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林名著精選:茶花女

1848年,法國作家小仲馬發表了他的成名作《茶花女》。 小仲馬的《茶花女》就這樣作為第一部外國文學作品被譯介到我國來了。 1852年,小仲馬將小說《茶花女》改編成話劇,引起了更大的反響。

圖書信息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月1日)
平裝: 20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44704762
條形碼: 9787544704762
尺寸: 21.4 x 15.4 x 1.6 cm
重量: 299 g

作者簡介

作者:(法)小仲馬
亞歷山大?小仲馬 Alexandre Dumasfils (1824~1895)是法國著名小說家大仲馬當公務員時與一女裁縫所生的私生子。受父親影響,他也熱愛文學創作,並且和他父親一樣勤奮,成為法國戲劇由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過渡期間的重要作家。大仲馬很為有這樣的兒子而自豪。傳說曾經有人問大仲馬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是哪部,大仲馬自豪地回答:小仲馬。和大仲馬側重表現歷史,專寫歷史劇和歷史小說不同,小仲馬則專寫現代劇。小仲馬幼年飽嘗家庭不幸帶來的種種辛酸和痛苦,親眼看到大仲馬一生受累於種種桃色事件,並因此落得晚景貧困淒涼。所以小仲馬在他的作品中大力宣揚家庭及婚姻的神聖,對資產階級社會風氣、家庭生活和倫理道德做了比較細緻的描繪和揭露,抨擊了娼妓社會對家庭婚姻的威脅,歌頌了純潔高尚的愛情,成為社會問題劇的創始人之一。
小仲馬的代表作是《茶花女》,開始為小說,後被改編為話劇,它讚頌了瑪格莉特出自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話劇一上演,立即轟動了整個巴黎。小仲馬從此後專門從事話劇創作,其他比較有名的作品有《私生子》、《金錢問題》、《放蕩的父親》《歐勃雷夫人的見解》《半上流社會》《阿爾豐斯先生》《福朗西雍》等。大都以婦女、婚姻、家庭為題材,真實地反映出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氣息,感情真切自然,語言通俗流暢。
◆一段故事:不想坐在父親的肩頭摘蘋果
起初,小仲馬寄出的稿子總是碰壁,父親便對小仲馬說:“如果你能在寄稿時,隨稿給編輯先生附上一封簡訊,或者只是一句話,說‘我是大仲馬的兒子’,或許情況就會好多了。” 小仲馬固執地說:“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頭上摘蘋果,那樣摘來的蘋果沒有味道。”年輕的小仲馬不但拒絕以父親的盛名做自己事業的敲門磚,而且不露聲色地給自己取了十幾個其他姓氏的筆名。 他的長篇小說《茶花女》寄出後,終於以其絕妙的構思和精彩的文筆震撼了一位資深編輯。直到後來,這位編輯得知,作者竟是大仲馬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兒子小仲馬時疑惑地問道:“您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實姓名呢?”。小仲馬說:“我只想擁有真實的高度。”
《茶花女》
我國第一部被翻譯過來的外國小說
開創了法國“落難女郎”系列的先河
一場俗世的愛情成全了一個漂亮女人最終的美麗。
19世紀法國優秀作品
世界百部經典著作之一
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的經典譯作
在中國,《茶花女》可以說是讀者最熟悉、最喜愛的外國文學名著之一。早在100多年以前,著名翻譯家林紓用文言體翻譯出版了小說《巴黎茶花女遺事》之後,瑪格麗特和阿爾芒的愛情故事在中國的讀者群中迅速流傳,深入人心。
《茶花女》是小仲馬的第一部揚名文壇的力作,小說所表達的人道主義思想,體現了人間的真情,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寬容與尊重,體現了人性的愛,這種思想感情引起人們的共鳴,並且受到普遍的歡迎。
據稱,《茶花女》當時一經出版即轟動全國。小仲馬一舉成名之後,又把小說改編為劇本。1852年,五幕劇《茶花女》上演時,劇場爆滿,萬人空巷。《茶花女》也許在社會道德方面未必替小仲馬爭得好的評價,但卻實實在在令這位作者在死後依舊名垂千古。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大小仲”"構成了法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罕見的“父子雙璧”的奇觀。
大前年病中無聊,隨手撿起此書躺在床上重讀,竟然一口氣讀完,且潸然淚下。年輕時讀林琴南的譯本《巴黎茶花女遺事》也曾感動過,但以我現在的年紀自以為不會這樣投入了,想不到小仲馬還能左右我的感情,所以我要把此書列為愛讀的名單中。是什麼感動了我呢?主要是這個處於社會底層的女子所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但妓女和公子哥的這類愛情故事在中國和外國的文學作品中是屢見不鮮的,《茶花女》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以大部分篇幅讓茶花女的情人阿爾芒複述她的遭遇,最後又以她本人的日記更深地展示她的內心世界。這種敘事方式使讀者感到格外親切。
——著名學者 袁行霈
我讀《茶花女》是向好朋友挪的十小時,從晚上八時我便拚命看,夜間一時看完,讓我妹妹起來看,翌晨五時,妹妹回到床上睡覺。我一邊翻看第二遍,一邊走到輪渡過海去還書。還記得那晚停電,點兩盞油燈。仿佛聽見窗下有人哭泣,幾次撩開窗簾,望著發白的小路,我已淚流滿面。
——著名詩人 舒婷
《茶花女》影響確是不小,作為一種流行,卻是一百年前的事情,當時正趕上"戊戌變法"失敗,人心沮喪,改良的路行不通,大家只好將就著胡亂看小說。《茶花女》在中國本土的誕生,是生逢其時。
——著名作家 葉兆言
翻譯最早的法國小說
1848年,法國作家小仲馬發表了他的成名作《茶花女》。小說問世後引起了極大震動,迅即被譯成各種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使得千千萬萬讀者為這則紅顏薄命、男女悲歡的故事一灑同情之淚。這部小說的第一批中國讀者當是那時在法國的為數不多的留學生。只是在小說發表半個世紀之後的1898年,由"譯才並世數嚴林"中的林紓將其譯成中文後,才為廣大中國讀者所知曉。據考證,1897年某日,從法國巴黎留學歸來的王壽昌,前往訪見正懷家國之憂的林紓?當時國家正遭列強入侵,林紓本人又遭中年喪偶之痛 ,對他說:"吾請與子譯一書,子可以破岑寂,吾亦得以介紹一名著於中國,不勝於蹙額對坐耶?"林紓聽後,思之有理,才請王氏口述,自己筆錄,合譯了小仲馬的這部小說,題名為《巴黎茶花女遺事》。
《巴黎茶花女遺事》譯本起初於1899年2月以“素隱書屋”名義刻版印行;1901年又以“玉情瑤怨館”名義再版,同樣為木刻本;1903年又由文明書局用鉛字排印,發行第3版。“由於這部小說內容新鮮,譯筆淒婉而有情致,一時風行海內,不脛而走。”嚴復曾贊道:“可憐一卷茶花女,斷盡支那盪子腸。”總之,“譯本問世之後,對我國文學界大有衝擊,使傳統的才子佳人式愛情小說迅速被淘汰。”(見《1840~1919中國近代文學大系》翻譯文學集中的譯本《解題》)。中國的小說家們在《巴黎茶花女遺事》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或摹仿之下,寫出不少新意義、新結構的愛情小說。
小仲馬的《茶花女》就這樣作為第一部外國文學作品被譯介到我國來了。有人統計,自1980年《茶花女》新譯本問世以來,累計印數已達到百萬餘冊。
法國小說家、戲劇家。著名作家大仲馬的私生子。 7歲時大仲馬才認其為子,但仍拒不認其母為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馬在童年和少年時代受盡世人的譏誚。成年後痛感法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淫靡之風造成許多象他們母子這樣的被侮辱與被損害者,決心通過文學改變社會道德。他曾說:“任何文學,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為目的,都是病態的、不健全的文學。”這是他文學創作的基本指導思想。而探討資產階級的社會道德問題,則是貫穿其文學創作的中心內容。
1848年小說《茶花女》的問世,以女主人公瑪格麗特·戈蒂耶的生活經歷為主線,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真實生動地描寫了一位外表與內心都像白茶花那樣純潔美麗的少女被摧殘致死的故事。作品藝術表達上獨特而新穎。組織情節時,用了追敘、補敘、倒敘,手法多變,生動有致。一個個懸念的設定,扣人心弦,使人不忍釋卷。特別是作品洋溢著濃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劇氣氛,有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
據稱,《茶花女》當時一經出版即轟動全國,儘管上流社會惱怒地批評道:渲染妓女生活,是“淫蕩墮落”、“低級下流”。但更多的人們則為真切感人的故事所征服。妓女瑪格麗特的悲慘命運,她的靈魂悲號,以及男主人公阿芒痛徹肺腑的悔恨,都強烈地打動了讀者的心弦,令人“心神飛越”。
小仲馬一舉成名,他又把小說改編為劇本。1852年,五幕劇《茶花女》上演了。劇場爆滿,萬人空巷。當小仲馬將《茶花女》演出大獲成功的訊息,告訴遠在比利時的父親時,電報上寫道:“第一天上演時的盛況,足以令人誤以為是您的作品。”父親立即回電:“我最好的作品正是你,兒子!”
小仲馬後來寫了 20餘部劇作,現實主義傾向更為鮮明。其中比較成功的有《半上流社會》(1855)、《金錢問題》(1857)、《私生子》(1858)、《放蕩的父親》(1859)、《歐勃雷夫人的見解》(1867)、《阿爾豐斯先生》(1873)、《福朗西雍》(1887)等。小仲馬的劇作大多以婦女、婚姻、家庭問題為題材,或描寫在資產階級淫靡風尚毒害下淪落的女性,或表現金錢勢力對愛情婚姻的破壞,或譴責夫妻之間的不忠,比較真實地反映了資產階級道德的腐朽性質。作為法國現實主義戲劇的先驅者之一,其劇作富有現實的生活氣息,以真切自然的情理感人,結構比較嚴謹,語言通俗流暢。
寫作特點
“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這是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對他的兒子小仲馬說的一句笑話。小仲馬也是一位聲蜚世界的作家。他出生於1824年7月27日,是他父親同一個女裁縫的私生子。可是大仲馬很多年後才認兒子,而且始終不承認小仲馬的母親是他的妻子。這種切身遭受的精神上的創傷影響了他的創作,他一生都把探討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問題作為自己創作的中心主題。《茶花女》是他的成名作。他的最成功的小說是1848年發表的《茶花女》。主人公瑪格麗特是個農村姑娘,長得異常漂亮;她來巴黎謀生,不幸做了妓女。他母親也是妓女。富家青年阿爾芒赤誠地愛她,引起了她對愛情生活的嚮往。但是阿爾芒的父親反對這門婚事,迫使她離開了阿爾芒。阿爾芒不明真相,用她的女友奧琳普羞辱她,終於使她在貧病交加之中含淚死去。這個戀愛悲劇是對資產階級虛偽道德的憤怒抗議。1852年,小仲馬將小說《茶花女》改編成話劇,引起了更大的反響。從此,他就致力於戲劇創作,一生(1895年逝世)寫過20多個劇本,比較有名的如《金錢問題》、《私生子》、《放蕩的父親》等,大都以婦女、婚姻、家庭問題為題材,比較真實地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作品真切自然,結構嚴謹,語言流暢,抒情氣息濃郁

內容簡介

《譯林名著精選:茶花女(插圖本)》是法國亞歷山大?仲馬的代表作,他為了與同為作家的父親作區別,多稱小仲馬。他本身是法國劇作家、小說家。該小說描寫的是:巴黎名妓瑪格麗特為青年阿爾芒的真摯愛情所感動,毅然離開社交生活,與阿爾芒同居鄉間。阿爾芒之父責備瑪格麗特毀了兒子的前程,瑪格麗特被迫返回巴黎重操舊業。阿爾芒盛怒之下,在社交場合當眾羞辱她。瑪格麗特一病不起,含恨而死。阿爾芒讀了瑪格麗特的遺書,方知真相,追悔莫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