組長,兼任國家計畫委員會革委會副主任、黨的核心小組副組長。在周恩來總理的關心和支持下,由他主抓的港口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到1975年底,中國沿海新建了40多個萬噸級深水碼頭泊位,港口綜合吞吐能力比1972年增長50%,為改革開放以後更大規模的港口建設積累了經驗。1975年1月,他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在鄧小平同志主持下,他參與組織實施對國民經濟的全面整頓,並以鐵路運輸為整頓的突破口,推動了鐵路運輸形勢的好轉,帶動了煤炭、電力等行業的生產建設。隨後,他又開展了鋼鐵和其他產業的整頓。他貫徹落實中央的方針,組織調整全國基本建設項目,壓縮投資規模,調整投資方向,努力解決國民經濟比例失調問題。他重視城市建設和人民生活環境的改善,為解決當時城市發展滯後、市政公用設施不足、城市居民住房困難等問題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他堅持在城市建設中做好文物古蹟保護工作,制止了一些地方亂占亂建、破壞文物古蹟的行為。

改革開放後

谷牧谷牧

粉碎“四人幫”後,谷牧同志分管對外經濟貿易工作 。1978年,他率團赴西歐考察訪問,清楚地認識到我國與世界已開發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並在中央有關會議上進行了闡述,推動了對外開放戰略決策的制定。1979年8月,他兼任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他積極主張吸收外國投資,引進國外貸款,爭取世界銀行對我國資金與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支持,推動外貿體制改革,對新時期對外開放的起步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1978年9月後,谷牧同志兼任國家計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政治委員、黨委第一書記。他支持並領導了基本建設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擴大國營施工企業的經營管理自主權。他較早提出了住宅逐步商品化的構想,並支持在西安、南寧、柳州、桂林等城市進行建房出 售給職工的試點,得到中央的肯定,為後來的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積累了寶貴經驗。谷牧同志為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基本建設和城市發展道路,進行了不懈努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1979年,為落實鄧小平同志關於建立經濟特區的指示,谷牧同志會同廣東、福建兩省領導同志研究實施方案。他帶領工作組經過深入調查研究,推動建立了深圳、珠海、廈門、汕頭4個經濟特區。他為我國特區經濟的穩定發展嘔心瀝血,積極推進特區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和完善。1980年2月至1985年9月,谷牧同志任中央書記處書記,1982年5月至1988年4月任國務委員。1984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廣東、福建後,谷牧同志按照中央指示,積極推動進一步開放大連、秦皇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使我國對外開放呈現出嶄新局面。在組織經濟特區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同時,他還努力推動建立健全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法律法規,改善投資環境,並堅決打擊改革開放中出現的走私等違法行為。1987年,他負責籌備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努力推動海南的經濟發展,為海南經濟特區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他為推動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

20世紀80年代,谷牧同志分管旅遊和民航工作。他積極推動旅遊和民航體制改革,促進了旅遊產業和民航事業的蓬勃發展。

谷牧同志在抓好經濟建設中心工作的同時,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他注意學習借鑑國內外的文明成果,積極引進西方先進管理經驗,發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優秀遺產。1984年,他擔任中國孔子基金會會長,倡導、推動對孔子學說的研究、傳承和發揚,為發展愛國統一戰線和增進國際交往傾注了大量心血。他還主持了北京恭王府遺址的搶救工作,為保護國家重要文化遺產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8年4月,谷牧同志當選為政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兼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圍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等問題,他召開座談會,開展調查研究,提出意見和建議,為中央決策提供重要參考和依據。他堅決貫徹中共中央關於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方針政策,積極促進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參與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和海外聯誼工作,努力推動人民政協的制度建設,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開創人民政協事業新局面,付出了大量心血,作出了積極貢獻。

因病逝世

谷牧谷牧

谷牧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9年11月6日14時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谷牧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的一生,追求真理、獻身共產主義事業的一生。

他的逝世,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損失。我們要學習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優良作風,化悲痛為力量,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努力奮鬥。

人物軼事

人生節點

家庭出身貧寒早年受嚴格私塾教育

谷牧1914年9月出生在榮成寧津東墩村一個農民家庭。家境蕭條祖父對谷牧說::“日子再艱難,也要供你讀書,支撐起咱這個家。”因此從7歲開始,谷牧就受到了嚴格的私塾教育。15歲時考取榮成縣立第一高等國小。這些經歷為谷牧探索救國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解放前任左聯負責人 親歷西安事變

高小期間被吸收為共青團員並開展一些反對國民黨的地下宣傳工作。1932年7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穀牧到達北平,參加左翼作家聯盟工作,是北平左聯負責人之一,開展黨的工作。1936年被派到張學良的東北軍,從事兵運工作,並親歷西安事變。

解放後輔佐國家領導人管理經濟

1948年任中共新海連特委書記兼新海連警備區政委,魯中南區黨委副書記兼魯中南軍區第一副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濟南市委書記、濟南市市長,濟南警備區政治委員等職。隨後先後輔佐周恩來和鄧小平分管經濟工作,在重重困難中維護和推動經濟運行。

改革開放後擔任對外開放前線總指揮

從1978年底到1988年初近十年間,谷牧既是開放政策探索者,又是政策的推行者;在中央他是前線的指揮官;對地方他是中央的決策者。他在經濟特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興辦、沿海城市及其相關地區的開放、外資吸收利用及外貿體制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換名

谷牧原名劉家語,在老家文登師範讀書時,中共黨員的身份暴露,黨組織讓其撤出來。離開家鄉後,怕影響家裡人,不但不敢給家裡寫信,連名字都不斷變換。

在北平左聯發表文學作品也用過幾個筆名,比如劉曼生、劉景希,後來用谷牧這個筆名比較多,慢慢的人們就叫谷牧了。

主要成就

經濟建設傑出領導人

谷牧為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政府經濟建設領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在中國國務院中,谷牧曾長期分管經濟工作;歷經周恩來、華國鋒、趙紫陽三任總理。他也是鄧小平經濟改革政策的積極支持者,是中國創立經濟特區的主要決策人之一;有評價稱他為“改革開放的工程師”。

輔佐周恩來鄧小平

20世紀30年代,人民革命猶如星星之火,千百萬熱血青年聚集到黨的旗幟下,谷牧就是其中一員。1932年7月,谷牧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了革命征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任中共濟南市委書記、濟南市市長等職。隨後,他先後輔佐周恩來和鄧小平分管經濟工作,在重重困難中維護和推動經濟運行。

推行對外開放

從1978年5月到1988年初近10年中,分管對外開放工作;十年間,谷牧一人扮演著多個角色:他既是開放政策探索者、倡導者,又是開放政策的設計者和推行者;在中央,他是前線的指揮官;對地方,他是中央的決策者

1978年5月,中央派出的考察西歐的第一支隊伍抵達法國,分管經濟工作的副總理谷牧正是該團的負責人;這是谷牧第一次出國。在回憶錄里,他僅用“緊迫感”簡單地表達了當時的心情,但考察團已被中西方間的落差所震動。

考察結束回國後,谷牧與考察團成員合力撰寫提交給中央的考察報告。在考察報告中,谷牧提出:為了更大規模地引進國外技術設備,要有靈活的支付方式;在外貿體制上,應給地方、各部以一定的權力;必須進行科技為主導的工業革命;加強技術交流,儘可能多派留學生到國外學習。這份考察報告得到了葉劍英、聶榮臻等老帥們以及鄧小平的支持。

利用外資的肇始1978年6月,谷牧考察西歐回來向中央政治局匯報會上,議到加強技術引進工作時,提出了付款問題,我國在引進技術裝備中已採用過國際上通行的延期付款方式。會上認為這種辦法利息較高,不大划算,要研究採取新的方式。當時談得比較多的是利用中國銀行在國外吸收的外匯存款。谷牧在會上提出可按國際通行辦法,採取多種方式。那次會後不久,鄧小平同志稱引進這件事反正要做,重要的是爭取時間。可以借點錢,出點利息,這不要緊,早投產一年半載,就都賺回來了,下個大決心,不要怕欠賬。接著,在7月國務院務虛會上,對利用西方國家的貸款和吸收外商投資基本上形成了共識。

家庭成員

谷牧和牟鋒夫婦谷牧和牟鋒夫婦

夫人:牟鋒,1921年8月3日出生,2001年1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山東省日照縣人。1938年10月在日照參加革命,194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原國家城建總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1982年12月22日經建設部黨組批准離職休養,享受副部級醫療待遇。曾被濱海軍分區評為模範婦女工作者、後勤模範工作者。

長子:劉念遠,1943年出生,現任總參戰略基金會秘書長,少將軍銜。

次子:劉會遠,1948年生,現任《廣告世界》雜誌社社長。

三子:劉歷遠,武警部隊邊防局金豐城科技公司董事長

女兒:劉燕遠,北京古籍出版社工作,其丈夫為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茅

人物評價

谷牧同志在近80年的革命生涯中,對共產主義理想堅貞不渝,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新中國建立,為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奉獻了畢生的精力。

刻苦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自覺在思想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堅持真理,堅持原則,實事求是,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經受住了各種風浪的考驗。

堅持黨性,顧全大局,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勤於學習,注重理論聯繫實踐,工作深入細緻,重視調查研究,善於總結經驗,富有開拓創新精神。他作風民主,寬厚待人,團結同志,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密切聯繫民眾,關心和愛護幹部。他光明磊落,無私無畏,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他德高望重,平易近人,嚴於律己,清正廉潔,生活儉樸,對家屬和身邊的工作人員嚴格要求,始終保持了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

文化

《谷牧回憶錄》

“過來人”的十點體會

《谷牧回憶錄》《谷牧回憶錄》

1、“摸著石頭過河”。摸著石頭過河的關鍵是目標在務實地過河,而不在乎本本上規定死的什麼綱、什麼線。

2、梯度推進我們先從毗鄰香港、澳門、台灣,從眾多華僑、華人祖居地的廣東、福建做起;然後在工農業生產水平較高,科教事業較為發達,對外交通通訊較為方便的沿海地區展開;再推進到沿陸地邊境、沿長江的港口城市和內地的省會、自治區首府等大中城市。

3、充分調動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

4、培育市場體

5、發揮海外僑胞和華人 的作用。

6、善于洋為中用。

7、堅持從當地實際出發。

8、力戒驕躁。

9、抓協調,促落實。

10、時刻不忘“兩手抓”。

《谷牧畫傳》

《谷牧畫傳》《谷牧畫傳》

2014年9月28日是谷牧同志誕辰100周年紀念日,為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為廣大幹部提供學習榜樣,人民出版社推出《谷牧畫傳》一書。

《谷牧畫傳》運用生動的故事情節和大量的珍貴歷史照片,詳細地介紹了谷牧同志不平凡的一生。該書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改革開放元勛畫傳叢書”之一。

《谷牧》紀錄片

《谷牧》紀錄片《谷牧》紀錄片

2014年9月28日,是原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谷牧同志百歲誕辰。全國政協、中央黨史研究室和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聯合攝製了四集文獻紀錄片《谷牧》。

文獻紀錄片《谷牧》分為《長纓縛龍》、《妝點江山》、《風雷磅礴》和《大地垂青》四集。

該片對谷牧一生做了全面、生動的展現。全片飽蘸情感,以細膩、多彩和史詩性的筆法,唱誦谷牧的業績、風采,刻畫他豐富的內心世界,特別著重於他在重大歷史轉折關頭為中國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作出的犧牲與奉獻。

遺體告別儀式

谷牧同志因病於2009年11月6日14時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我國經濟建設戰線的傑出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書記處書記,原國務委員,國務院原副總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谷牧同志的遺體,16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谷牧同志因病於2009年11月6日14時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谷牧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後,在哀樂聲中緩步來到谷牧同志的遺體前肅立默哀,向谷牧同志的遺體三鞠躬,並與親屬一一握手,表示慰問。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以及谷牧同志的生前友好和家鄉的代表也前往送別。谷牧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後,前往醫院看望或以各種形式向其親屬慰問。

熱點事件

誕辰100周年座談會

山東省紀念谷牧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2014年9月26日在濟南舉行,深切緬懷谷牧同志為黨和人民建立的歷史功績,追思和學習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風範。

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出席會議並講話,省委副書記王軍民主持,省里的老同志趙志浩、陸懋曾、李春亭、韓喜凱出席。

谷開來非谷牧子女

谷牧兒子劉會遠說:我們家長輩將老領導老戰友的兒女也視同自己的孩子,谷開來的爸爸谷景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北平左聯時期曾是我父親的領導,《谷牧畫傳》有這方面的內容,在我父親用過的幾個筆名“谷牧、景希、曼生”之中,也暗含了谷景生的名字,可見他們當時的關係,這是真實的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