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移植

記憶移植

記憶移植就是把一個有記憶能力的生命體的腦中的記憶轉移到另一個生命體的腦中,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有科學家曾經做過很多實驗來表明這是可行的。1999年2月,美國阿拉巴馬大學心理科技研究中心,輸入記憶的是因車禍損害大腦平衡的中學生凱利,輸出記憶的是業餘體操冠軍西尼爾。晶片植入成功後的凱利,能作出優美的體操動作——伸腰、踢腿、跑跳、空翻,幾天后,記憶衰減,一星期後,他覺得自己已經不會任何體操動作了,但動作的協調性仍然比以前好,而最終取出晶片以後,凱利又同以前一摸一樣了。最直接的記憶移植——“切割移植”。1997年4月,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切割移植,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動物神經研究所進行。一條訓練有素的德國純種牧羊犬,綽號“天才”,頗通人性,具有豐富的情緒記憶。這次移植的是綜合記憶——運動、情緒、形象、語詞、邏輯等,視為記憶區域的整體移植,也是大腦部位切換最大的一次移植。為了最大限度減少排異性,被移植對象,選擇了“天才”的親弟弟——“白痴”。它生下來,就被關起,沒有任何外界接觸,不進行任何訓練,可謂“記憶空白”的動物。手術成功地出現奇蹟:“白痴”醒來第一眼就在人群中找到了主人。

基本信息

簡介

記憶移植就是把一個有記憶能力的生命體的腦中的記憶轉移到另一個生命體的腦中,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有科學家曾經做過很多實驗來表明這是可行的

實驗

A老鼠改變天性

已經試驗過的移植分兩種:直接移植和間接移植。最早進行的記憶移植是直接移植——移植的是情緒記憶——一種已體驗過的情緒為內容的記憶。

老鼠的本性是喜暗怕亮。1994年5月,英國科學家沃克斯利用多次的強烈刺激,使一隻叫巴迪的雌性老鼠建立相反的情緒記憶——喜亮怕暗,然後再進行移植。

這種移植實驗運用了“腦汁抽注法”,成功地說明了,記憶可以移植。

B狗熊變海豚

1996年春天在美國國防部軍事生理研究中心,利用“晶片移植術”,進行了一項“運動記憶移植”實驗。

輸出記憶的是海豚特德,他們利用腦生物科技,對特德頭腦中游泳動作記憶區域,進行全面的探測:包括,這一區域發出的特殊腦電波、存在的生物磁場、神經肽傳遞的信號等,然後把系列信息複製存儲在紐扣大小的晶片上,植入美洲棕熊塔林的大腦運動記憶區,晶片通過電能釋放存儲的信息。

棕熊本來不會游泳,入水幾十秒後,顯示游泳技巧,而且,逐漸輕鬆,直至靈活自如。

一月後,游泳動作開始緩慢,嗆水次數越來越多,原來是晶片附帶電池的電能已快耗盡,因為大腦血流量也會消耗電能,大大的減少了它的使用壽命。

而且,通過掃描,發現晶片上布滿細小的神經和血管,無法取出晶片充電,3周后,完全喪失游泳能力,恢復如初。

3月後,該研究所的另一次試驗。一頭叫“小笨蛋”的阿拉斯加小灰熊,被植入附加功率相當大的記憶晶片,因為電池電流過強,小笨蛋入水後異常笨拙,“判若兩熊”。究其因,在其記憶區域,測得腦電波異常紊亂。

實驗表明:晶片移植記憶,只能植入電流有限的晶片,保存的只能是運動記憶,保存時間相當有限。

C“白痴”與“天才”換位

最直接的記憶移植——“切割移植”。

1997年4月,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切割移植,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動物神經研究所進行。

一條訓練有素的德國純種牧羊犬,綽號“天才”,頗通人性,具有豐富的情緒記憶。這次移植的是綜合記憶——運動、情緒、形象、語詞、邏輯等,視為記憶區域的整體移植,也是大腦部位切換最大的一次移植。

為了最大限度減少排異性,被移植對象,選擇了“天才”的親弟弟——“白痴”。它生下來,就被關起,沒有任何外界接觸,不進行任何訓練,可謂“記憶空白”的動物。

手術成功地出現奇蹟:“白痴”醒來第一眼就在人群中找到了主人,並對主人的指定一一照辦,而被更換後的“天才”則對主人視而不見,毫無反應。

D人腦的晶片記憶移植嘗試

1999年2月,美國阿拉巴馬大學心理科技研究中心,輸入記憶的是因車禍損害大腦平衡的中學生凱利,輸出記憶的是業餘體操冠軍西尼爾。

晶片植入成功後的凱利,能作出優美的體操動作——伸腰、踢腿、跑跳、空翻,幾天后,記憶衰減,一星期後,他覺得自己已經不會任何體操動作了,但,動作的協調性仍然比以前好,而最終取出晶片以後,凱利又同以前一摸一樣了。

E關於人腦記憶移植

據統計,人腦約有190億個細胞,如果將人腦的全部記憶能力比作一個電腦磁碟,一個記憶超常的人,既便能將大英百科全書背下來,“記憶硬碟”也只使用不到10%的空間。而記憶移植,就是想通過“拷貝”的方式來迅速擴大這個硬碟的利用空間。

目前為止,記憶移植,進展緩慢,困難重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