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芳[演員]

謝芳[演員]

謝芳,原名謝懷復,原籍湖南益陽,生於湖北黃陂。1935年11月1日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神學院的教授,母親早年肄業於燕京大學。謝芳原名謝懷復,因當時東三省被日軍占領,故名懷復,取懷念並收復國土之意。謝芳自幼受父母的教育和薰陶,天資聰敏,喜讀詩書,酷愛文藝。1950年從香港返回內地,在漢口聖羅以女中就讀。1951年畢業後,被中南文工團吸收為演員,後該團改為武漢歌劇院.因為她素質好,又勤奮,很快便成為歌劇院主要演員,與她的丈夫曾同台扮演過歌劇《小二黑結婚》、《貨郎與小姐》、《開花結果》、《白毛女》、《太陽初升》中的男女主角,名顯一時,頗露才華。

基本信息

人物簡歷

謝芳謝芳
1951年入中南文工團任歌劇演員。1963年後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是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主演《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淚痕》等影片。

1951年入中南文工團任歌劇演員。1963年後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是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主演《舞台姐妹》《淚痕》等影片。

謝芳原名謝懷復,1935年出生於湖北,後遷居上海。主演歌劇《小二黑結婚》、《開花結果》、《貨郎與小姐》、《白毛女》、《劉三姐》等。1963年調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主演過故事影片《青春之歌》、《早春二月》、《第二次握手》、《九九艷陽天》等。

1951年中學畢業後入中南文工團,後任武漢歌舞劇院歌劇演員。1959年因在影片《青春之歌》中飾演林道靜而知名。1963年在影片《早春二月》中塑造了大革命時期的小知識分子陶嵐的形象。1963年起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主演的影片還有《舞台姐妹》、《淚痕》、《李清照》等,以及電視劇《女經理的一天》、《最後一位市長》、《舞台新姐妹》、《燈火闌珊處》等。其表演細膩含蓄,擅長扮演知識分子形象。著有自傳體藝術雜文《銀幕內外》

主要作品

謝芳謝芳
由於青春之歌小說轟動效應北京、上海兩大製片廠因爭拍《青春之歌》片相持不下形成僵局,選好林道靜的扮演者,是電影成功與否的關鍵。有多位著名演員希望飾演林道靜(其中包括編劇楊沫的妹妹——著名影星白楊),但湖北歌劇院的青年演員謝芳脫穎而出,成為林道靜的扮演者。選擇這么一個沒有電影表演經歷,崔嵬承擔了很大風險。為了建國十周年獻禮彭真指示,一定要把《青春之歌》拍好,要用最好的膠片拍。導演崔嵬深知這部電影的分量,連林道靜身邊的配角都精心挑選了當時大牌兒演員來演秦怡演林紅,于是之演余永澤,康泰演盧嘉川,于洋江華,趙聯演叛徒戴愉,連一個一句話的角色地主都有老演員趙子岳主演。還請大作曲家瞿希賢作曲,大指揮家李德倫為指揮。北京名攝影聶晶(小兵張嘎攝影),大躍進速度僅用5個多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全片的製作。彭真親自審查樣片,一致推舉為十年大慶的獻禮片崔嵬冒險啟用名不經轉謝芳被證明是具有遠見卓識的。
電影《青春之歌》隨後獲得了巨大成功。公映後,北京各家影院全部爆滿,很多影院甚至24小時上演當時正是三年困難時期,很多人吃不飽肚子卻排長隊買票。抗日流行歌曲《五月的鮮花》隨著這部電影的放映,再次流行全國。同時,影片在海外日本共產黨、朝鮮、越南等國也引起了轟動。
1960年5月至7月,《青春之歌》在日本東京、仙台、札幌、大阪、京都、廣島、福岡、名古屋等地放映達36場,受到日本青年觀眾的熱烈追捧。
1961年春,謝芳去日本訪問。在東京的大街上,林道靜的巨幅畫像有一層樓高。代表團的汽車開到哪裡,哪裡就有擁擠的人群拿著筆記本要求謝芳簽名留念。影迷狂熱地喊著:林道靜!林道靜!

藝術特點

其表演細膩含蓄,擅長扮演知識分子形象。著有自傳體藝術雜文《銀幕內外》。謝芳同志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一九三五年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神學院的教授,母親早年肄業於燕京大學.謝芳原名謝懷復,因當時東北三省被日軍占領,故名懷復,取懷念並收復國土之意。謝芳自幼受父母的教育和薰陶,天資聰敏,喜讀詩書,酷愛文藝.五零年從香港返回內地,在漢口聖羅以女中就讀.五一年畢業後,被中南文工團吸收為演員,後該團改為武漢歌劇院.因為她素質好,又勤奮,很快便成為歌劇院主要演員,與她的丈夫曾同台扮演過歌劇《小二黑結婚》,《貨郎與小姐》,《開花結果》,《白毛女》,《太陽初升》中的男女主角.名顯一時,頗露才華.一九五九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謝芳被著名導演崔嵬選中.扮演林道靜而一舉成名,轟動了中外觀眾,從此步入影壇.隨後,她又拍了等影片,塑造了不同時代,不同性格的知識婦女形象.她的表演優雅大方,氣度不凡,對人物心靈刻畫,質樸無華.尤其是她那一雙善於傳情的被人稱為“會說話”的大而聰慧的眼睛,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她性情文靜持重,衣履樸素,不事打扮.然而在藝術創造上卻一絲不苟,執著追求。

感情經歷

凡是看過電影《青春之歌》的人,對女主角林道靜一定不會陌生。她的扮演者就是著名表演藝術家謝芳,也正是因為這部電影,讓謝芳和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昨日,已70歲高齡的謝芳和老伴張目,應邀做客蘇州,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謝芳認為,觀眾到現在還能記住她,是這個角色迎合了當時的社會和觀眾心理,她還解釋了自己的婚姻“保鮮”秘訣。

被觀眾認可最快樂

“拍了46年的戲了,現在也已經步入古稀之年,但沒想到還有這么多的人記得我,我感到很幸福。”記者眼前的謝芳絲毫看不出已是70歲的老人,坐在旁邊的75歲高齡的張目老師,目光始終追隨著她,每一個舉動都難以掩蓋對謝芳老師的愛意。這對經常在銀幕上飾演夫妻的搭檔,在台下也是一對令人羨慕的伉儷。一談起自己從事了一生的藝術事業,謝芳老師用這樣一句話概括:“如果哪天我離開了這世界,我不遺憾,因為還有觀眾記得我,喜歡我。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能被觀眾所認可和接受,那是件最大的快樂事。”

電影影響了我一生

“電影已經伴隨我走了一生,也可以說影響了我一生。”謝芳老師稱。時代在前進,經濟在發展,我們那一代的電影人和現在的電影人,但對英雄人物看法仍是相同的。在那個年代,我們追求的是真善美,追求人性美好的一面。在現在這個社會,我們同樣追求真善美。不管在哪個年代,追求真善美的行為永遠不變,英雄人物依然是主流。她還告訴記者,之所以觀眾到現在還能記住她,不光是表演上的成功,更是這個角色迎合了當時的社會和觀眾心理。

弄“假”成真是幸運

“我是比較幸運的,因為我遇到了好人,而且是又能幹又隨和的好人。”一提起老伴張目,謝芳老師立即開懷大笑。她說,老伴兒張目是文工團的同事,兩人經常一起演出,在舞台上多次扮演夫妻。日久生情,相識六年之後便從假夫妻結為真正的夫妻。這么多年來,我們很和睦地在一起,無論是人品、性格,老伴都是一流的,我們是真正的志同道合。坐在一旁的張目笑著說,一路走來不免磕磕碰碰,但志同道合卻是我們真正的法寶,在生活中,更應該多一些讚美,多一份理解和關愛。如果對方一火自己就“蔫”,或者自己火了對方就“蔫”了,這樣就不會有激烈的衝突存在,這就是婚姻的保鮮劑。

晚年學習

半個世紀過去了,步入暮年的她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嚴重關節炎、高血壓,可她和藹的話語間透露出的依然是積極而淡定的健康觀。

養生沒有具體規律

作為一名表演藝術家,可以說謝芳是在不斷地為藝術調整生活。“我沒有早睡早起的習慣,但如果今天9點有節目要錄,那我7點肯定要爬起來,比如那天要錄《藝術人生》,我七八點就要起來好好整理一下自己,不至於讓自己的樣子委屈了觀眾。”謝芳自嘲說。雖然謝芳的生活沒有規律,更沒有固定的鍛鍊習慣,但她的老伴會天天“督促”著她鍛鍊身體,“每天我起床時,他都已經出去走了3趟了。我想自己也不能太落後吧,就盡力跟著他鍛鍊和作息,只要盡力去做就行了,畢竟是老了,身體比年輕時差得太多。”謝芳坦言,進入老年後,和很多老年人一樣,也經常感覺身上很軟,不愛動,但她有個特點,只要一工作,馬上就精神;只要面對鏡頭,馬上就能展開最上鏡的笑容。幾十年的工作性質,讓謝芳的作息習慣以工作為主,身體狀態也以工作為動力。

從不在病痛前示弱

出生在戰亂年間的謝芳,從小就疾病不斷,她介紹,差不多所有的慢性病都得過,並且有的病程很長。但是長期患病的她始終堅持一個信念——決不讓病痛影響工作。也正是這個信念,支持她勇敢地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病痛,從沒怕過。
謝芳3歲就患了嚴重的傷寒,8歲又得了肺炎,由於沒能及時治療轉成慢性支氣管炎,一直到現在。1958年,謝芳的氣管炎嚴重到了咳血的地步。說到這,記者心裡一揪,問謝芳當時害不害怕。“不怕,都習慣了,再說當時也想不了那么多,還要排戲呢。”謝芳倒一臉輕鬆地調侃,“這氣管炎沒把我嚇住,我倒把它‘嚇回去’了。”由於拍電影時,身體經常要經受各種考驗,後來,飽受磨難的關節終於也挺不住了,出現了嚴重的關節炎症狀。謝芳回憶說:“記得在青島拍林道靜跳海的那場戲時,要跳到沒過腰的冰冷海水裡,等拍完後從車上下來時,雙腿一下就跪在地上。還有一次是在拍電影《舞台姐妹》時,濕透了的棉襖還要趕快弄乾,就只能穿著在火邊烤,這么一烤,寒氣直接鑽進骨頭,想想真是不得關節炎才怪呢!”如今,謝芳還患有高血壓,需要長年服降壓藥。但她卻把這一切病痛說得很輕鬆,“把病看得越重,病情就越重,而越輕視它,它也就對你沒什麼威脅了。”為了演藝事業,謝芳不斷地磨練自己,在敘述中,清晰地體現著她的淡然和不悔的人生感悟。

做快樂的老年“生產力”

“我先生的看法我覺得特別有意思,就是說真正的演員就應該是那種‘翻跟頭’的,就是在基層表演的那種。”謝芳說,“我很贊同這種看法,演員就應該是演出來的,不能到老了就把自己供起來,什麼都不乾,我主張老了也要能做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社會發揮自己的餘力。”為此,謝芳有個原則,不讓乾具體活只做嘉賓的節目不參加,她認為那是“不勞而獲”,“就像毛主席號召全民大生產,老了也要做快樂的老年‘生產力’。”說著,謝芳還給記者拿來了她為毛主席詩詞《沁園春·雪》配的曲子,高興地說,這首配曲已經發表在今年的《歌曲》雜誌上,說著說著,她不由地哼起曲子,哼著曲子的神態仿佛帶記者回到她年輕時激昂奮進的工作狀態之中。如今,謝芳的業餘時間繁忙依舊。“工作要我有什麼愛好,我就練什麼。比如,觀眾喜歡讓我寫字,我就努力把它練好,還買了字帖回來開始描紅。”謝芳興奮的語氣里還有著孩子般的質樸。採訪的最後,謝芳說,她最欣賞阿Q精神,在臨死的時候還能無所畏懼地、高高興興地把那個圓圈畫得圓圓滿滿,“我覺得他是好樣的,我也要學他在剩下的日子為自己好好地畫一個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