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守護公正: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訪談錄

誰來守護公正: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訪談錄

《誰來守護公正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訪談錄》是201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布萊恩·拉姆BrianLamb等。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誰來守護公正: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訪談錄誰來守護公正: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訪談錄
美國總統位高權重,仍須定期更替,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卻終身任職,深居簡出,在被稱為“大理石神殿”的宏偉建築內審理案件,發布判決,守護著憲法與公正。一個擁有三億多國民、上千枚核彈的超級大國,司法公正為何交由這九人守護?在這條司法“流水線”上,作為最終產品的“公正判決”是如何生產出來的?美國人民又憑什麼信任他們的司法能力和職業操守?帶著上述疑問,公共事務電視台(C-SPAN)採訪了九位現任大法官和三位離任大法官。所有大法官出鏡接受一家電視台採訪,這在美國歷史上尚是首次。這些珍貴的訪談記錄,都收錄在這本書內。

書中,大法官們用生動、通俗的語言,詳細解讀了美國最有權力,也最為神秘的政府機構的內部運作。他們暢談自己的司法理念、奮鬥經歷,對最高法院的決策內幕也不諱言,大量內容都是首度公開。中國讀者可以藉此了解到:美國最高法院如何看待民意?民意“一邊倒”的案子,會不會影響大法官們的判斷?他們如何處理與國會、白宮的關係?喜歡什麼樣的庭辯風格,對律師有何建議?內部會議由誰說了算?判決書由誰起草?他們用不用Google檢索資料,上不上Twitter發言,會不會在iPad或Kindle上閱讀案卷?為豐富大家的理解,書後還附上了對最高法院現任書記官、前法官助理、前首席政府律師、出庭律師、資深記者和歷史學家的訪談,從不同視角,向讀者全面展示了美國最高法院的歷史淵源、職能定位和傳統文化,方便大家進一步了解這些“法治與公正的守護神”。

精彩片段

我們的政體之所以舉世無雙,在於它受法治約束,擁有一部必須由法律人和法官解釋的成文憲法。所以,你會發現,這個地方發生的事,與國會大廈、白宮內有些許不同。你會意識到這些事對我們的政體運行來說,有多么重要。

——約翰·羅伯茨首席大法官

在民主制度下,最高法院的職能,就是公正、忠實地解釋憲法、法律的含義,使之符合立憲者或國會立法者的意圖。最高法院的職能就這么簡單,除此之外,別無其它。我並不認為我們是社會變革的引領者,我們也不是歷史車輪的推動者。我們的工作只是為前人的立法提供解釋。

——安東寧·斯卡利亞大法官

世界上有六十億人口。超過一半的人們在法治領域之外生活。他們所在的地方,將法律視為障礙,而不是進步的工具,把法律看成威脅,而不是希望。在他們眼裡,法律是一種需要繞行的東西,而不是需要接受的東西。他們不理解法律。

——安東尼·甘迺迪大法官

當我審理案件時,我的重心會更多地放在普通公民身上,而不是那些評論我們的人。我關注的重點不是那些寫法律論文或者教憲法的人,而是在葛底斯堡來找我的人、在“家得寶”碰上的人、那些剛從前線回來的人,以及孩子們的老師。

——克拉倫斯·托馬斯大法官

公眾最終看到的,是列明裁判理由的判決意見。法官必須遵從,而且與立法者相區別的一項行為準則是:我們不能簡單地說某個當事人應該獲勝,我們所做的每一個判決,都要有充分的依據。

——露絲·巴德·金斯伯格大法官

我們有三億國民,就可能有九億種觀點,在許多問題上,人們都不可能達成一致。儘管大家有大量分歧,但他們都會在法律框架內解決糾紛。我們在電視上,會看到有些國家戰亂不休,他們沒有法治傳統,只能靠槍炮解決問題。

——史蒂芬·布雷耶大法官

“最高法院的主要職能是什麼?”如果我記得沒錯的話,答案非常精煉:解釋與適用美國憲法和法律。美國人民相信我們能夠公正、客觀地解釋與適用法律。這也是我們的神聖職責。

——塞繆爾·阿利托大法官

你坐在哪裡,按什麼順序坐,如何投票,所有這些傳統,所有這些做法,都在提醒我們制度的重要性,而不是個人的重要性。我熱愛傳統,因為它們評價著我們的歷史,也讓我們有歷史留給後人。也是它讓我們作為一個國家走過了兩百多年。你知道任何形式的政府能像我們這樣平穩地存續這么久,在人類歷史上是罕見的。

——索尼婭·索托馬約爾大法官

最高法院最值得稱道的地方是:即使人們不同意對方的觀點,有時甚至強烈反對,並對一些重大、疑難議題堅持己見,但大家都明白,每個人只是要儘量做好自己的工作,都在很努力地工作,也都很熱愛法律和這個國家。

——艾琳娜·卡根大法官

在我看來,大法官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解釋自己在案件中的立場。這個機構的審判程式是完全公開、透明的,我們會以公開方式,向公眾解釋我們的判決是什麼,為什麼要這么判。如果最高法院內部存在分歧意見,最好讓那些持異議者發表意見,向大家說明他們為什麼覺得自己的觀點更有道理。

——約翰·保羅·斯蒂文斯大法官(已退休)

最高法院得到了美國人民的尊重。我想,它也是最受人民尊重的政府機構之一。我們的立法機關包含兩個不同的黨派,政治立場也比較多元,留給人民的印象比較複雜。人們對待總統,也是有褒有貶。只有最高法院贏得了全體人民的尊重和讚賞,我希望我們能一直擁有這些。

——桑德拉·戴·奧康納大法官(已退休)

每位法官的共同義務在於:對簡單案件的存疑,對普遍公理的質疑,對既往先例的謙抑,以及不受現實環境約束,勇敢挑戰權威原理的勇氣。

——戴維·蘇特大法官(已退休)¬

章節目錄

1序言

1譯者導言

約翰·羅伯茨: 我們並非政府的一個政治分支

安東寧·斯卡利亞: 我只喜歡大功告成的感覺

安東尼·甘迺迪: 說服自己,才能說服他人

克拉倫斯·托馬斯: 我更喜歡聆聽和安靜地思考

露絲·巴德·金斯伯格: 全力以赴,辦好下一個案子

史蒂芬·布雷耶: 這裡沒有黨派紛爭與拉幫結派

塞繆爾·阿利托: 我不喜歡模稜兩可

索尼婭·索托馬約爾: 這裡肯定沒有公眾想像的那么輕鬆

艾琳娜·卡根: 穿上法袍,你就不再是平時的你

約翰·保羅·斯蒂文斯: 我只是很喜歡這份工作

桑德拉·戴·奧康納: 對法官的批評之聲讓我憂心忡忡

戴維·蘇特

附錄一他們了解最高法院

瓊·比斯丘皮克: 最大的挑戰是向公眾解釋判決內容

德魯·戴斯三世: 這不是我的辯論,是大法官們的辯論

萊爾·丹尼斯頓: 我對最高法院新聞報導的前景比較悲觀

莫琳·馬奧尼: 那些勝訴的案子,是我本來就該打贏的案子

詹姆斯·奧哈馬: 走進最高法院歷史深處

威廉·蘇特: 法庭需要我做什麼,我就去做什麼

附錄二最高法院的基本知識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年表 C?

SPAN近期關於公眾對最高法院認識的

民意調查

申請最高法院審理案件數及最高法院實際

審理案件數(1980年—2010年)

作者簡介

關於編者

布萊恩·拉姆,C-SPAN電視台創立者、執行長和資深出鏡主持人。

蘇珊·斯溫,C-SPAN電視台聯席總裁和出鏡主持人,在C-SPAN已出版的6本圖書中擔任主編。

馬克·法卡斯,C-SPAN電視台紀錄片資深製片人。

關於譯者

何帆,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業餘從事法政作品著譯。著有《大法官說了算:美國司法觀察筆記》(2010)等,譯有《法官能為民主做什麼》(2012)、《批評官員的尺度:〈紐約時報〉訴警察局長沙利文案》(2011)、《九人:美國最高法院風雲》(2010)、《大法官是這樣煉成的:哈里·布萊克門的最高法院之路》(2011)、《作為法律史學家的狄更斯》(2009)。主編有“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傳記譯叢”。

書評

“在民主的國家裡,法律就是國王;

在專制的國家裡,國王就是法律。”

權欲膨脹、物慾橫流、民意洶湧,誰來擔當中流砥柱?

美國最高法院九位現任大法官與三位退休大法官首度全體出鏡,

暢談司法理念、決策內幕與個人經歷。

從這裡看政府如何提供司法公正,看大法官如何捍衛憲政法治。

——本書責任編輯曾健

◆ 媒體評論

非同尋常的是,大法官們首次敞開心扉,談論他們工作和生活中的軼聞趣事。

——《今日美國》

即使是長期研究最高法院的人,也能從本書中發現不少驚喜。最有趣的是,它匯集了包括離任者在內的所有大法官們接受同一家電視台採訪的記錄。

——《華盛頓郵報》

書中大量情節都是首度披露……大法官們過去從沒有在公開採訪中透露過如此豐富的幕後細節和有趣八卦。

——《國家法律雜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