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意識

視覺意識

視覺意識亦稱“畫面邏輯”、“銀幕感”。它是電影藝術家運用電影畫面進行電影創作的一種思維方式。電影畫面是視覺意識的基礎和工具,電影藝術家應在熟悉畫面的基礎上來進行畫面的思維。

基本信息

視覺藝術

視覺意識亦稱“畫面邏輯”、“銀幕感”。

它是電影藝術家(包括導演、攝影師、電影劇作家)運用電影畫面進行電影創作的一種思維方式。電影畫面是視覺意識的基礎和工具,電影藝術家應在熟悉畫面的基礎上來進行畫面的思維。

詳細信息

視覺意識的基本特點和作用:

1電影畫面的直觀性,電影藝術家在構思時應站在攝影機的立場和視點展開藝術想像,讓文學素材在電影畫面上具有造型可能性,富於表現力,動作性,具有空間感、鏡頭感

2電影畫面的具體性,這要求電影藝術家藉助蒙太奇思維方式,使影片的造型更能產生銀幕感,影片基調、人物造型、環境的布置與設計等一切都藉助電影畫面具體真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3揭示作用和概括作用。電影畫面的時空穿插具有承擔劇本的敘述功能,情緒、色彩、空間也擔負了藝術職能。如《黃土地》中黃、紅、黑三種顏色強烈的視覺對比,蘊含了深刻的哲理意義。電影是視覺藝術,這就需要劇作者把這種畫面的視覺意識貫穿始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