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證與解釋

政治哲學的合理性論證與日常的政治思考第一節 政治哲學的合理性論證的根據和性質第二節 政治哲學的合理性論證與歷史哲學的轉向第一節

內容介紹

《論證與解釋·政治哲學導論》依據作者所提出的政治哲學史的研究方式,對中西政治哲學史進行了詮釋和重構,這種詮釋和重構同時也表現自身為一種政治哲學的整體性理論框架。全書分為四個部分:導論、上篇、下篇和結語。“導論”是對政治哲學史的研究方式的討論和厘定,上下篇則分別對政治哲學的“論證性的概念框架”與“解釋性的概念框架”進行了詮釋和重構,“結語”對“論證”與“解釋”之間的理論關係進行了簡要論述。“論證”與“解釋”是我們對“政治”進行哲學思考的兩種基本方式,而通過“哲學地”思考“政治”,我們也成為具有反思意識的“政治動物”。

作者介紹

宋寬鋒 1967年生於陝西興平。先後在山東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和復旦大學學習哲學,1999年獲哲學博士學位。現任陝西師範大學哲學系副教授。1997—2002年,主要從事西方哲學知識論的梳理和反觀,並著力於從哲學與科學關係的問題史考察的角度理解和把握西方哲學。2003年至今主要致力於政治哲學研究,《論證與解釋——政治哲學導論》就是這一研究工作的思想總結。生活中日益自覺地信守“盡人事而順天命”的聖賢教誨,而我的政治哲學研究的核心結論竟也與這一生活信條驚人地相似,豈不怪哉!

作品目錄

目錄
序 黃頌傑
導論:政治哲學史的詮釋與重構
第一節 學術與政治
第二節 哲學與政治
第三節 政治哲學史的學術研究
第四節 作為概念框架的政治哲學
第五節 政治哲學的概念框架與日常的政治思考
第六節 論證性的概念框架與解釋性的概念框架
上篇 論證性的概念框架
第一章 政治哲學論證的可能性及其前提
第一節 實力政治觀與政治哲學論證之可能性的質疑和否定
第二節 實力政治觀批判與政治哲學論證之可能性的前提
第二章 事實與論證
第一節 作為論證性的概念框架的近代西方社會契約論
第二節 作為政治哲學合理性論證之基礎的人性與自然環境
第三節 無知的事實與自由的論證
第三章 價值與論證
第一節 以“事實”為基礎的論證性概念框架的理論缺陷
第二節 價值預設與政治哲學的合理性論證
第三節 價值多元與政治哲學合理性論證的困境
第四節 價值多元與作為終極目的的“功利”
第四章 “治道”構想及其合理性論證
第一節 “治道”概念的辨析與中西政治思想的差異
第二節 “治道”構想及其合理性論證的理路和根據
第五章 政治哲學的合理性論證與日常的政治思考
第一節 政治哲學的合理性論證的根據和性質
第二節 政治哲學的合理性論證與日常的政治合理性思考
第三節 論證性的概念框架的普遍性與日常的政治合理性思考的特殊性
第六章 政治哲學的合理性論證與歷史哲學的轉向
第一節 論證與苦惱
第二節 歷史哲學的轉向與政治哲學的合理性論證的揚棄
第七章 理想實現的可能性及其條件和機緣
第一節 理想的構建及其實現的可能性問題
第二節 理想實現的條件和機緣
下篇 解釋性的概念框架
第八章 從論證到解釋
第一節 由論證轉向解釋的緣由及其理路
第二節 政治生活的理解與解釋性的概念框架
第九章 “常人”概念與政治生活現象的解釋
第一節 “人性”的經驗論解釋與“常人”概念
第二節 “常人”概念與政治生活現象之理解的內在根據
第十章 常人社會與制度框架
第一節 制度框架與政治生活現象之理解的外在根據
第二節 政治生活現象的合理性解釋
第十一章 制度框架創生的緣由及其歷史合理性解釋
第一節 制度框架創生的緣由及其方式
第二節 制度框架的歷史合理性解釋與制度變遷
結語:論證與解釋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