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台窯遺址

觀台窯遺址

磁州觀台窯窯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邯鄲市西南40公里磁縣及峰峰礦區境內,是宋元時期北方著名的民間瓷窯,因其古代地屬磁州,故名磁州窯。磁州窯是我國古代北方民窯的傑出代表,裝飾藝術以黑白對比鮮明為特點,其獨樹一幟的燒造技術,對我國北方陶瓷業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歷史上曾享有“南有景德、北有磁州”的美譽。

觀台窯遺址

觀台窯遺址,位於磁縣觀台鎮觀台二街村北,南北長約700米,東西寬550米,總面積約40萬平方米,貫穿於宋、金、元時期。

窯址的主體

窯址的主體部分在一條南北向的舌形台地上,南高北低,坡度平緩,向西向北一直延伸到漳河岸邊。南部已到達平原的表面,截止到觀——彭柏油公路。遺址的偏東部有一條沖溝,將遺址分為兩部,東部一帶遺址堆積較薄,主要是晚期遺物,沖溝的西側是窯址的主體部分。1987年3月,由北京大學考古系、河北省文研所和原邯鄲地區文物保管所聯合對該遺址進行了發掘,出土了完整或可復原的瓷器和其它遺物9870件,瓷片標本30萬片,取得了較豐富的成果,擴大並豐富了人們對磁州窯傳統認識。經過歷年的整修,窯址上現已是一層層的梯田,已不見其它古窯址上常見的純粹由瓷片堆積成的“渣堆”。每層梯田之間的“堰頭”大多數用廢匣缽、窯磚及大件的廢瓷器壘砌而成,或其本身就是窯爐、作坊殘壁,表明修梯田時對窯址造成的不同程度的破壞。由於梯田的修建,地層埋藏漸淺,每遇暴雨沖涮,窯址表面遍布瓷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