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集

謝家集

謝家集區隸屬安徽省淮南市,位於淮南市西部,淮河與東淝河之間,地處東經116°54′-117°01′、北緯32°32′-32°39′。謝家集區成立於1960年10月,南與長豐縣接壤,西與壽縣比鄰,北依淮河、八公山,是淮南市西部中心城區。下轄兩個省級工業園區,5個街道,6個鎮,3個鄉。2014年謝家集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4.43億元。謝家集區有戰國楚相春申君黃歇墓、清朝水師提督楊歧珍墓、賴山集清真寺,有省級風景區臥龍山森林公園和瓦埠湖。

謝家集

謝區概況

謝家集區是全國較大城市、華東地區重要能源基地、素有“百里煤城”之稱的淮南市的一顆璀璨明珠,275.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掀起投資興業的熱潮。206國道、102省道、淮阜鐵路、合淮阜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淮河水運四季通航,水陸交通便捷,將大大縮短您事業成功之路;煤炭、山石、林業、湖區、旅遊等寶貴、豐富的資源為您提供創大業、繪宏圖的資源支撐;“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一路綠燈”的服務環境及一系列富商、親商、安商的優惠政策為您成就事業提供根本保證;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底蘊,32.49萬勤勞人民的純樸民風、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您打造和諧的人居環境;區委、區政府大力實施東向發展戰略,為您事業的快速發展和謝家集區奮力崛起,搭建了一個有力的平台。我們期待著您,共同加盟到建設謝家集富裕、和諧、文明的現代化新城區的行列中來。
在近年來,謝家集區在淮南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大力實施工業強區戰略,落實一系列發展措施,推動全區工業經濟快速。2001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0.86億元,2002年翻了一番,升至1.82億元,2003年比2002年翻了一番半,升至4.36億元,2004年比2003年翻了近一番,達到7.07億元,增速列全市第一,規模企業由2001年的8家,增加到27家;其中區內部、省屬企業27個,各類企業200多家,工業發展實力已蓄勢勃發。自2004年以來,連續五年被評為淮南市經濟運行先進縣區稱號和目標考核奪杯單位。2002年、2003年被省政府命名為“全省發展鄉鎮企業先進區”。2003年被評為全省“最佳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先進單位”。

工業發展

在近年來,謝家集區在淮南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大力實施工業強區戰略,落實一系列發展措施,推動全區工業經濟快速。2001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0.86億元,2002年翻了一番,升至1.82億元,2003年比2002年翻了一番半,升至4.36億元,2004年比2003年翻了近一番,達到7.07億元,2005年規模經濟越過9億,增速列全市第一,規模企業由2001年的8家,增加到27家。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全區27家企業中,民營企業達16家自2004年以來,連續五年被評為淮南市經濟運行先進縣區稱號和目標考核奪杯單位。2002年、2003年被省政府命名為“全省發展鄉鎮企業先進區”。2003年被評為全省“最佳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先進單位”。

農業發展

近年來,謝家集區以建設長三角的“米袋子”、“菜籃子”、魚池子“為重點,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旅遊農業和優質高效農業。不斷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建立起”龍頭企業+中介組織+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產品的深加工,實現農產品轉化增值;大力實施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區域化布局調整,一批優質糧油種植基地、蔬菜基地、水產品基地、畜禽養殖基地初具規模。全區農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2005年,全區夏季糧食產量達到8.4萬噸,創歷史新高。農民現金收入持續增長,截至2006年9月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為2947.06元。

招商引資

“招商引資,外向帶動”是謝家集區實現富民強區目標的又一重要戰略,近年來,謝家集區領導幹部統一認識,解放思想,同心同德,形成了“人人是招商主體,事事促招商之變,時時求招商之效”的良好氛圍,招商方法形式多樣,招商之舉求真務實,招商之效為人矚目。自2000年以來,全區共引進外來投資項目41項,引進到位資金11.72億元。親商、富商、安商的投資環境得到外來投資者的好評和青睞,未來的謝家集將為外來客商謀大業、展宏圖創造更佳的環境、更多的機遇,使更多有志之士的創業理想在謝家集這塊沃土上變以為現實。

城市建設

近年來,謝家集區先後實施了“三五會戰”、環境整治會戰、舊城改造,開展了城市管理年等系列活動,城鄉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修建、改建城鄉道路70餘條,拓寬改造了唐山南路、中路,興建香港街、長江商貿新區和唐山北路步行街,建成了友誼廣場、長江商貿文化廣場、湖濱大道遊園以及一批街頭遊園景點。完成舊城改造面積130多萬平方米,桂苑新村金玉新村新建村、新社西村等一大批舊城改造相繼竣工,如明珠散玉般點綴在市區。隨著穿境而過的合淮阜高速公路的開工建設,謝家集區城市建設將翻開新的一頁。
 

 商貿興區

近年來,謝家集區積極實施商貿興區戰略,經濟發展較快,長江新區二期工程累計完成投資8965萬元,建材、燈具批發市場相繼開業;玉蘭商貿等一批商貿流通企業逐步壯大。近年,又建成陽光商廈、人民商場連鎖超市、“五星電器商城”、蘇果超市等一批極具輻射力的重要商貿網點,高標準的桂苑農貿大市場和陽光假日商貿廣場在規劃建設之中,2004年,全區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6億元。集百貨商場、星級酒店、連鎖超市、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商貿文化新區已具雛形。
 

 旅遊文化

美麗的謝家集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在淝水之戰的戰場東淝河畔,在風聲鶴唳草本皆兵的八公山脈東麓,有一片如詩如畫的仙境,這就是豆腐之鄉的省級森林公園淮南市臥龍山風景區。景區內層巒疊嶂,蔥蔥鬱郁,魚戲碧湖,花香鳥語。群山環抱中,有一天然大盆地,1958年,順其自然建成了一座“高山平湖”——臥龍水庫。登臨水庫最南的欄水壩舉目環眺,但見峭岩聳立,群山繞湖,萬木獻翠,百草斗芳,湖光山色,交相輝映,令人如痴如迷,心曠神怡。“蔡楚故地”謝家集境內有許多備受關注的歷史文化古蹟,”戰國四公子“之一楚相春早君黃歇墓和清代水師提督、民族英雄楊岐珍墓,極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明代賴山集清真寺都在轄區內,長期得到很好的保護,更有新石器以來的一批歷年來古文物和待發掘古墓葬群,人傑地靈的謝家集在東向發展中正加快歷史旅遊資源開發。隨著區委區政府加快推進文化大區的建設步伐,“蔡楚文化”內涵將得到進一步挖掘。積極整合歷史文化資源,大力弘揚先進文化,深化開展民眾文化活動,將進一步提高謝家集區知名度,為海內外人士前來觀光旅遊提供安樂祥和的生活環境和自然環境。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謝家集區位於淮南市的西部,淮河與東淝河之間,地理坐標為東經116°54'~117°01'與北緯32°32'~32°39'之間。東與田家庵區接壤,東南與長豐縣為鄰,西南與壽縣以瓦埠湖、東淝河為界,西北與八公山區相連,北分二道河灘地與潘集區相交。最東端位於望峰崗鎮山余村大、小羅山的腰部;最西端位於唐山鄉乳山村的花山頂部;最北端位於望峰崗鎮二道河農場機耕隊大壩北側;最南端位於淮南、六安、合肥三地市在瓦埠湖中的交匯點。

地質地貌

區境地層發育基本齊全,但大部分地區均被第四系沖積層覆蓋,基岩出露僅限於市區邊緣八公山、舜耕山等低山,出露地層以青白口系、震旦系、寒武系、奧陶係為主,古老的變質岩系局限在打石山—羅山南麓一線零星分布,其他地層偶爾見於地表。區境位於淮南復向斜南翼,間夾於舜耕山與阜陽—鳳台兩大逆沖推覆構造之間。沿羅山—打石山出露地層以震旦、寒武、奧陶系石灰岩為主,前震旦系變質岩和第三紀紅色地層零星分布。山南地下隱伏的壽縣—老人倉斷層與合肥坳陷中生代紅色地層相接;山北地下大面積賦存石炭、二疊紀含煤地層,李郢孜、謝家集各礦坐落在煤系之上。區境東、西兩部分地質特徵有顯著差異,西部地質情況簡單,東部複雜。西部謝家集煤系之上直接覆蓋第四紀沖積層,沖積層一般厚20米。東部李郢孜煤系之上蓋有逆沖推覆斷裂形成的片麻岩、石灰岩岩帽,推覆斷層呈坡狀起伏形態,因此,煤系埋藏深淺不一,最深934米,同時有老新三紀紅層不整合於煤系或岩帽之上,第三系最大厚度893米,往東超過1200米。區境在淮南西部,南靠瓦埠湖,西南有東淝河,淮河從區境北部穿過。丘陵自西北至東南綿亘於中部,占區境總面積的19.7%;天然湖泊分布四周,因採煤而形成的大、小塌陷區相嵌其間,水面占區境總面積的6%;平原窪地占區境總面積的74.3%。區境地貌根據形態特徵可分為4個類型:1、中部低山丘陵區,2、南部濱湖平原區,3、城鎮境內及周圍波狀平原區,4、河間平原區。

氣候特點

區境屬亞熱帶和暖溫帶過渡氣候,春季多東南風及東北風,夏季多東風及東南風,秋季多西南風,冬季多東北及西北風。最大風速每秒8米以上,一般在夏季及夏秋之交出現。月平均風速每秒1.3米至2.9米。全年雨量為615~1502毫米,年平均雨量約937.2毫米,7~8月份平均降雨日9~11天。降雪多在1~3月,一年中平均降雪5~10次,最多達20次,最少1~2次。霜多在11月上旬始到次年3月20日左右。霜期長達130天。最早霜期在10月下旬,最終霜期在4月中旬。年平均無霜期233.7天。年平均氣溫在14.3℃~16.4℃之間,溫度以12~1月最低,一般為-5℃~9℃,最低溫度為1955年1月6日的-22.2℃,凍結深度為0.1米。最高溫度為1959年8月23日的41.2℃。太陽輻射年均為122.5~123.8千卡/平方厘米,月輻射量最大值是6月和7月,分別為14~14.5千卡/平方厘米,12月至次年1月輻射最低,為6.2~6.3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為2279.2~2323.1小時,日照率為51~53%,日照時數最多的是7月中旬至8月下旬,月平均為247.8~252.4小時;1~2月日照最少,月平均為149.4~161.5小時。

土壤植被

區境土壤種類繁多,現已查清主要有棕壤、黃棕壤、砂姜黑土、潮土、水稻土、紫色土、沼澤土、石灰(岩)土等8個土類及其所屬的14個亞類、32個土屬、70個土種。從植被、氣候和土壤屬性看,黃棕壤的成土過程具有脫鈣、離鐵、粘化與弱富鋁化的特點。黃棕壤是開發利用較早的土壤之一。紫色土,是紫色岩上發育的一種岩性土,零星分布於諸山嶺之上。石灰土,有機質含量高達3.10%,表土呈暗黑色,一般位於丘陵中下部。區境有棕色石灰土一個亞類,棕色石灰土、雞肝土兩個土種。水稻土,屬人為土綱,指人為生產活動,經長期耕作、施肥、灌溉,改變了原來的性狀,使土壤獲得新的特徵,水稻土屬於這個土綱。自然植被類型為落葉、闊葉林和常綠針葉混交林。自然植被中草木植物主要有白茅、藎草和野古草等,灌木主要有酸棗、胡枝子、枸杞和柘樹等。由於長期開發,原始植被已很難見到。現有的大多是人工植被(如樹木、莊稼等),一部分是自然草叢植被。根據區境地貌植被情況可分為3個植被區:
1、中部低山丘陵植被區
區境以林木植被為主,有長綠針葉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果林,經濟林多種林木。長綠針葉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針葉林的主要樹種有馬尾松、黑松、柞樹、剌槐及灌木叢等,多分布在車路山、文山、犁鐧山,小廟山、老馬山、羅山等。經濟林、果林分布在余家山(山余林場)和黃家山、乳山、長山、臥龍山組成的臥龍山風景區及小巫山一帶。
2、區境周圍波狀平原植被區
沿街及道路兩旁,以梧桐、女貞及其他風景樹、花草為主。
3、區境南、北、湖灣及平原區
由於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水源充足,農作物有水稻、小麥、棉花、花生、油菜、山芋、蔬菜、瓜類、蘆葦、蓮藕等。

野生動植物

區境地處南北交界過渡地帶,氣候、土壤、地形的多樣性為多種動植物繁衍生息提供了適宜的環境。由於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人口逐年增多,區境所有山丘四周多為工廠、居民住宅。故此,多數野生獸類已不復見,偶見黃鼠狼、刺蝟、野兔等,唯蝙蝠、老鼠隨處可見。常見的禽類有麻雀、鵪鶉、燕子等。大雁、鷹、野鴨、野雞等在山林湖沼中偶而可見;鴛鴦、鷺鷥、刁魚郎、喜鵲、斑鳩、啄木鳥、白頭翁、相思鳥、畫眉、稻雞、翡翠鳥,原來區境時有所見,現已基本絕跡。甲貝類有蝦、蟹、螺、蚌等。由於化肥、農藥的廣泛使用,草蝦大量減少。爬行類有龜、蛇、壁虎等。由於大量捕捉,龜、蛇已大量減少。兩棲類有青蛙、蟾蜍等。雖禁止捕食青蛙,但收效甚微。昆蟲類有蜂、蝶、知了、蜻蜓、螳螂、螞蟻、蟋蟀、螻蛄、蚱蜢、蚜蟲等。其中蚊、蠅、跳蚤、臭蟲、虱子等,由於衛生條件不斷改善,有的已滅跡,有的數量大為減少。區境藥材資源豐富,藥用植物屬於華東、華北系植物,少數為野生和引進栽培的熱帶和亞熱帶植物。如:生長在臥龍山、小巫山、黃家山、胡家山、紫金山、犁鐧山的黨參、丹參、盤龍參、狹葉、柴胡等。分布在田野、溝塘等處的車前、益母草等。引進種植的有大黃、太子參。動物種藥有蜈蚣、全蠍、蝮蛇、水虻、土鱉蟲、地龍、壁虎等幾十種。還有灶心土、生鐵落、銅綠、龍骨、煤珀、人中心等11種中藥材。

自然資源

 煤炭資源
 區境地處淮南煤田南翼,八公山礦區南段,區境煤炭資源豐富,含煤地層廣泛分布,上覆沖積層厚度一般僅有20米,開採條件良好。區境煤層走向約10公里,傾斜寬約4.8公里,含煤面積約50平方公里,約占區境面積的50%。50年代先後建成謝家集一、二、三礦和李郢孜一、二礦等5對礦井,設計生產能力年產405萬噸,最早建成的謝一礦至今已開採40多年。
1、煤層分布區境石炭系厚約118米,由薄層石灰岩、細砂岩、泥岩、薄煤層組成,底部有鋁質泥岩。石灰岩有11~13層,累計平均總厚約占地層厚度的45%左右,含煤7~10層。極不穩定,大多屬不可採煤層,開採利用價值很低。區境二疊系地層總厚946米,其中頂部石千峰組非含煤地層厚266米,山西組、上盒子組、下石盒子組含煤地層總厚680米~734米。通常將地層分為7個含煤段,將煤層由下而上分為A、B、C、D、E等5個煤組。二疊系含煤段共有煤層37層,平均總厚40.55米,含煤係數為6%。其中有可採煤層17層,平均可采總厚34.55米,全部賦存在煤系下段310米地層中。主要可採煤共6層,均屬穩定煤層,包括:C13、B116、B96、B8、B7、B46,平均總厚22.46米,占可採煤層總厚的65%。其兩極厚度分別是:3.50米~9.05米、0.65米~6.81米、0.51米~2.57米、2.43米~17.66米、1.16米~6.29米、0.60米~2.95米,其平均厚度分別為:6.02米、4.14米、1.77米、5.31米、3.48米、1.74米;有較穩定煤層2層,名稱是B10、B6,平均厚度分別是,1.37米、1.61米;有局部可采的不穩定煤層6層,包括C15、C14、C12、B11a、B11a上、B11a下,各層平均厚度為0.74米~1.12米,累計平均總厚5.49米;B4a、A1、A3等三層煤,屬不穩定到較穩定的局部可採煤層,其兩極值分別為0~2.27米、0~4.44米、0~3.67米,平均值分別為1.20米、0.82米、1.60米,A3煤層具有大面積沖刷帶
2、儲量
50年代地質勘探時探明,謝家集、李郢孜有地質儲量2.40億噸,5對礦井經過30~40多年開採以後,至今保有-660米以下地質儲量約1億噸,其中可采儲量尚有0.46億噸。謝李深部-660~-1200米有可供開採的地質儲量5.61億噸。
3、非金屬礦產資源
區境非金屬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除煤炭外,還有石灰石、白雲石、鉀長石、方解石、大理石、陶瓷粘土、耐火粘土、紫砂、磚瓦粘土、山砂、河砂等。
石灰石分布較廣,幾乎遍及所有山丘,不僅可燒制石灰,而且可製作水泥,已探明儲量987.5萬噸,其中有用成份Cao的含量在48%~52%。
白雲石岩礦主要分布在羅山、長山、車路山一帶,儲量達4000萬噸,主要有用成分MBO的含量一般在19%~21%。
紫砂是新發現的一種資源,為肝紫色頁岩,區境分布較廣,層位穩定。
煤矸石、瓦斯、粉煤灰等再生資源可供利用。

建置沿革

謝家集區境北部原為鳳台縣屬地,南部原屬壽縣管轄。
1949年4月,淮南礦區政府設淮南區,轄蔡崗、孔集、八公、連崗、安成、山王、鴨背7個鄉。7月,城鎮部分設八公山辦事處。11月,改稱八公山鎮
1950年11月,淮南市人民政府將淮南區改稱為第三區,轄錢湖、連崗、陶圩、蔡崗、沈塘5個鄉。
1951年11月,淮南市第三區改稱蔡崗區,所轄鄉未變。
1953年5月,撤八公山鎮,建八公山區(科級)。
1954年3月,壽縣的廿店、隗店兩個鄉劃入蔡崗區。7月,廿店、隗店2個鄉改劃為廿店、隗店、翟家窪3個鄉。至此,蔡崗區轄8個鄉。
1955年2月,八公山區和蔡崗區的城鎮部分合併,建立八公山區(縣級)。蔡崗區的農村部分劃入淮南市郊區。
1956年,翟窪、廿店、沈塘3個鄉合併為東津鄉;蔡崗、陶圩2個鄉合併為蔡崗鄉。
1958年9月,錢淮高級農業社(錢湖鄉)、長春高級農業社(隗店鄉)、新淮高級農業社(東津鄉)、迎春高級農業社(蔡崗鄉)合併成立了唐山人民公社。
1959年3月,撤銷郊區,八公山區境的農村(即唐山人民公社)劃歸八公山區。
1960年1至3月,八公山區成立八公山區人民公社,轄7個城市分社和1個農業分社。它們是:望峰崗城市人民分社、謝家集城市人民分社、畢家崗城市人民分社、李郢孜城市人民分社、謝三礦城市人民分社、蔡家崗城市人民分社、新莊孜城市人民分社和唐山農業分社。
1961年10月1日,八公山區分置為八公山、謝家集兩個區。謝家集區轄謝家集城市人民分社、蔡家崗城市人民分社、謝三礦城市人民分社、望峰崗城市人民分社、李郢孜城市人民分社和唐山農業分社。畢家崗、新莊孜城市人民分社、錢湖大隊和蔡崗大隊屬八公山區。
1962年,在謝家集城市人民分社進行城市設立街道辦事處試點工作。
1963年2月18日,從唐山農業分社劃出部分生產隊成立永青蔬菜分社。後劃入陶圩人民公社,為永青大隊。
1963年至1964年,謝家集、蔡家崗、謝三礦、望峰崗、李郢孜5個城市人民分社分別更名為謝家集、蔡家崗、謝三村、望峰崗、李郢孜街道辦事處。
1964年7月,從唐山人民公社劃出部分生產大隊成立賴山人民公社。
1965年7月,從唐山、賴山兩個人民公社劃出陶圩、耿皇、周郢、劉崗、永青、鴨背6個大隊成立陶圩人民公社。1972年,二道河農場4大隊劃給陶圩公社,更名二道河大隊。
1970年2月28日蔡家崗街道辦事處劃分為前進、立新兩個街道辦事處。
1977年,前進街道辦事處復稱蔡家崗街道辦事處。
1981年9月,立新街道辦事處更名為蔡新路街道辦事處。
1986年,蔡新路街道辦事處復稱立新街道辦事處
是年5月,賴山鄉劃出尚安、廿店、施嘴、蓮花、砂里崗村,唐山鄉劃出邱崗村,合併成立施家湖鄉。
1989年3月12日,陶圩鄉、望峰崗街道辦事處合併,賴山鄉的山余村劃入,成立望峰崗鎮。
1990年,謝家集區轄唐山鄉、賴山鄉、施家湖鄉、望峰崗鎮和謝家集街道辦事處、蔡家崗街道辦事處、謝三村街道辦事處、立新街道辦事處、李郢孜街道辦事處。
1991年11月,成立平山街道辦事處;賴山鄉與李郢孜街道辦事處合併建立李郢孜鎮
1992年2月,唐山鄉與施家湖鄉合併建立唐山鄉,鄉政府駐地在唐山。
1995年10月,撤唐山鄉建唐山鎮,謝家集區轄唐山鎮、李郢孜鎮、望峰崗鎮和謝家集街道辦事處、蔡家崗街道辦事處、謝三村街道辦事處、立新街道辦事處。
2004年7月1日,接管從長豐縣劃轉三個鄉鎮,謝家集區轄謝家集區轄唐山鎮、李郢孜鎮、望峰崗鎮、楊公鎮、孤堆回族鄉、孫廟鄉和謝家集街道辦事處、蔡家崗街道辦事處、謝三村街道辦事處、立新街道辦事處。

發展規劃

實施東向發展、加速奮力崛起、構建和諧社會是謝家集區當前和今後的戰略發展方向和奮鬥目標。2005-2007是謝家集區發展的崛起階段。到2007年,謝家集地區生產總值將達到57.2億元,在2004年的基礎上實現翻一番,達到21億元,規模工業企業數量到2007年將突破50家,工業經濟綜合指標位居淮南市轄區榜首,進入全省縣(市)區工業經濟發展的先進行列。全區財政收入2007年達到1.6億元。到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在2007年基礎上再翻一番,分別達到114.4億元和3.2億元,提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目前,全區正致力於東向發展,大力招商引資,加快西展南擴步伐,準備用三年時間基本完成“舊城改造新區、商貿文化新區、沉陷治理新區、政務服務新區”四區建設,形成四通八達的城市交通網。礦區鐵路專線改和淮河煤運碼頭、江淮運河、合淮阜高速及六淮蚌高速公路將在未來幾年相繼建成,謝家集直接融入南京二小時經濟圈和上海半日經濟圈指日可待。全區正抓緊全面實施舊城改造,預計到2007年將完成舊城改造面積300萬平方米,徹底改變工礦區髒、亂、差面貌。與此同時,啟動“生態謝區”建設工程,努力把謝家集區打造成“城在林中、林在園中、山水環繞、碧水藍天”的山水園林城市。

行政區劃

謝家集區轄5個街道、3個鎮、1個鄉、1個民族鄉:謝家集街道、蔡家崗街道、立新街道、謝三村街道、平山街道、望峰崗鎮、李郢孜鎮、唐山鎮、楊公鎮、孫廟鄉、孤堆回族鄉。共有45個社區居委會、56個村委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