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通信與網路基礎

計算機通信與網路基礎

《計算機通信與網路基礎》是人民郵電出版社於2013年5月出版的一本書籍。作者是沈金龍、於大為,本書全面地介紹了計算機通信與網路的基本概念和基礎技能。

人民郵電出版社教材

責任編輯 滑玉
印 張 18
字 數 432 千字

內容提要

全書共分為8章,在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理念指導下進行內容重塑,突出以“機—線—網”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為主線,遵循“識網”→“組網”→“護網”→“用網”的認知過程架構知識點。每個章節之後,以案例命題,任務驅動,強化操練,體驗計算機通信的全程、全網運行環境。主要內容涵蓋了計算機通信與網路的基礎知識與技術;網路設備與網路體系結構;數據通信技術(數據傳輸、通信接口、數據交換、差錯控制);乙太網技術(虛擬區域網路)和無線區域網路;網際網路TCP/IP協定棧、移動IP、融合網路技術;計算機網路服務和套用;網路接入技術;以及網路管理基礎。
本書內容豐富新穎、簡明扼要、深入淺出、圖文並茂,力求展示計算機通信與網路的新技術、新進展,注重基礎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每章給出小結,涵蓋知識點、技術難點和學習要求,章末附有練習與思考,以利於教學與複習。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通信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等專業的平台課程教材,也可作為各級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幹部參考用書。

目錄

第1章 引論 1
1.1 計算機通信與網路的發展進程 1
1.1.1 面向終端的計算機在線上系統 1
1.1.2 計算機系統互連成網 3
1.1.3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標準化 4
1.1.4 網際網路的由來 5
1.2 計算機通信與網路基本概念 6
1.2.1 計算機、通信與網路的含義 6
1.2.2 計算機通信與網路的組成 7
1.2.3 計算機通信與網路的分類 7
1.2.4 現代通信網路架構 8
1.3 計算機通信與網路發展動態 12
1.3.1 下一代網路 12
1.3.2 物聯網和泛在網 14
【單元1】識網 14
案例1-1-1 認識通信網路世界 14
案例1-1-2 網際網路頻寬測試 16
本章小結 17
練習與思考 18

第2章 網路結構與設備 19
2.1 網路拓撲結構 19
2.1.1 概述 19
2.1.2 網路拓撲結構與特徵 20
2.2 網路設備 24
2.2.1 概述 24
2.2.2 網間互連設備 25
2.2.3 Cisco 1841集成多業務路由器 26
2.3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28
2.3.1 通信協定與分層體系結構 28
2.3.2 ISO/OSI參考模型 29
2.3.3 網際網路TCP/IP協定棧 35
2.4 計算機通信與網路標準化機構 37
【單元2】組網-1 39
案例2-2-1 典型網路設備(Cisco 1841集成多業務路由器) 39
本章小結 44
練習與思考 45

第3章 數據通信技術 46
3.1 數據通信系統 46
3.1.1 傳輸代碼 47
3.1.2 通信傳輸方式 49
3.1.3 異步通信和同步通信 50
3.2 數據傳輸基礎 51
3.2.1 傳輸介質及其特性 51
3.2.2 數據調製與編碼 57
3.2.3 多路復用技術 61
3.2.4 數字傳輸系統 63
3.2.5 數據傳輸質量參數 67
3.3 數據通信接口 70
3.3.1 數據通信接口特性 70
3.3.2 微機串列通信接口 72
3.4 數據交換技術 74
3.4.1 交換方式分類 74
3.4.2 電路交換原理 75
3.4.3 報文交換原理 76
3.4.4 分組交換原理 77
3.4.5 公用數據網 80
3.5 差錯控制 85
3.5.1 奇偶校驗碼 86
3.5.2 循環冗餘碼 86
【單元2】組網-2 88
案例3-2-2 典型傳輸介質(UTP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 88
本章小結 92
練習與思考 93

第4章 構建區域網路 96
4.1 區域網路概述 96
4.1.1 區域網路的基本特徵 96
4.1.2 區域網路參考模型與標準 97
4.2 乙太網 99
4.2.1 乙太網工作原理 100
4.2.2 乙太網幀格式 102
4.2.3 交換式乙太網 104
4.2.4 高速乙太網 106
4.3 虛擬區域網路 109
4.3.1 虛擬區域網路概念 109
4.3.2 VLAN的劃分方式 110
4.3.3 VLAN成員間通信方式 111
4.4 無線區域網路 112
4.4.1 無線區域網路標準 112
4.4.2 無線區域網路組成 115
4.4.3 802.11 MAC幀格式 116
【單元2】組網-3 119
案例4-2-3 構建區域網路 119
本章小結 125
練習與思考 126

第5章 網際網路與融合網路 127
5.1 網際網路IP編址 127
5.1.1 IPv4地址 127
5.1.2 IPv6地址 133
5.2 IP數據報格式及協定 135
5.2.1 IPv4數據報的格式 136
5.2.2 IPv6數據報的格式 137
5.2.3 網際網路控制報文協定 139
5.2.4 地址轉換協定和反向地址轉換協定 140
5.3 網際網路尋徑 140
5.3.1 網際網路組網結構 140
5.3.2 網際網路路由協定 142
5.4 IP組播 145
5.5 移動IP 147
5.5.1 移動IP的概念 148
5.5.2 移動IP的通信過程 149
5.6 融合網路 150
5.6.1 基於IMS移動和固定網融合的解決方案 150
5.6.2 IMS分層網路架構 151
【單元2】組網-4 153
案例5-2-4 路由器基本配置 153
案例5-2-5 網路靜態路由和動態(RIP)路由協定基本配置 159
本章小結 163
練習與思考 164

第6章 計算機通信服務與網路套用 166
6.1 計算機通信服務 166
6.1.1 傳輸層概念 166
6.1.2 用戶數據報協定 170
6.1.3 傳輸控制協定 172
6.2 套用層協定與網路套用模式 178
6.2.1 套用層協定 178
6.2.2 網路套用模式 178
6.3 網路基本服務 181
6.3.1 域名系統 181
6.3.2 遠程登錄 185
6.3.3 檔案傳輸協定 186
6.3.4 引導程式協定與動態主機配置協定 187
6.3.5 電子郵件系統與SMTP 188
6.3.6 全球資訊網與HTTP 191
6.4 實時通信技術及其套用 197
6.4.1 網路電話系統的組成 197
6.4.2 網路電視系統的組成 200
【單元3】用網-1 203
案例6-3-1  計算機通信服務 203
【單元3】用網-2 207
案例6-3-2 實時通信系統(IP電話) 207
本章小結 211
練習與思考 211

第7章 網路接入技術 214
7.1 接入網基本概念 214
7.2 基於銅纜的接入技術 217
7.3 基於光纜的接入技術 220
7.4 光纖同軸混合(HFC)接入 222
7.5 無線接入 226
7.6 SDH和WDM承載IP 228
7.6.1 SDH承載IP 228
7.6.2 WDM承載IP 229
7.7 電話撥號接入 229
【單元3】用網(2) 232
案例7-3-3 線纜接入網路方法 232
本章小結 239
練習與思考 240

第8章 網路管理基礎 241
8.1 網路管理的基本概念 241
8.1.1 網路管理目標 241
8.1.2 網路管理標準化 242
8.2 網路管理系統的邏輯結構 242
8.2.1 網路管理系統的邏輯模型 242
8.2.2 Internet網路管理邏輯模型 243
8.3 網路管理的主要功能 244
8.4 網路管理協定 246
8.4.1 公共管理信息協定 246
8.4.2 簡單網路管理協定 247
8.4.3 網路管理系統 250
8.5 網路安全 251
8.5.1 網路安全層次模型 251
8.5.2 數據保密技術 252
8.5.3 用戶身份認證 255
8.5.4 數字簽名與報文摘要 258
8.5.5 訪問控制 259
8.5.6 高層安全 263
【單元4】護網-1 265
案例8-4-1 網路監視 265
【單元4】護網-2 270
案例8-4-2 網路安全 270
本章小結 273
練習與思考 273

參考文獻 27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