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與測試技術基礎

內容簡介

本書對測量與計量的有關基本概念和術語如量、單位制、測量、計量等進行詳細介紹;介紹了測量誤差的定義、表示、分類等,並簡要介紹測量誤差合成、測量不確定度及數據處理等方面的知識;介紹了計量器具與量值傳遞的定義、作用、分類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識;簡要介紹了不同的測量與計量方法;對幾何量、力學與聲學量、時間頻率量、溫度、電磁學與光學量、化學量及電離輻射等典型測量對象的計量與測量問題及方法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說明。本書內容廣泛,注重對學生基本測量方法和能力的培養,以使他們在掌握共性知識的基礎上解決更廣泛的檢測問題。

基本信息

叢書名 :全國高等院校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十二五”規劃教材

作 譯 者:郭斯羽,劉波峰

出版時間:2015-01

千 字 數:448

版 次:01-01 頁 數:280

開 本:16(185*260)

I S B N :9787121250422

目錄

第1章緒論1

1.1測量、計量和測試1

1.1.1測量1

1.1.2計量1

1.1.3計量學2

1.1.4測試3

1.2計量學的發展3

1.2.1計量學的創立3

1.2.2米制的產生與發展4

1.2.3國際單位制5

1.2.4基本物理常數6

1.2.5測量結果的評定與表述6

1.2.6計量學基本術語的統一6

1.3國際計量組織7

1.3.1《米制公約》及其組織機構7

1.3.2國際法制計量組織8

1.3.3國際計量技術聯合會9

1.3.4國際原子能機構/世界衛生組織次級標準計量實驗室網9

1.3.5國際標準物質信息庫9

1.3.6亞太地區計量規劃組織9

1.3.7西歐計量協會10

1.3.8亞太法制計量論壇10

1.4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10

1.5計量的作用與意義11

思考與練習13

第2章量和單位制14

2.1量14

2.1.1物理量的概念14

2.1.2量的種類14

2.1.3量值的概念16

2.2單位和單位制16

2.2.1單位的概念16

2.2.2基本單位和導出單位17

2.2.3倍數單位和分數單位17

2.2.4量綱18

2.2.5單位方程、量方程和數值方程18

2.3國際單位制及其使用方法19

2.3.1國際單位制的特點19

2.3.2國際單位制的構成20

2.3.3國際單位制的使用22

2.4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23

思考與練習24

第3章測量方法與計量器具25

3.1測量方法及其分類25

3.1.1直接測量法和間接測量法25

3.1.2基本測量法和定義測量法25

3.1.3直接比較測量法和替代測量法26

3.1.4微差測量法和符合測量法26

3.1.5補償測量法和調換測量法26

3.1.6靜態測量和動態測量27

3.1.7其他測量方法27

3.2計量器具的分類和特點27

3.2.1量具27

3.2.2計量儀器28

3.2.3計量裝置30

3.3計量器具的結構和組成31

3.3.1計量器具的總體構成及其測量鏈31

3.3.2計量器具的輸入部分31

3.3.3計量器具的中間變換部分32

3.3.4計量器具的輸出部分33

3.4計量器具的特性33

思考與練習35

第4章測量誤差與數據處理36

4.1測量誤差36

4.1.1測量誤差的定義36

4.1.2測量誤差的表示方法36

4.1.3測量誤差的分類38

4.1.4測量不確定度40

4.2測量結果的處理42

4.2.1有效數字與數據修約42

4.2.2系統誤差的發現與處理43

4.2.3粗大誤差的發現與處理44

4.2.4算術平均值原理與最小二乘法46

4.2.5一元線性回歸49思考與練習52

第5章量值傳遞與溯源54

5.1概述54

5.1.1量值傳遞與溯源的概念54

5.1.2量值傳遞與溯源的必要性54

5.1.3量值傳遞、溯源及保證量值準確一致的基礎54

5.2量值傳遞與溯源的方式55

5.3計量基準與計量標準56

5.3.1計量基準56

5.3.2計量標準58

5.4計量檢定59

5.4.1檢定在計量工作中的地位59

5.4.2檢定方法60

5.4.3檢定的步驟、記錄以及對檢定人員的要求61

5.4.4檢定的分類62

5.5比對63

5.5.1比對在量值傳遞中的作用和組織方式63

5.5.2比對方式63

5.5.3比對的套用64

5.6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及計量檢定規程65

5.6.1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概述65

5.6.2檢定系統的主要內容65

5.6.3計量檢定規程67

思考與練習69

第6章基本計量單位與基本物理常量70

6.1基本計量單位70

6.1.1基本計量單位概述70

6.1.2時間單位71

6.1.3長度單位72

6.1.4質量單位73

6.1.5電流及有關電量單位74

6.1.6溫度單位75

6.1.7物質的量的單位76

6.1.8發光強度單位77

6.2基本物理常數78

6.2.1真空中的光速79

6.2.2磁常數和電常數80

6.2.3阿伏伽德羅常數80

6.2.4與電學單位有關的基本常數81

6.2.5重力加速度82

思考與練習82

第7章幾何量計量83

7.1長度計量83

7.1.1工作波長標準和測長干涉儀83

7.1.2量塊86

7.1.3線紋尺89

7.2角度計量90

7.2.1多面稜體90

7.2.2角度塊91

7.2.3刻線度盤91

7.2.4環形雷射器92

7.2.5小角度計量93

7.3工程參量計量94

7.3.1直線度計量及其標準95

7.3.2平面度計量96

7.3.3圓度和球面度計量96

7.3.4表面粗糙度計量96

7.3.5漸開線樣板97

7.3.6螺旋線樣板97

7.4幾何量計量的常用測量方法98

7.4.1絕對編碼法、增量法與小數重合法99

7.4.2組合定標法99

7.4.3范成法與坐標測量法99

思考與練習100

第8章力學與聲學計量101

8.1質量、容量與密度計量101

8.1.1質量計量101

8.1.2容量計量103

8.1.3密度計量104

8.2力值計量106

8.2.1力值計量的原理與方法106

8.2.2基(標)準測力機107

8.2.3標準測力儀108

8.2.4標準扭矩機和扭矩儀109

8.3硬度計量110

8.3.1硬度的概念、試驗原理與表達方法110

8.3.2常用硬度試驗方法111

8.4壓力與真空計量113

8.4.1壓力與真空的概念、單位和分類113

8.4.2壓力計量的原理、方法和裝置114

8.4.3真空計量的原理、方法和裝置116

8.5流量計量118

8.5.1流量的概念、單位和流量計的分類118

8.5.2液體流量計量的原理、方法和裝置119

8.5.3氣體流量計計量的原理、方法和裝置120

8.6振動、衝擊與轉速計量121

8.6.1振動與衝擊計量概述121

8.6.2振動計量的原理、方法和裝置124

8.6.3衝擊計量的原理、方法和裝置124

8.6.4轉速計量概述126

8.6.5轉速計量的原理與方法127

8.7聲學計量127

8.7.1基本聲學量簡介127

8.7.2空氣聲聲壓計量128

8.7.3噪聲計量130

8.7.4聽覺計量132

思考與練習133

第9章時間頻率計量135

9.1基本概念135

9.1.1時間和頻率135

9.1.2時刻135

9.1.3時標135

9.1.4鍾和守時137

9.2時間頻率基準137

9.2.1磁選態熱束型銫原子時間頻率基準138

9.2.2光抽運熱束型銫基準138

9.2.3雷射冷卻銫原子噴泉鍾138

9.2.4新一代時間頻率基準138

9.3時間頻率標準140

9.3.1晶體振盪器140

9.3.2銣原子頻率標準142

9.3.3氫原子頻率標準144

9.3.4商品型銫束頻率標準146

9.4時間頻率計量146

9.4.1時間間隔計量146

9.4.2頻率值計量146

9.5頻率穩定度及其計量149

9.6時間頻率量值的傳遞150

9.6.1利用電磁波信號的接收比對150

9.6.2利用電視信號的接收比對151

9.6.3利用衛星的接收比對153

思考與練習155

第10章溫度計量156

10.1溫標156

10.2溫度的直接計量158

10.2.1玻璃液體溫度計159

10.2.2電阻溫度計159

10.2.3熱電偶溫度計162

10.3溫度的間接計量164

10.3.1溫度間接計量方法的特點和種類164

10.3.2亮度計量溫度的方法165

10.3.3顏色計量溫度法167

10.3.4全輻射計量溫度法168

思考與練習168

第11章電磁學計量與電子學計量169

11.1電磁學計量概論169

11.2電學量計量單位的復現和實物計量基準170

11.2.1電流170

11.2.2電壓170

11.2.3電阻172

11.2.4電容與電感175

11.3電學直流計量175

11.3.1直流電阻計量175

11.3.2直流電壓計量177

11.3.3直流電流計量178

11.3.4直流功率和電能的計量179

11.4電學交流計量179

11.4.1交流阻抗計量180

11.4.2交流電流與電壓計量180

11.4.3交流功率和電能的計量182

11.5磁計量183

11.5.1磁通計量183

11.5.2磁感應強度計量184

11.5.3磁矩計量185

11.5.4磁性材料磁特性的計量186

11.6電子學計量概述186

11.6.1電子計量的內容186

11.6.2電子計量的特點187

11.7電子計量中的電壓計量188

11.8電子計量中的功率計量190

11.9電子計量中的衰減計量192

11.10電子計量中的阻抗計量195

11.11電子計量中的噪聲計量198

11.12電子計量中的場強計量199

11.13電子計量中的其他計量201

思考與練習203

第12章光學計量205

12.1光學計量概述205

12.2光度計量205

12.2.1光度計量中的兩個常用定律205

12.2.2發光強度計量206

12.2.3光源的總光通量計量207

12.2.4光照度、光亮度計量209

12.3輻射度計量209

12.3.1黑體輻射定律209

12.3.2黑體輻射標準源的具體形式210

12.3.3輻亮度、輻照度及光譜輻射計量211

12.4雷射計量212

12.4.1雷射功率計量212

12.4.2雷射能量計量213

12.4.3其他雷射參數計量214

12.5色度和感光計量214

12.5.1顏色計量的原理214

12.5.2色度計量216

12.5.3感光計量216

12.6光學材料和成像系統計量217

12.6.1光學材料計量217

12.6.2成像系統的計量218

12.7光探測器特性218

12.7.1光探測器的分類218

12.7.2光譜回響度計量218

12.7.3回響的線性度計量219

12.7.4其他光探測器參數的計量219

思考與練習220

第13章化學計量和電離輻射計量221

13.1化學計量概述221

13.2物理化學計量221

13.2.1熱量計量222

13.2.2黏度計量224

13.2.3酸度計量225

13.2.4電解質電導率計量226

13.2.5濕度計量227

13.2.6濁度計量229

13.2.7粒度計量229

13.2.8聚合物分子量計量230

13.3分析化學計量231

13.3.1分析化學計量的目的231

13.3.2化學分析和基準試劑232

13.3.3儀器分析232

13.4電離輻射計量概述240

13.5射線探測器241

13.6放射性核素活度測量243

13.6.1活度測量概述243

13.6.2活度測量方法243

13.6.3活度量值傳遞246

13.7吸收劑量測量246

13.7.1劑量測量概述246

13.7.2吸收劑量測量儀器247

13.7.3吸收劑量的量值傳遞248

13.8中子計量249

13.8.1中子計量概述249

13.8.2中子計量方法249

思考與練習250

第14章標準物質概述252

14.1標準物質的定義252

14.2標準物質的基本要求252

14.3標準物質的分級、分類及管理253

14.3.1標準物質的級別253

14.3.2標準物質的品種和分類254

14.3.3我國標準物質的分類、分級與管理255

14.4標準物質的研製257

14.4.1標準物質的製備257

14.4.2標準物質的均勻性檢驗258

14.4.3標準物質的穩定性259

14.4.4標準物質的定值260

14.5有證標準物質的使用261

14.5.1使用有證標準物質的一般原則261

14.5.2選擇有證標準物質的注意事項262

14.6標準物質舉例263

14.6.1化學成分標準物質263

14.6.2物理化學特性標準物質264

14.6.3工程技術特性標準物質265

思考與練習265

參考文獻26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