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茶

觀音茶

白毛銀露梅,灌木,高0.3-2m。樹生縱向剝落。小枝灰褐色或紫褐色,被稀疏柔毛。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通常具小葉2對,偶為3小葉,上面1對小葉基部下延與軸匯合;葉柄被疏柔毛;托葉膜質,被毛或幾無毛;小葉片橢圓形、倒久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0.5-1.2cm,寬0.4-0.8cm,先端圓鈍或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圓殂,全緣,兩面綠色,上面或多或少伏生柔毛,下面密被白色絨毛或絹毛。花兩性;頂生單花或數花;花梗細長,被疏柔毛;花直徑1.5-2.5cm,萼片5,卵形;副萼片5,披針形、卵形,先端圓鈍;花柱近基生。瘦果,表面被毛。花、果期5-9月。

基本信息

【藥名】觀音茶
【漢語拼音】guan yin ch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tentilla glabra Lodd. Var. mendshurica(Maxim.)Hand.Mazz.[P.arbuscula D.Don var.veichii(Wils.)N.T.Liou]
【功效】清暑;和胃;調經;止帶
【科屬分類】薔薇科
【主治】暑熱眩暈;胃氣不和;飲食停滯;月經不調;帶下不止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200-3400m的乾旱山坡、溝谷、岩石坡、灌叢及雜木林中。
【採收和儲藏】夏季采葉,曬乾。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北及陝西、甘肅、青海、湖北、四川、雲南等地。
【動植物形態】白毛銀露梅,灌木,高0.3-2m。樹生縱向剝落。小枝灰褐色或紫褐色,被稀疏柔毛。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通常具小葉2對,偶為3小葉,上面1對小葉基部下延與軸匯合;葉柄被疏柔毛;托葉膜質,被毛或幾無毛;小葉片橢圓形、倒久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0.5-1.2cm,寬0.4-0.8cm,先端圓鈍或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圓殂,全緣,兩面綠色,上面或多或少伏生柔毛,下面密被白色絨毛或絹毛。花兩性;頂生單花或數花;花梗細長,被疏柔毛;花直徑1.5-2.5cm,萼片5,卵形;副萼片5,披針形、卵形,先端圓鈍;花柱近基生。瘦果,表面被毛。花、果期5-9月。
【功效分類】清暑藥;和胃藥;調經藥;止帶藥
【性味】味微甘;性平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白毛銀露梅的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
【出處】《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