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之光花好月圓人壽圖

謝之光花好月圓人壽圖

謝之光花好月圓人壽圖出自現代畫家謝之光之手, 是一副表現傳統祝壽題材的工筆人物畫。

基本信息

作品賞析

壽星原指掌握國運興衰的人,後引申為主管人的壽命長短的神靈,受到人們的尊崇。壽星的人神化與祭祀風俗有關。早在東漢時,每逢仲秋時節就有敬老和祭壽星的活動。

花好月圓人壽》圖,這幅畫作於中秋節,畫境在一片祥和歡樂的氣氛中展開:在古松、奇柏、湖石、香桂的襯托下,老壽星長眉白須、鶴髮童顏,左手執卷,右手拿如意,笑容可掬的坐在石几旁。幾後有一雲髻女子凝神觀望,儀態優雅。几上的雕花酒杯、飽滿佛手、精美書冊更增加了喜慶的氣氛。老壽星身後二人左右而立:一頭上挽角少年,手持龍頭仙杖,面帶微笑,“杖過於人之首,且詰曲有奇相”;另一女捧杯盤在旁恭敬侍侯。他們都注視著前面空地上一番熱鬧的景象:兩垂髫童子赤腳扛著一隻碩大的仙桃玩耍得正歡,另一童子雀躍而上爭著搶捧仙桃;一婦人背著年幼的小孩看得入神。溪水邊,三個孩童更是忘情嬉戲,玩起了摔交……值得一提的是,這雖是一幅人物畫,但畫中作為輔景的山水卻是非常精到的。近景以小青綠寫清流激湍,石間伴生芝蘭,以淡墨細筆勾水流、浪花,清新雅淡,生機勃勃。主景松柏後掩映著臨水迴廊,通往幽深處,而遠方之景則在薄如清紗的雲煙中隱現出一疊清泉,與近景的溪流遙相呼應。為了表達祥瑞之氣,作者還特意在畫面中描繪了三隻梅花鹿和一隻丹頂鶴,姿態生動,給畫面平添了幾許生機。

作者簡介

謝之光(1900—1976),初名廷川,署東山後裔,後易名之光,別號栩栩齋主。他十四歲就拜在吳友如的學生周暮橋門下學習人物畫,繼而改從“新舞台”的張聿光學習西畫布景,兩年後,又並經張介紹到上海美專學了一年半畫,寫實功夫十分紮實,是上海著名的月份牌年畫家之一。其“擦筆畫”的代表性風格是把細微柔和的人物和大筆揮灑的背景相結合,極受歡迎,銷路也很廣。曾創作《一當十》、《木蘭榮歸圖》等表現愛國主義精神的優秀作品。在四十年代月份牌潮流趨於衰落之後,謝之光轉向國畫創作。師法任伯年,同時又吸取了吳昌碩、齊白石的筆墨技巧,或工整凝重,或誇張奔放,其晚年多畫寫意山水和花鳥,畫風更見魄力沉雄。生前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和上海分會理事、上海畫院畫師、上海市文聯委員、民主同盟盟員等。他技法全面,作畫常常不拘一格,毛筆、手指、絲瓜筋、棉團、竹筷、調羹、甚至揉成一團的舊報紙,都是他信手拈來的繪畫工具。

從這幅畫上我們可以看到謝之光紮實的筆下功夫,在117×41厘米的不大的畫面中,古裝人物、翎毛走獸、花卉果蔬、青綠山水、界畫亭台都刻畫精微,景物雖多卻布置得井然有序,敷色研麗而不失古雅。人物衣紋類釘頭鼠尾描,勁健有力。右上角以篆書題“花好月圓人壽”,款書:“閼逢嘆中秋,餘姚謝之光寫祝。”鈐“謝之光”(白文)、“東山後裔”(朱文)兩印。書畫家在落款時一般採用乾支紀年、帝王年號紀年、公曆紀年等,極少有人採用太歲紀年法,謝之光此幅便是難得一見的太歲紀年。根據《爾雅》所載,閼逢(甲)是歲陽十天干的名稱,涒灘(同“涒嘆”)(申)是歲陰十二辰(地支)的名稱,可知此畫作於甲申中秋,即1944年,作者時年45歲。

作者生活的年代風雲變幻,曾經歷了辛亥革命護國戰爭北伐戰爭抗日戰爭等,作者內心對和平安定的期盼是由衷的,自詡為“城市平民”的謝之光雖命運多舛,卻一直保持著天真豁達、疏放不羈的個性,他把滿腔激情化作了丹青之頌。所以,我們從他這幅畫中看到的,不僅是嚴謹的人物造型功底、流暢的衣紋線條勾勒、嫻熟的山水筆墨技巧,更看到了他對“花好月圓人壽”的深深期盼與祝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