訛字

訛字是指傳抄、書寫過程中字形發生了訛變的字。一般的訛字不能看成異體字,但當它積非成是並進入字書後,訛字與相應的正字之間的關係,與一般的異體字之間的關係便沒有什麼兩樣了。因此,這類訛字也應該看成是異體字中特殊的一類。

相關詞語

訛誤訛弊訛言惑眾訛語訛闕訛鬧訛雜訛音訛以傳訛訛竄訛語影帶訛異訛意訛殽訛亂訛言訛溷訛作 核訛詐磨攪訛繃弊訛浮訛民訛積訛成蠹三言訛虎南訛舛訛附訛缺訛拿訛乖訛拏訛頭妖訛傳訛奸訛駭訛

詞語的來歷

許慎根據文字的形體,創立540個部首,將9353字分別歸入540部。540部又據形系聯歸併為14大類。字典正文就按這14大類分為14篇,卷末敘目別為一篇,全書共有15篇。《說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系統地闡述了漢字的造字規律——六書。

《說文解字》的體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則在後面列出。然後解釋這個字的本義,再解釋字形與字義或字音之間的關係。《說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體相似或者意義相近的原則排列的。

《說文解字》開創了部首檢字的先河,後世的字典大多採用這個方式。段玉裁稱這部書“此前古未有之書,許君之所獨創”。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