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藝術計畫

谷歌藝術計畫

谷歌最新推出谷歌藝術計畫(“Art Project”計畫),將把全世界著名博物館、美術館的名畫以70億像素的高清晰度呈現於網際網路。

簡介

谷歌藝術計畫使著名藝術品可以在網上欣賞谷歌藝術計畫使著名藝術品可以在網上欣賞

谷歌推出谷歌藝術計畫,將使用“街景視圖”的技術,讓網民通過畫廊虛擬版本徜徉在17個世界的頂級藝術機構里,這其中包括大都會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英國泰特美術館等等。
谷歌網上美術館已經有超過1000件藝術品非常細節的展示,其中17件珍品是用“gigapixel”的過程複製的,作品的清晰度達到了70億像素。

推出

2011年2月1日起,搜尋引擎巨頭谷歌宣布其“藝術計畫”(ArtProject)正式上線。這是繼谷歌圖書、谷歌地圖之後,這家滿懷野心的網際網路巨鱷把“掃描”進一步向傳統文明延伸的產物。
在ArtProject的網頁上,通過滑鼠和網際網路,足不出戶,就能身臨其境地欣賞全世界著名博物館與美術館的館藏。想看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的倫勃朗名作《夜巡》?沒問題,只要滑動滑鼠,這件鎮館之寶就能清晰地呈現在你眼前,畫面暗部的每一處細節都可放大,每一個筆觸都可供仔細琢磨。
這源於谷歌獨創的“StreetView”3D掃描技術,可70億像素高清晰解析圖片。如此一來,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似乎不必遠赴千里瞻仰名作,也避免了擠在人群中排隊瞄一眼名作就讓位的尷尬。

優勢

與谷歌在掃描世界圖書時面臨的各種著作權糾紛相比,谷歌對藝術品的掃描幾乎可以用“長驅直入”來形容。觀眾可以進入17家博物館、美術館的幾百個畫廊虛擬旅行,並欣賞超過1000件藝術珍品。除此,每個美術館都在鎮館之寶中選出一件“明星作品”單獨展示,比如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的《夜巡》。
現代美術館挑選了凡·高的《星夜》作為明星作品。去“谷歌博物館”的觀眾不僅可以看清畫家每一個筆觸的顏色,還能看到畫布上的留白。大都會美術館則選擇了布魯蓋爾(Bruegel)的作品《收割機》。在農夫和一堆堆金黃小麥的前景之後,畫面深處有幾個農婦正在小池塘邊游泳,這前景之後的細節描繪,是普通畫冊無法呈現的。
被阿姆斯特丹的凡·高美術館選定為明星藝術品的是凡·高的名作《臥室》(Bedroom)。藉助谷歌技術,觀眾可以看清畫作的每一個細部,包括《臥室》畫面中的5個鏡框所裝裱的畫作,其中包括一幅靜物、兩幅肖像。如果只觀看紙質印刷,它們便會顯得十分潦草,就像是當代抽象作品。
谷歌中國公關代理方表示,“谷歌博物館”提供的畫面能讓人看清一般觀眾以前不曾注意到的作品細節;還能讓人看到肉眼所看不到,但確實存在於藝術品當中的東西。比如說,在“谷歌博物館”上看過《收割機》之後,再去博物館與真跡比較,的確能看到在畫面深處裸泳的人,只有通過“谷歌博物館”的高清畫面,你才能看到水面上細微的波紋。

影響

當全世界的博物館美術館都在進行數位化工程時,作為技術公司,谷歌提供了這樣一個平台和頂尖的技術,打著全人類共享的旗幟,自然讓人無法拒絕。但是,當這些藝術財富成為人們觸手可及的資源時,它又在削弱博物館“唯一擁有”的影響力。
谷歌ArtProject的項目經理AmitSood說:“我們與全球多家博物館攜手合作,為藝術愛好者、學生和歷史學家創造了龐大的資源寶庫。無論你感興趣的是早期藝術大師、20世紀藝術品,還是簡約主義雕塑,這些藝術品都有很多地方等待你去探索。”

觀點

不過,這不禁讓人想起去年法國總統薩科齊寧願動用國庫10億歐元自己去掃描本國圖書也不願讓谷歌插足,法國文化部長甚至用“文化掠奪者”來形容谷歌的作為。

利用現代傳媒,延伸美術館、博物館的公共教育資源,應該是未來美術館、博物館的發展方向,我們對此也持開放的態度。但涉及具體問題,就不是那么簡單。比如百年以內的作品,涉及著作人智慧財產權方面保護,需要具體協商。”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表示。
據上海美術館推進藝術品數位化工程的顧建軍介紹:“國內文博系統的信息化,推進了好幾年,但囿於兩方面因素,造成至今裹足不前,一是資金投入太大,二是著作權問題。目前國內還沒有成熟的技術保證這種精細掃描的產物不被複製濫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