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大院

謝家大院

謝家大院屬於中國民居建築,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說。它位於晉城市澤州縣山河鎮洞八嶺村,這裡風景秀麗,山大溝深,地曠人稀,人居分散。洞八嶺村是山河鎮一個行政村,距離晉城市約25公里。“謝家大院”修建於明末清初,一共有十八座院落,房間近三百間,它的獨特之處在於自己的防禦體系。整個大院的建築特徵是:依地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古樸莊嚴、渾厚堅固。,大宅院內的排水工程與街上的排水通道連為一體,構建成一個完整的地下水系排泄工程,在戰亂時大大加快了防禦警報的傳播速度。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

基本信息

謝家大院攘外且能安內

--------------------------------------------------------------------------------

2008年01月07日10:08

中國民居建築,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說。皖南民居以樸實清新而聞名,山西大院則以深邃富麗著稱。一般說起山西的大院,人們就想到晉中。除了那些廣為人知的喬家、王家等大院,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還聽說了謝家大院,它位於晉城市澤州縣山河鎮洞八嶺村

歷史已遠去,承載歷史的建築依舊在,漫步洞八嶺村,猶如身處一個迷宮,在這個迷宮中,你會被古人建築藝術中的智慧所震撼,同時也猜想著那些動盪的歲月。

風景秀麗的洞八嶺村

山河鎮位於晉城市澤州縣南部山區,境內山大溝深,地曠人稀,人居分散。洞八嶺村是山河鎮一個行政村,距離晉城市約25公里。

洞八嶺村的起源,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隋唐時代,始來這裡落戶的先輩們,發現該村西南1公里處的半山腰間,有一個石灰岩洞,洞雖不大,但溪水潺潺,名曰龍洞。內有許多鐘乳石和石筍,形狀和顏色非常奇特美觀,有的像高樓,有的像群山,有的像駱駝,還有的像飛鶴。在燭光照耀下,好似誤入神奇的世界。

龍洞旁邊還有個龍王廟。村的周圍又有八條嶺,即南嶺、西嶺、上嶺、小東嶺、中風嶺、大天嶺,佛爺嶺和新窯嶺。古人根據這一洞、八嶺起村名為——洞八嶺。洞八嶺村有900多畝梯田,高高低低橫順著八條圪嶺排列。

村周圍的山林經過人們多年的栽培綠化和禁山養護,松柏參天,果樹成林,古槐新桑,青山綠水,田陌縱橫,一派山區農村的美景。防備森嚴的“謝家大院”

“謝家大院”修建於明末清初,一共有十八座院落,房間近三百間,它的獨特之處在於自己的防禦體系。洞八嶺謝氏祖宗,為了防禦外敵的侵擾擄掠,自保家族人身和財產的長治久安、興旺發達,因地制宜、獨居匠心地從地下、屋內、房頂三位一體地完整規劃了整個村落。

據村裡的一位老先生介紹,這一建築群是別具特色的中式城堡。由於當地搞移民搬遷,這些院落基本上已經是人去房空,有一種外實內靜的氤氳。慢慢前行,歷史的厚重感一點一點浸透出來。隨著老先生的講解我們不禁陶醉在一幅幅歷史的畫卷中。

過去的豪門富戶是用現在已很難換算清楚的銀子堆積起來的;敦實而又顯呆板的圍牆城堡,其實就是溫厚含蓄的資本運作後的物化和流變。每一座大院的落成,都是人的財富的標誌。如果有人不知道什麼叫財富的話,那么,這些深宅大院就是一個個會告訴你的實際範本。

明末時,洞八嶺村有一大財主,人稱謝七爺。謝家在河南鄭州經商,發財後就在村子裡建了這座大院,然後經過謝家後人的不斷擴充,才有了今天的規模。

整個大院的建築特徵是:依地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古樸莊嚴、渾厚堅固。它與山西晉中的其他大院有明顯的不同,全部是二層的磚木結構的樓房,而且十八座院落座座相連,防禦性能非常好,布局講究,錯落有致,在二層房間裡有相連的通道,可以任意進入任何的一座院落。

青磚灰瓦的四合院、棋盤院鱗次櫛比,座座房屋上下暢通,戶戶貫通,院院連通。更讓人迷惑的是8條胡同、8個城門(圓圈)、8條丁字街的街道,外地人在屋內穿行或在街道上行走,就如在八卦陣中茫然。在這樣一座古堡,若有外敵侵犯,無論是打陣地戰、防禦戰、阻擊戰、城防戰,都可給予對方毀滅性的打擊。

全村十九個古院建築群落,自然形成了一個防禦網路體系。整個村落結構酷似信息戰、地道戰、城防戰的城防工事。觀察哨、瞭望口,進可攻,退可守,能打能藏,相互支援,信息暢通,傳遞自如。遇到緊急情況可迅速從地道、屋內、房頂以及像迷宮一樣的街道撤離或轉移,形成堅不可摧的防禦堡壘。同時,各院都體現了內外有別、長幼有序的倫理道德觀念,層樓疊院,錯落有致,集古代傳統民居、廟院宗祠、書院學堂、防禦工事於一體的獨特建築風格,在山西乃至全國也堪稱一絕。尤其是“謝家大院”的外廂院正房大廳,外有四柱挑飛檐,內有四柱頂六梁的建築結構只是它的外表,而不為人知的是它的地下秘密防禦地堡,地上地下城防一體,可稱為一個十足的作戰指揮部。這種獨特的建築形式在中國現存的古代建築中實屬罕見。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對村民自保平安發揮了銅牆鐵壁的重大作用。

歷經數百年風雨滄桑,曾經創造過輝煌商業成就的謝家祖先早已離我們遠去,現在的“謝家大院”已是殘垣斷壁,難覓當年的風采。我們聽著講解,駐足觀瞻,那濃郁的歷史氣息和百年滄桑之感便油然而生。由此我們想到,晉商輝煌的時候生意可以做到全世界,並讓人們都刮目相看,但也因保守自閉、墨守成規而不免衰落,真是讓人嘆息。回音壁、空板街、大槐樹

在洞八嶺村的古建築中,體現出古人充分利用自然間特有的信息傳導功能,使其為人類防禦外患的智慧。

在建村之初就有規劃地種在村周圍和要塞口的大槐樹,南北對稱,東西等距,成雙成對。大槐樹是不可能自然長成這種方陣的,那么大槐樹、回音壁、空板街,這些本來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在古代是如何起到信息傳導功能的呢?

大槐樹雖不能傳導信息,但洞八嶺村的12棵隋唐(代)古槐,繁密森森,高聳入雲,粗10米之多,細6米有餘,這些大槐樹在方圓鄰近罕見。爬到大槐樹上,可觀察瞭望數公里之外的敵情、匪情,為村民擔當了千里眼的重任,真可謂“一夫當關,全村安寧”。在戰亂頻起的年代,它們被村民稱為信息樹、望台。

村民為確保一方平安,以本村廟院為中心設立防禦指揮部,村周圍的12棵古槐為基本點,共設東南西北四個大哨卡。東哨卡設在廟院,這裡掛有一口直徑約1米的八腳大鐘,聲音能傳到周邊鄰村,如有土匪強盜來擾可直接撞鐘報警;南哨卡設在村南的兩棵老槐樹底,西哨卡設在西嶺大槐樹下,北哨卡設在老谷堆上的兩棵大槐樹旁,此地是全村的制高點,能瞭望到村東北西三面數公里之遠,這裡也是進村公路的必經之地。

古人在上嶺進村口植有一棵老槐樹,這個地方是通往廟院防禦指揮部、東街、西街、下街的要隘。這棵古老的槐樹內空似通道,可擋風避雨,也可從樹底攀上樹頂觀察瞭望。此地位於老谷堆哨卡、東街城門和廟院防禦指揮部的中心位置,距離各點不足百米,遙相呼應。一旦有響馬來犯,可直接向防禦指揮部報告,並能通過此地利用城門東側的回音壁功能,向村民通報緊急情況。因此,老槐樹成了全村民眾的信息樹、警戒點、聯絡站、守護神,為村民的危安功不可沒。

回音壁即老百姓所說的“應山娃娃”。凡逢丁字街頭或小胡同對大街的地方和村周圍的幾處大壁之地,如西碾道、獅地等地的回音效果就特別清晰。由於高牆擋音,聲音拘系,遇到響聲,音量倍增。在各處回音壁的作用下,全村立刻顯得驚天動地。回音可相互傳導,從上街傳導到下街乃至全村。這種特殊的信息傳輸作用真叫人嘆服。

空板街是指與東街相連的西街和下街,沿街地下的地道兼水系工程,古人在地下挖掘並用石板鋪設的沿街地道兼排水通道,除其本身具有的藏身、撤離、潛入和排水功能外,其特點還具有良好的傳音功能,能有效地把通過街上的行人和車輛動靜傳導到沿街東西兩側大宅院內的各家各戶。在雨季,排水系統流過的水聲潺潺,仿佛從屋裡通過。它的傳導聲音功能是古人在建房之前就規劃好的,大宅院內的排水工程與街上的排水通道連為一體,構建成一個完整的地下水系排泄工程,在戰亂時大大加快了防禦警報的傳播速度。使空板街與大槐樹、回音壁在傳導信息中,共同形成了立體式的情報傳揚網路,一有敵情,在哨台發出警報,整個城堡就都能聽到。

來源:山西晚報;謝滿廷謝光立謝恩立謝向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