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學概論

詞學概論

詞學概論是一本由作家宛敏灝編寫,在2009年,中華書局出版的一本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詞學概論(典藏本)》是詩詞常識名家談叢書之一,作者宛敏灝。適合文學愛好者和創作者學習。曲子詞,是包括民間曲子詞和所謂詩客曲子詞說的。最初僅從文字著眼。簡單的辦法是企圖找出一二首作品作為詞的始祖,這顯然是很難行通的。

目錄

第一章 詞和詞學

一 詞的異名及與詩、曲的區別

(一)曲子詞、長短句、詩餘及其他

(二)從多方面比較詞和詩、曲的異同

二 曲子詞的興起和發展

(一)敦煌曲子詞和《花間集》

(二)詞在發展中形成的兩種途徑

三 宋元以來的詞學

第二章 詞的體制

一 詞體的類別

(一)令、引、近、慢和小令、中調、長調

(二)詞里較少的幾種體制

二 幾種特殊的詞體

(一)由於配合音譜的

(二)顯示文字技巧的

第三章 詞調的由來及其繁衍

一 因襲與創製

(一)音譜的幾種來源

(二)調名的沿襲與創新

(三)自度腔或自製腔

二 別體和異名

(一)別體產生的原因.

(二)異名述例

第四章 詞的章法

一 詞的分段

(一)單調和雙調

(二)三疊、四疊和疊韻

(三)詞的分段專用名稱

二 過片和意脈

(一)換頭和不換頭

(二)對於過片的要求

(三)名作過片例釋

三 幾種特殊章法

(一)上、下片緊密依存者

(二)上、下片平列對照者

(三)上、下片融成一體者

(四)上、下片關係微妙者

第五章 詞的句法

一 各種類型的句子

(一)少見的一、二字句

(二)常用的三至七言

(三)八字以上的長句

二 句法的變化

(一)句型的活用

(二)字聲的改動

(三)字數可以增減

(四)句子的分合

第六章 關於音律

一 宮調及其聲情

二 擇腔和擇律

第七章 字聲在詞里的運用

一 字聲平仄陰陽與音譜的關係

二 四聲的配合

(一)關於去聲的運用

(二)去、上的互相配合

(三)入聲派平、上、去三聲

(四)個別字聲的改讀

三 拗句及其他

(一)拗句

(二)一句用四聲

(三)雙聲和疊韻

第八章 詞的協韻

一舊詞用韻的種種情況

(一)韻腳分布的多種形式

(二)押韻的平仄變化

二有關詞的協韻問題

(一)對於舊詞用韻應有的認識

(二)今後協韻的趨勢

(三)舊有詞韻專書的一些用處

第九章 談詞譜

一詞譜的編訂及其用途

(一)明清以來所謂詞譜的性質

……

第十章 談詞韻

第十一章 談詞話

第十二章 餘論

校後記

……

文摘

第一章 詞和詞學

二 曲子詞的興起和發展

(一)敦煌曲子詞和《花間集》

曲子詞,是包括民間曲子詞和所謂詩客曲子詞說的。前者可以敦煌所出《雲謠集雜曲子》及其他曲子的殘卷為代表,後者可以《花間集》為代表。試將二者加以比較,便可明了詞的產生及其初期發展情況。

前人關於詞的起源有種種不同說法:

最初僅從文字著眼。簡單的辦法是企圖找出一二首作品作為詞的始祖,這顯然是很難行通的。相傳為李白所作的《菩薩蠻》和《憶秦娥》曾引起很多爭論。這正如蘇、李贈答詩儘管有人指為五言詩之始,但一直未被大家公認。而且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其《近代曲辭》部分首列隋煬帝和王胄的《紀遼東》;《隋書·音樂志》載煬帝命樂正白明達造新聲,創《鬥百草》、《泛龍舟》等曲。《泛龍舟》曲辭亦見《樂府詩集》卷四十七。

有些人想把詞的起源推得更早,說它是出於《詩經》。當然《詩經》里長短句雖然比較少,總可以找得著;疊句、換韻也有;但如指《行露》第二章“誰謂雀無角”是換頭,就未免過於穿鑿了。

其後有人注意到詞的興起應受外來音樂的影響。

按中國的音樂,在隋、唐間起了很大的變化,古樂幾乎全部消亡。唐杜佑《通典》說:“開皇中,胡樂大盛於閭閻。”《隋書·音樂志》也記載開皇中新聲奇變,朝改暮易。隋文帝雖敕群臣對親賓宴飲宜奏正聲,竟不能救。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五說:“唐天寶十三載,以先王之樂為雅樂,前世新聲為清樂,合胡部者為宴樂。”(宴又作燕或讌,就是宴會時所奏的音樂)所謂雅樂就是秦代以前的古樂,清樂是漢魏六朝的樂府,燕樂是外族輸入的新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