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義複合中的內部特徵同位

哲學中的複製論4.1.1 詞庫8.1.3 理論意義12.1.1

內容介紹

《語言學論叢:語義複合中的內部特徵同位》內容簡介:同位複合詞是研究語義複合或概念合成的最佳起點。然而同位複合詞研究在國內外一直是個薄弱環節。《語言學論叢:語義複合中的內部特徵同位》聚焦同位複合詞,旨在解群其複合過程戲台成原理,包括為部件的選擇設定相關原則、規則或限制條件、揭示複合構詞跟語義網路的互動關係。筆者將同位複合詞分為六個類型,並只關注其中一個類型,即內部特徵同位複合名詞(筒稱內部同位):把這個類型放語義網路中考查,可進一步分出四個子類,其複合方式可歸結為以下三種:本位人中、上位入中、對立入中。語義複製擴展模型是為了兼容這三種方式而提出來的。同時還提出了相關的原則、規則、限制條件以及一些新的概念,例如同素合一、冗餘吸納、土氣索取值、語義舉透、上位有A、工作詞心、銜接點、場際借貸。回配效應的提出為重新分析或估推增添了新的具體的內容,也為詞義演變研究或語法化研究提供了一條重要的思路。

作品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研究範圍
1.2 研究背景
1.2.1 句法中的“同位”
1.2.2 構詞法中的“同位”
1.2.3 漢語構詞法中的“同位”
1.3 思考與評論
1.4 三種關係
1.5 同位複合詞的分類
1.6 目標與章節安排
第2章 問題與研究方法
2.1 問題
2.2 研究方法
第3章 意義的意義
第4章 複製論(一)
4.1 哲學中的複製論
4.1.1 柏拉圖
4.1.2 亞里斯多德
4.1.3 休謨
4.1.4 早期維根斯坦
4.2 社會生物學中的複製論
4.3 思考與評論
第5章 複製論(二)
5.1 生成語法中的複製論
5.2 音韻學中的複製論
5.3 認知語言學中的複製論
5.4 思考與評論
第6章 字詞庫與構詞法
6.1 字詞庫
6.1.1 無序排列式和有序排列式
6.2 字詞庫里的儲存單位
6.2.1 幾種不同的構想
6.2.2 思考與評論
6.3 構詞法
6.3.1 歸納式詞法
6.3.2 演繹式詞法
6.3.3 概念合成
6.3.4 思考與評論
第7章 語義演變
7.1 結構主義的語言演變觀
7.2 生成語法學的語言演變觀
7.3 語法化研究中的語言演變觀
7.3.1 虛實坡、單向性、漸變律、共存期
7.3.2 多選一、同源分進、式樣更新
7.3.3 重新分析、類推、估推
7.3.4 語言演變的動因
7.4 思考與評淪
第8章 基本概念和工作假設
8.1 基本概念
8.1.1 詞位、形位、義位
8.1.2 詞庫
8.1.3 語義網路
8.1.4 詞心
8.1.5 修飾、限制、限定
8.1.6 本位入中
8.1.7 上位入中
8.1.8 對立入中
8.2 工作假設
8.2.1 意念在先的原則
8.2.2 複製方式和語義複製模型
8.2.3 內部同位解碼模型
第9章 本位入中
9.1 引言
9.2 “限定說”能否成立?
9.3 顯性,一個更合理的解釋
9.4 “牛犢”及其相關問題
9.5 解碼規則或原則
9.6 來自上下位的限制
9.7 Exen結構
9.8 減量複製和足量複製
9.8.1 減量複製
9.8.2 足量複製
9.9 語義複製的動因以及後效
9.9.1 內部動因
9.9.2 外部動因
9.9.3 語義複製的後效
9.10 歷時視角下的Exen結構
9.11 擴展模型的兼容性
第10章 上位入中
10.1 引言
10.2 以ewe lamb為例
10.2.1 審題
10.2.2 解題
10.3 透明度對比
10.4 場際借貸
第11章 對立入中
11.1 引言
11.2 上類有A原則
11.3 準向心結構
11.4 whelp lion和lion whelp
11.5 lion cub和lioness cub
11.6 回配效應
11.6.1 從下位詞到上位詞的演變:以midwife為例
11.6.2 是漸變而非突變
11.6.3 回配原則
11.6.4 從場際借貸到跨類寬泛
11.6.5 從名詞到形容詞
第12章 理論意義和套用價值(代結語)
12.1 理論意義
12.1.1 對已有分類提供了重要補充
12.1.2 提出了新的構詞法分類標準
12.1.3 提出了內部同位複合的原則或規則
12.1.4 提出了“回配效應”等假說
12.2 套用價值
12.2.1 可套用於其他合成詞的生成
12.2.2 可套用於連貫與銜接研究
12.2.3 可套用於鏈式範疇和原型範疇的研究
12.2.4 可套用於句法研究
12.3 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附錄1 圖表
附錄2 漢英辭彙對照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