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組合

證券組合

證券組合是指個人或機構投資者所持有的各種有價證券的總稱,通常包括各種類型的債劵、股票及存單等。證券組合的收益性原則是指在符合安全性原則的前提下,儘可能地取得較高的投資收益率。在美國,證券組合可以分為收入型、增長型、混合型(收入型和增長型進行混合)、貨幣市場型、國際型及指數化型、避稅型等。證券組合追求安全性並不是說不能冒任何投資風險。證券投資的期限組合主要應考慮:一是投資者預期的現金支付的需求,包括支付的時間和數量;二是要考慮不同資產的約定期限及流動性;三是經濟周期變化。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證券組合是指個人或機構投資者所持有的各種有價證券的總稱,通常包括各種類型的債劵、股票及存單等。

證券組合的類型

以組合的投資對象為標準,世界上美國的種類比較“齊全”。在美國,證券組合可以分為收入型、增長型、混合型(收入型和增長型進行混合)、貨幣市場型、國際型及指數化型、避稅型等。比較重要的是前面3種。

收入型證券組合追求基本收益(即利息、股息收益)的最大化。能夠帶來基本收益的證券有:附息債券優先股及一些避稅債券。

增長型證券組合以資本升值(即未來價格上升帶來的價差收益)為目標。增長型組合往往選擇相對於市場而言屬於低風險高收益,或收益與風險成正比的證券。符合增長型證券組合標準的證券一般具有以下特徵:①收入和股息穩步增長;②收入增長率非常穩定;③低派息;④高預期收益;⑤總收益高,風險低。此外,還需對企業做深入細緻的分析,如產品需求、競爭對手的情況、經營特點、公司管理狀況等。

收入和增長混合型證券組合試圖在基本收入與資本增長之間達到某種均衡,因此也稱為均衡組合。二者的均衡可以通過兩種組合方式獲得,一種是使組合中的收入型證券和增長型證券達到均衡,另一種是選擇那些既能帶來收益,又具有增長潛力。

貨幣市場型證券組合是由各種貨幣市場工具構成的,如國庫券、高信用等級的商業票據等,安全性極強。

國際型證券組合投資于海外不同國家,是組合管理的時代潮流,實證研究結果表明,這種證券組合的業績總體上強於只在本土投資的組合。

指數化證券組合模擬某種市場指數,信奉有效市場理論的機構投資者通常會傾向於這種組合,以求獲得市場平均的收益水平。根據模擬指數的不同,指數化型證券組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模擬內涵廣大的市場指數,另一類是模擬某種專業化的指數,如道—瓊斯公用事業指數。

避稅型證券組合通常投資於市政債券,這種債券免聯邦稅,也常常免州稅和地方稅。

證券組合的基本原則

1、安全性原則

安全性原則是指證券投資組合不要承擔過高風險,要保證投資的本金能夠按期全部收回,並取得一定的預期投資收益。

證券組合追求安全性是由投資的經濟屬性及其基本職能所決定的。證券組合追求安全性並不是說不能冒任何投資風險。投資的安全性是相對的。

2、流動性原則

流動性原則即變現性原則,是指證券組合所形成的資產在不發生價值損失的前提下,可隨時轉變為現金,以滿足投資者對現金支付的需要。

投資所形成的不同資產有不同的流動性。

3、收益性原則

證券組合的收益性原則是指在符合安全性原則的前提下,儘可能地取得較高的投資收益率。追求投資盈利是投資的直接目的,證券組合只有符合這一目標,才能使投資保值增值。投資收益率的高低取決於以下多種因素:

1)使用資金的機會成本。

2)投資可得到的稅收優惠。

3)證券期限的長短。

4)貨幣的升值與貶值。

證券組合的方式

證券組合的方式是指實現投資多元化的基本途徑。證券投資可以採取如下幾種方式:

1、投資工具組合

投資工具組合指不同投資工具的選擇和搭配。選擇何種投資工具,一方面應考慮投資者的資金規模、管理能力以及投資者的偏好;另一方面則應考慮不同投資工具各自的風險和收益以及相互間的相關性。

2、投資期限組合

投資期限組合指證券投資資產的長短期限的搭配。不同的投資工具所形成的資產的期限是不同的,同種投資工具所形成的不同的資產也會有不同的期限。證券投資的期限組合主要應考慮:一是投資者預期的現金支付的需求,包括支付的時間和數量;二是要考慮不同資產的約定期限及流動性;三是經濟周期變化。

3、投資的區域組合

投資的區域組合是指基金通過向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金融資產進行投資,來達到分散投資風險,獲得穩定收益的目的。證券投資的區域組合主要應考慮如下因素:一是各國資本市場的相關性,二是各國經濟周期的同步性。三是匯率變動對投資的影響。

證券組合管理的意義和特點

證券組合管理的意義在於採用適當的方法,選擇多種證券作為投資對象,以達到在保證預定收益的前提下使投資風險最小或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使投資收益最大化的目標,避免投資過程的隨意性。

證券組合管理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投資的分散性和風險與收益的匹配性。

證券組合管理的方法和步驟

1.證券組合管理的方法

(1)被動管理方法,指長期穩定持有模擬市場指數的證券組合以獲得市場平均收益的管理方法。
(2)主動管理方法,指經常預測市場行情或尋找定價錯誤證券,並藉此頻繁調整證券組合以獲得儘可能高的收益的管理方法。

2.證券組合管理的基本步驟

(1)確定證券投資政策。證券投資政策是投資者為實現投資目標應遵循的基本方針和基本準則,包括確定投資目標、投資規模和投資對象三方面的內容以及應採取的投資策略和措施等。
(2)進行證券投資分析。證券投資分析是證券組合管理的第二步,指對證券組合管理第一步所確定的金融資產類型中個別證券或證券組合的具體特徵進行的考察分析。
(3)組建證券投資組合。組建證券投資組合是證券組合管理的第三步,主要是確定具體的證券投資品種和在各證券上的投資比例。在構建證券投資組合時,投資者需要注意個別證券選擇、投資時機選擇和多元化三個問題。
(4)投資組合的修正。投資者應該對證券組合在某種範圍內進行個別調整,使得在剔除交易成本後,在總體上能夠最大限度地改善現有證券組合的風險回報特性。
(5)投資組合業績評估。證券組合管理的第五步是通過定期對投資組合進行業績評估,來評價投資的表現。提下使投資風險最小或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使投資收益最大化的目標,避免投資過程的隨意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