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堆論證

谷堆論證

“一粒穀子能否造成一堆?----不能。----再加一粒怎樣?----還是不行。這個問題一直重複下去,總是問加一粒穀子如何。等到最後,人們說可以造成一堆了,這時那最後的一粒穀子便造成一堆了。”

基本信息

簡介

歐布利德是古希臘麥加拉派哲學家。他提出了著名的詭辯論"谷堆論證"。

來源

一粒穀子能不能形成一個谷堆?當然不能。再加一粒呢?還是不能。再加一粒,再加一粒......直到最後加上一粒終於造成了谷堆。那么,多少粒穀子才算"谷堆"呢?一粒粒穀子加上去,到哪一粒穀子加上去才形成"谷堆"呢?假如斷定300粒為一堆,那么299粒穀子是不是一堆呢?所以,一粒穀子不成谷堆又成谷堆。

有一天,快下雨了,大公吩咐歐布利德帶人把曬穀場上的谷堆搬回糧倉。歐布利德口頭上答應了,卻沒有照大公的吩咐去辦,結果,穀子全被淋濕了。大公氣壞了,將歐布利德叫來問罪。歐布利德辯解道:"一粒穀子不能稱作谷堆吧?再加一粒呢?也不是谷堆,再加一粒仍然不是......這樣每加一粒穀子,每次都形不成谷堆,因此,谷堆根本就不存在,讓我搬什麼呢?"

大公聽了,一時無話可答,於是,笑了笑說:"你回去吧。"

等到發工錢的時候,除了歐布利德沒得到一個錢幣外,其他人都得到了該得的工錢。歐布利德就去找大公算帳。大公不慌不忙地說:"一個錢幣該不是你的工錢吧?再加一個,還不是你的工錢吧?這樣每加一個錢幣,而每次都不是你的工錢,因此,你的工錢根本就不存在,叫我怎么付給你呢?"

這樣,歐布利德只能失去工錢,用以補償大公所損失的穀子。

歐布利德關於"一粒穀子不成谷堆又成谷堆;谷堆不存在"的結論是錯誤的,但這個例子是辯證法質量互變規律的絕妙例證:一粒穀子確實不是一堆谷,但經過不斷地增加,一粒粒谷的和就變成了谷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