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鼎

調鼎,漢語辭彙。 拼音:tiáo dǐng 注音:ㄊㄧㄠˊ ㄉㄧㄥˇ 釋義:1、烹調食物。2、喻任宰相治理國家。3、指治理國家的才能。

詞目

調鼎

拼音

tiáo dǐng

引證解釋

1、烹調食物。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立言上》:“余見宰人嘆曰:‘ 伊尹 與 易牙 同知調鼎,而有賢不肖之殊。’”

唐 劉禹錫 《送太常蕭博士棄官歸養赴東都》詩:“侍膳曾調鼎,循陔更握蘭。”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一》:“《左傳》:‘ 晏子 曰:“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是古人調鼎用梅醢也。”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二八:“《農桑通訣》曰:又一種澤蒜,可以香食。 吳 人調鼎,率多用此。”

2、喻任宰相治理國家。

《韓詩外傳》卷七:“ 伊尹 ,故 有莘氏 僮也,負鼎操俎調五味,而立為相,其遇 湯 也。”

唐 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詩:“未逢調鼎用,徒有濟川心。”

元 薩都剌 《題光春卷上有蕭滕王三學士贊》詩:“未經調鼎休惆悵,會見留酸到子孫。”

清 張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韻》:“自此期調鼎,無端怨失弓。”

3、指治理國家的才能。

唐 皇甫冉 《彭祖井》詩:“聞道延年如玉液,欲將調鼎獻明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