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北道南

南北各有優點,北方人有大宅門,有兒孫滿堂,令人羨慕。而南方的年輕人,早早地就離家創業,接受鍛鍊,令人敬重。

說北道南

任由之(任由)

習性,是地域性的和民族性的。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它就不同,比如中國的南方和北方。作為苗族人,我在江南的日子不少,知道一些南方的情況,現在又生活在北方,對北方有些了解,因此冒昧地來說說——地域所引致的習性。

常說的北方,指黃河流域的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這也是史家的概念。自古以來,北方的氣候較南方乾燥,土質也軟硬適度,所以北方人的祖先靠山崖挖出洞來居住,即穴居,像某些走獸一樣,生存在土裡。後來,生產力漸漸發達,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穴居人開始有意無意地提高居住水平,改善自己的洞穴。洞穴越做越講究,成了今天的北方特色建築——窯洞。後來,人們走出窯洞,在平地上蓋房子,但北方民居總跟窯洞是近親,磚石券砌起來的拱頂屋本身就是窯洞的變種,即如農村裡的平頂房也和土地融為一體,具有窯洞的特質:淳樸、厚重、密閉、採光不好。

相對的,南方,和北方不同。有人說南方人的祖先是“有巢氏”,就是爬到樹上搭窩居住(或說“有巢氏”是在地上搭窩,北方人的祖先這么乾)。原因可能是南方自古溫暖、潮濕,氣候沒有北方乾爽,真要想在南方穴居,恐怕打出的不是水井就是泉眼。當然,南方山水險惡,巢居還可能有躲避野獸和毒蟲的考慮。同樣,生產力發展之後,南方人不滿足於簡陋的窩了,於是,巢,發展成了南方獨特的高架建築,最傑出的是吊腳樓和竹樓。高架建築的最大特點就是它是柱子撐起來的樓房,並沒有和大地接觸,靠高高的腿立在那裡。從吊腳樓和竹樓的居民上上下下的活動依稀還可以看出南方人的祖先在樹上爬來爬去的身影。

環境影響人,何況是祖祖輩輩的生存環境,影響自然就進入骨髓里了。

北方人,是黃土裡的民族,從土裡起源,在土裡居住。所以,北方人對故土的感情特別深厚。大宅院,中國哪裡都有,然而只有北方的大宅院最為豪華、奢侈甚至過分,君不見山西的喬家大院、王家大院,至今令人驚詫。為什麼?因為北方人對自己故土的感情深哪,在自己的故鄉營造奢華的宅院,就像動物為自己挖洞居住一樣,是做“窩”呀。北方人的錢花在別處心疼,都要花在自己的“窩”里。“窩”意識死死地釘住了北方人,北方人大多都不願意“挪窩”,生是哪裡人,死是哪裡鬼。

而南方人就不同了。南方是潮濕的,水汪汪的,南方人不住在土裡,住在空中,因而南方人擁有水和鳥的性格。水是四處流淌的,鳥是到處飛翔的,所以南方人就沒有北方人那么戀家、戀土,敢於四處漂泊謀生,甚至不惜冒偷渡的風險,漂洋過海去賺錢。出去了,賺到錢了,身穿洋服回國探看、回國投資,南方人里就出現了很多愛國華僑。

現在的北方人掙到了錢也總要花在自己的房子上,如今的北方人花幾十萬塊錢買了一套商品房,還要再省吃簡用擠出三五萬塊錢裝修,豪華而過度。南方人當然也裝修房屋,但我所了解的南方人大多量力而行。沿海的人家,房屋給颱風颳走了,風后再搭個同樣簡單的,再吹走了,再搭,能住就行,反正不想擠錢、借錢去建個風雨不動的“窩”。南方人有了錢一般先是去吃好、喝好,老鼠和蛇都能做成佳肴。據說扶貧部門給一個南方鄉下窮人五十塊錢讓他投入生產脫貧致富,他當天就買成酒肉掂回家吃掉了。

看到這裡,你會說:北方人不“挪窩”嗎?蒙古草原的遊牧人不是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嗎?他們帶著著名於世的蒙古包追逐牧草,難道不是漂泊嗎?答案肯定不是。試問,是什麼促成了遊牧民族這漂泊的性格?是草原。為什麼?因為草原太大了,大得像南方的大海一樣廣闊,在草原上馳騁就像是在大海里航行一樣。所以,草原遊牧民族的習性實際上是大海的習性,水的習性。

南北有別當然不局限於我討論的這些,還有很多其他的不同,如園林建設。北方的園林,規模龐大,氣勢恢弘,放眼望去,如野地。身處北方的園林之中,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存在和力量。而南方園林就不同了,如蘇州園林,規模遠不及北方的園林,但細膩精美,巧奪天工,對小處的刻畫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真是螺螄殼裡做出了大道場啊。

當然,南北各有優點,北方人有大宅門,有兒孫滿堂,令人羨慕。而南方的年輕人,早早地就離家創業,接受鍛鍊,令人敬重。

說南道北,僅是一己之見,依我十五歲的知識和閱歷,這一己之見其實又是猜想和臆說,再者,社會發展越來越快,交通越來越便捷,信息滲透越來越深入,南北交融越來越廣泛,南方人和北方人的習性區別快要沒啦。

(註:此文為2004年初版原文,後有修訂版本,希望有朋友能夠找到。)

任由之

2012年獲終身無條件工作契約應邀擔任中國媒體“歐洲經濟觀察”兼職記者,為該媒體撰寫“國際財經”系列文章。“萊特國際傳媒”董事長,2017年春季通過“萊特法國”和“萊特中國”宣布:強力拓展全球著作權交易業務,提升多國各邊合作的社會高度,收穫“市場歡迎、政府讚賞、客主滿意、品牌響亮”(法國媒體引用任由之語)的良好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