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木鄉

許木鄉

波密縣轄鄉。曾名宿木,1989年許木鄉。

基本信息

簡介

許木鄉許木鄉

波密縣轄鄉。曾名宿木,1989年許木鄉。位於縣府西北,距縣府43公里。面積748平方公里,人口0.2萬,通公路。轄才巴、麥拉、曲巴嘎、曲巴拉、南刀、布拉、沙仁、白玉、熱西才久、麻學、林瓊12個村委會。為半農半牧鄉,種植小麥青稞、油菜,牧養黃牛、羊、馬等。

行政區劃

波密縣波密縣

波密縣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1959年成立波密縣委。地處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北麓。為沖積平原。最高峰明朴不登山,海拔6118米。縣城所在地扎木鎮,海拔2700米。氣候溫和濕潤,年均溫8.5℃,1月均溫-0.2℃,7月均溫16.5℃,年降水量900毫米。農作物主要產小麥、青稞、油菜等,是西藏商品糧基地縣之一。

全縣轄3個鎮、8個鄉:扎木鎮、傾多鎮、松宗鎮、古鄉、許木鄉、八蓋鄉玉仁鄉、多吉鄉、康玉鄉、玉普鄉、易貢鄉。共有89個行政村。縣人民政府駐紮木鎮。

特色產業

鄉黨委、政府緊跟時代步伐,注意更新農牧民民眾觀念,採取各種方式,對新的種植、養殖及致富思想進行宣傳、積極引導農牧民改變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努力發展特色產業。鄉黨委、政府計畫在今年重點並進一步扶持藏豬養殖戶,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重點開發許木魚塘的開發建設,形成“以旅遊為龍頭,服務業為輔助,農牧業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增加農牧民收入。

養豬專業戶

許木鄉藏豬養殖專業戶共有 8 戶, 2004 年由政府投資扶持,每戶投資約 1 萬元,並開始逐漸形成一定的規模。 2005 年全鄉 8 個養殖專業戶共出售白豬 47 頭,黑豬 120 頭,收益達到 155400 元。
2006 年許木鄉將採取增加投資、擴大硬體設施、科學養殖等一系列措施及一些優惠政策,加大各村藏豬養殖扶持力度,鼓勵廣大養殖專業戶養殖這些經濟價值明顯的家畜,通過點的發展,帶動面的提高,從而形成規模養殖。

土豆、油菜種植

鄉政府根據市場導向合理安排種植結構及各村土壤實際工作情況,因地制宜種植農作物,擴大土豆、油菜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 2005 年全鄉共種土豆 350 畝,產量達到 2600 斤 / 畝;油菜 750 畝,產量達到 280 斤 / 畝。

許木魚塘

許木鄉魚塘是縣委組織部在我鄉的扶貧項目之一,總建設面積 60 畝,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魚塘建設,將進一步加大對魚塘周邊環境的開發建設和管理,推動旅遊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農牧民收入,加快經濟發展。目前,該魚塘的前期工作已經完成。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503

男 1229

女 1274

家庭戶戶數 417

家庭戶總人口(總) 2492

家庭戶男 1219

家庭戶女 1273

0-14歲(總) 837

0-14歲男 420

0-14歲女 417

15-64歲(總) 1532

15-64歲男 746

15-64歲女 786

65歲及以上(總) 134

65歲及以上男 63

65歲及以上女 71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443

下轄村

才巴村

沙仁村

布拉村

南多村

才久村

瑪學村

白玉村

林瓊村

熱西村

曲帕啡村

曲帕拉村

麥拉村

教育機構

許木鄉各學校
許木鄉南多教學點
許木鄉林瓊教學點
許木鄉沙仁教學點
許木鄉白玉教學點
波密縣許木鄉中心國小

旅遊推薦

冰碓丘陵:古冰川地貌堆積組合。在玉仁鄉和許木鄉一帶,波堆藏布流域(地圖上標波得藏布疑為同一地方)。冰碓越向上越大,高度可達40——60米,規模最壯觀、數量最多的冰碓就在許木鄉熱西村瑪玉塘境內,面積約50平方米,海拔3200米。

經濟概貌

為進一步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推進農牧區基層扶貧開發工作進程,波密縣結合實際,建設了規模小、投資少、見效快的扶貧項目—許木鄉麥拉魚塘。該魚塘的投資建設,符合當地實情,在增加當地民眾現金收入的同時,也為推動當地農牧業結構調整起到了示範作用。
許木鄉麥拉魚塘投資10.19萬元。該魚塘當年投資、當年見效,不僅體現在經濟效益上,而且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該魚塘現有鯉魚鯽魚、草魚、扎木魚4種。據統計,截至2004年底,魚塘共銷售了2250餘公斤鮮魚,其中鯉魚2052公斤,按市場價每公斤24元計算,合計4.9萬餘元;鯽魚198公斤,每公斤30元計算,合計5940元,僅魚塘一項就為當地農牧民民眾增收5.5萬餘元。

社會人文

許木鄉黨支部共有黨員15名,這15名黨員團結互助,把許木鄉黨支部變成了一個溫暖的家園。許木鄉黨支部在學習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帶領鄉黨員開展了形形色色的溫暖活動。真正做到了以民為宗旨。
2005年7月26日,鄉黨支部組織了“黨旗耀許木,光輝暖民心”------為貧困戶捐款捐物的愛心活動,廣大黨員幹部踴躍參加,慷慨解囊,捐款捐物累計達3000餘元。為貧困戶解決房屋3座,為“五保戶”解決糧食40000餘斤,折合人民幣約45000餘元。
2005年8月20日,許木鄉林窮村發生土石流,全村唯一的飲水渠道-----邊則溝渠水口遭到嚴重破壞,60多戶村民的人畜飲水全部中斷,直接影響到了民眾的生產生活。鄉直機關黨員幹部帶領林窮村黨員義務投工投勞。在兩天的時間內,從9米高的山坡上重新開鑿了一條長100米,寬1米的引水渠,及時妥善的解決的村民飲水問題。
雖然鄉黨委的一系列措施只是解決了民眾最基本的需求,但體現了黨的凝聚力、影響力、戰鬥力。在許木鄉黨委的影響下,一批有抱負的機關幹部積極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在農牧區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許木鄉黨委更是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帶領農牧區黨員發展經濟,確定了“以旅遊為龍頭,特色產業為輔助,農牧業生產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積極引導民眾發展多種經營,將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抓住季節性收入,發展特色經濟,另外還大力扶持養殖業,促進多種經營的共同發展。同時,鄉黨委還將農牧民中一些致富能手發展成為黨員,象沙仁村致富能手尼瑪次仁,去年被發展成為黨員,在學習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活動中,他將他的致富經驗傳給了廣大農牧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牧民的思想觀念,一些有文化的年輕人也積極向村黨委遞交了入黨志願書,希望在黨的領導下經濟發展,生活富裕。
鄉黨委號召各村黨支部積極回響胡錦濤總書記的倡導,發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團結友愛的傳統美德,帶領村支部黨員開展“冬日送溫暖”活動。在全鄉範圍內掀起了一場向困難民眾捐款捐物、義務投工投勞的送溫暖、獻愛心熱潮。各種捐款活動共有三次,其中糧食3080斤,茶葉折合人民幣約420元,捐款1300餘元,義務為困難戶維修屋頂17戶,為勞力缺乏戶砍柴66車。這些事情雖然小,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這些農牧民免收寒冬之冷,可以解決糧食不足問題,更是黨的“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觀念深入民心,以實際行動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先進性的具體體現。
黨的先進性密切了黨員之間、黨群之間的關係,許木鄉先進性教育活動已經結束,但黨支部的學習熱潮還在繼續。許木鄉黨委一如既往保持黨的先進性,堅持以民為宗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