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磁芯

磁芯記憶體英語Magnetic Core Memory)是一種早期的電腦記憶體。磁芯記憶體是利用磁性材料製成之記憶體,其原理為:將磁環(磁芯)帶磁性或不帶磁性之狀態,用以代表1或0之位元,一長串1或0之組合就代表要儲存之資訊。
磁芯記憶電路板, 尺寸為10.8×10.8厘米磁芯記憶電路板, 尺寸為10.8×10.8厘米
磁芯記憶體是一種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在電腦中可擔任主記憶體的角色。 比起真空管而言,磁芯記憶體省電、也沒有真空管的壽命問題。當電腦進入半導體時代後,仍然有一段相當的時間,磁芯記憶體持續擔任主記憶體的角色。又由於磁芯記憶體是非揮發性記憶體(Non-volatile Memory),它的一個特色是:即使當機或電源中斷,只要沒有發生錯誤的寫入訊號,則仍然可保有其內容。
對磁芯記憶體有重要貢獻的一位是王安博士,他也是王安電腦的創辦人。他發明了讀後即寫(write-after-read cycle),解決了磁芯體套用上的一大重要問題,即讀取同時就會擦除記憶而無法保有資料的難題,後來並取得了相關的專利。
雖然現今使用半導體記憶體已經很久,但有時仍然沿用傳統的名稱,還把記憶體稱為Core,其中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Core Dump:在程式當掉而異常中斷時,將主記憶體內容保存起來,以作偵錯之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