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林論人類自由的本質

《謝林論人類自由的本質》是2009年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國.海德格爾。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謝林論人類自由的本質》內容為:謝林在一個論著中討論人類自由的本質,這一論著的標題是:對人類自由的本質及與之相聯繫的對象的哲學探討。這一論著首次和謝林早先已問世的一些著作一起,發表在一個集子裡,其標目為:“F.W.謝林哲學著作。第一卷。蘭茲胡特,大學書商菲利普·克呂勒1809年出版”。

1809年。這年拿破崙統治德國。這在此是意味著壓制和凌辱德國。從1806年起帝國不再繼續名義上存在。在這一年有十六個德國侯國在拿破崙的保護下結成了萊茵同盟。8月1日它們在累根斯堡帝國議會宣布它們與帝國分離。8月6日弗朗士二世以放棄德意志皇冠作為回答。1806年10月14日普魯士在耶拿和奧埃爾斯泰特經歷了它的最深痛的慘敗。拿破崙寫信給蘇丹說:“普魯士已消失。”國王朝麥默爾逃往德國土地的最後一角。由於蒂爾西特和約,普魯士被壓回易北河右岸。薩克森選帝國轉入萊茵同盟。直到易北河邊,“法語”是官用語言。

作者簡介

薛華,1937年生於山西省壽陽縣。1957年-1962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62年考取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生,師從賀麟先生研究黑格爾哲學。1965年-1997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從事研究。1981年獲得德國洪堡研究獎學金,在魯爾大學及慕尼黑大學研究德國哲學及中國哲學在德語區的影響。2006年上半年被選任為德國國際級學者“呂內堡講座”第四屆主講人。曾任國內和德國幾所大學的特約研究員和名譽教授。在國內和國外均有論著和譯作發表,追求哲學的思想性與論證力,追求哲學的商談精神和自知意識。曾多次在重要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報告,有的曾獲得廣泛報導。特别致力於中德哲學與文化交流,往來於兩國之間,從事研究工作與教學,參加與組織國際會議和研究團體,有幸與許多學者交往並建立友誼關係。1981年至2001年曾提議、聯繫和參與組織當代重要哲學家哈貝馬斯訪華,從1998年起發起和參與組織伽達默爾全集的翻譯。

圖書目錄

前行性考察

§1.謝林的著作和解釋的課題

(a)從1809年歷史事件總覽看自由論一著

(b)直接意圖與解釋程式

(C)謝林生平要跡、著作版本和關於他的著作

(d)解說論著全標題,作為引向存在問題的先導

(e)謝林與黑格爾

第一篇 論一種自由體系的可能性,謝林論著的導論(Ⅰ輯,Ⅶ,336-357)

第一章 一種自由體系在思想中的內在鬥爭,導論的導論(336_338)

§2.探討的兩個課題:自由概念的界定及自由概念向一種“科學世界觀”的嵌合

(a)自由事實感,自由概念先行界定的先行問題

(b)謝林那裡“科學世界觀”這一表述與今天理解相對立而具有的形上學的和要求體系的意義

(C)自由與體系的不相容性,把自由概念嵌入一種自由體系之為課題

§3.對一種自由體系困難的一般性討論

(a)對今日對體系冷漠態度的先行考察,尼采與基爾凱郭爾對體系的拒斥

(b)一般地說何謂體系?其在希臘人和中世紀的詞義和使用

(c)近代最初形成體系的主要條件,追求數學的理性體系的意志

(d)回思近代形成體系的條件,體系之為近代定在的存在法則

§4.關於近代體系形成史

(a)17和l8世紀體系的最初一些形態

(b)康德從理性本質對體系概念作的規定,他在論證和成形上的推動性的困難

§5.德國唯心論中新的構想:哲學之為對絕對的理智直觀

(a)超出康德的步驟,理智直觀意義上的知識

(b)回思“體系”上的勞作

(c)歷史之為絕對知識通向自身的道路

§6.論存在與結構的同體性,自由論之為存在的一種原初神學

(a)哲學作為本體一目的一邏輯論,關於整體中存在東西的問題與關於存在東西(本體論)本身的問題的聯繫,上帝(一切存在的根據)作為整個體系的主導性概念

(b)關於神的原本質中一種體系的可認識性,原則:通過我們內的上帝認識我們外的上帝

§7.相應於體系問題要求新的原則,自由與必然更高的對立式

(a)體系與自由的問題之為哲學的狀況

(b)關於謝林那裡改變了的自然和必然的概念。同作為唯一和最高必然性的上帝中必然性相對的人的自由

第二章 泛神論問題之為體系形成原則的問題。

導論的主要部分(338~57)

§8.解釋的方向與要求。神學和本體論問題

提法的反向作用,關於存在的本質與真

理性的更始初性的問題

§9.對泛神論的不同理解。泛神論與自由問題

(a)泛神論爭論(雅可比)。駁認泛神論為無神論與宿命論

(b)謝林對一種更始初的泛神論的先行說明

(c)對其他三種泛神論形式的批判考察

§10.泛神論問題的本體一論的維度。對同一律和系詞本質的附帶考察

(a)關於“是”[ist]中同一性的理解,系詞與命題結構。泛神論命題上“同一律的更高運用”。同一性之為差異物創造地進展的同一性

(b)普通的思維與辯證成熟的思維

(c)回觀謝林發問的基本運動

§11.為什麼恰當理解的自由要求泛神論。自由的“形式性”概念:自立性之為自己本質法則內的己立性

§12.為什麼恰當理解的泛神論要求自由。自由在存在東西整體中可能性的一般性推演

§13.謝林同一性體系的先行階段。唯心論的基本態度

(a)回觀解釋中的重要步驟

(b)斯賓諾莎的謬誤不是神學的,而是本體論的。愛在形上學意義上非是無生命的同一性,而是作為同一性最內在的本質(差異物的相互從

屬性)

(c)唯心論問題提法的本質和界限。表象的主體性規定我與存在

§14.人的自由的生動概念

(a)唯心論與實在論。謝林的“更高的實在論”:從自由原則理解把握的也有自然

(b)自身意志活動之為存在的始初本質。人的自由的形式性的和生動的概念

(c)人的自由:善和惡的可能

§15.三種把惡的現實嵌入體系的嘗試。一種新的構想的必然性

第二篇 惡的形上學之為奠定一種自由體系的基礎。自由論的主要研究部分(Ⅰ輯,Ⅶ357-418)

第一章 惡的內在可能性(357-343)

第二章 惡的現實性方式(373-416)

緒論性看法

附錄:謝林:對人類自由的本質及與之相關聯的對象的哲學探討

譯者後記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