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居庸關

[20]若:汝,你。 [21]江左:江東。 [30]微:無,非。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說居庸關作品年代:清代作者:龔自珍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居庸關者,古之譚奪者之言也[2]。龔子曰:“疑若可守然。”何以疑若守然?曰:出昌平州[3],山東西遠相望,俄然而相輳相赴[4],以至相蹙[5],居庸置其間,如因兩山以為之門,故曰疑若可守然。關凡四重。南口者,下關也,為之城,城南門至北門一里。出北門十五里,曰中關,又為之城,城南門至北門一里。出北門又十五里,曰上關,又為之城,城南門至北門一里。出北門又十五里。曰八達嶺,又為之城,城南門至北門一里。蓋自南口之南門,至於八達嶺之北門,凡四十八旦,關之首尾具制如是[6],故曰疑苦可守然。下關最下,中關高倍之,八達嶺之俯南口也,如窺井形然,故曰疑若可守然。自入南口,城甃有天竺字[7]、蒙古字。上關之北門,大書曰“居庸關”,景泰二年修[8]。八達嶺之北門,大書曰“北門鎖鑰”[9],景泰三年建。自入南口,流水齧吾馬蹄[10],涉之,㻜然鳴[11];弄之,則忽涌忽洑而盡態[12];跡之,則至乎八達嶺而窮。八達嶺者,古隰余水之源也[13]。自入南口,木多文杏[14]、蘋婆[15]、棠梨[16],皆怒華[17]。自入南口,或容十騎,或容兩騎,或容一騎。蒙古自北來,鞭橐駝[18],與余摩臂行。時時橐駝沖余騎顛,余亦撾蒙古帽[19],墮於橐駝前。蒙古大笑,余乃私嘆曰:“若蒙古,古者建置居庸關之所以然,非以若耶[20]?餘江左士也[21],使餘生趙宋世,目尚不得睹燕趙[22],安得與反毳者相撾戲乎萬山間[23]?生我聖清中外一家之世,豈不傲古人哉!”蒙古來者,是歲克什克騰[24]、蘇尼特[25],皆入京詣理藩院馬雲[26]。自入南口,多霧若小雨,過中關,見稅事焉。問其吏曰:“今法網寬大,稅有漏乎?”曰:“大筐小筐,大偷橐駝小偷羊[27]。”余嘆曰:“信若是,是有間道矣[28]。”自入南口,四山之陂陀[29]之隙,有護邊牆數十處,問之民,皆言是明時修。微稅吏言[30],吾固知有間道出沒於此護邊牆之間。承平之世,漏稅而已,設生昔之世,與凡守關以為險之世,有不大駭北兵自天而降者哉?降自八達嶺,地遂平,又五里曰坌道[31]。

作品注釋

[1]居庸關:舊稱軍都關、荊門關,在北京昌平縣西北部。是長城要口之一,明洪武元年修建,與紫荊、倒馬合稱“內三關”。[2]譚:同“談”。居庸關建築在居庸山上,兩山夾峙,懸崖峭壁,形勢險要,在《淮南子》等書中,古人已提到:天下九塞,居庸其一。[3]昌平州:治所在今北京市西北部的昌平縣,離北京八十里。[4]俄然:突然。輳(còu):車輪的輻集中於轂上。引申為聚集。[5]蹙:迫促,侷促。此處形容重疊,擠在一起。[6]具制:具體的體制、格局。[7]城甃(zhòu):城牆的磚石。天竺字:即印度文字。印度古稱天竺。[8]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景泰為明代宗年號。[9]鎖鑰:意思是關鍵,要塞。[10]齧(niè):咬。引申為侵。[11]㻜(cōng)然:佩玉的響聲。[12]洑(fú):水流迴旋。[13]隰(xí)余水:古水名。即今榆河,又名濕余河,自居庸關南流,經過昌平縣。[14]文杏:果木名。杏樹的異種。[15]蘋婆:果木名,俗稱鳳眼果。[16]棠梨:即杜梨。[17]怒華:怒放,花盛開。華,同“花”。[18]橐(tuó)駝:即駱駝。[19]撾(zhuā):擊,打。[20]若:汝,你。[21]江左:江東。習慣上指長江東南沿岸地區。[22]燕趙:指河北地區。河北戰國時有燕國、趙國。[23]反毳(cuì):反穿毛皮衣,即獸毛向外。此指蒙古等少數民族。毳,獸的細毛。[24]克什克騰:內蒙古旗名。在昭烏達盟西部,清代設旗。[25]蘇尼特:內蒙古旗名。屬錫林郭勒盟。[26]理藩院:清代官署名。掌管蒙古、西藏、新疆各地少數民族事務。交馬:貢馬。[27]這兩句是諺語,形容偷漏稅極多。[28]間(jiàn)道:偏僻的、很少有人知道的小路。[29]陂陀(pōtuó):傾斜不平貌。[30]微:無,非。[31]坌(bèn)道:道路名。

作品簡析

這既是一篇簡明的地理志,介紹了居庸關的位置走向、建築文物和自然環境等概況,又用外族的歸順、間道的存在、城牆的失修隱然流露了險關不足恃的思想。行文非常別致,風格悠遊獨特,反覆用“疑若可守然”和“自入南口”等句子,不僅清楚了條理,也強調了寄寓在客觀描述中的深意。

作者簡介

龔自珍(1792—1841),一名鞏祚,字人,號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進士,曾任內閣中書、禮部主事。他是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在經學上,又是提倡“通經致用”的今文經學派的重要人物。思想激進,敢於揭露和批判黑暗現實,富有愛國熱情。散文奧博縱橫,思致深刻,自成一家。後人輯有《龔自珍全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