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黃垡村

西黃垡村

西黃垡村位於榆垡鎮的北部,緊鄰京開高速公路,距大興區政府20公里。全村現有農戶283戶,共有996口人,有耕地2500畝。全村主要以從事種植、養殖及服務業為主,勞動人口412人,其中從事一產的勞動力218人,占總勞動力的53%;從事二、三產業的勞動力194人,占總勞動力的47%。 幾年來,西黃垡村充分利用交通、區位和資源優勢,通過發展設施農業、實施多種經營,使農村經濟得到較快的發展。 2007年度“北京最美的鄉村”。 北京美麗鄉村聯合會會員村。

基本信息

該村介紹

大興區榆垡鎮西黃垡村位於風景秀麗的京南第一鎮榆垡鎮的最北端,106國道西側,東臨京開高速路,中部天堂河穿村而過。這裡遠離喧譁的鬧市,環境優美,空氣清鮮,民風淳樸,整個村子被1600多畝的林木環抱。全村現有農戶302戶,共1050口人,總面積2700畝,其中耕地2500畝。以蔬菜、西甜瓜、苗木、花卉為主業。現有民俗旅遊接待戶35個,建起了1000多個大棚,使四季都有新鮮的瓜果蔬菜,供遊客觀光採摘。近年來,村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2009年該村人均年收入為16800元。

四美建設

生產美

西黃垡村主要發展設施農業、民俗旅遊業。
設施農業是西黃垡村的主導產業。該村利用人才資源和地理位置的優勢,高度重視農業科技的套用,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先後建立了1000多個溫室大棚,種植高產、優質的綠色有機農產品,包括西瓜、甜瓜以及各種新鮮蔬菜。該村一方面通過田間學校,有針對性地普及農業科技知識,並通過推廣有機肥和物理防治技術打造綠色農產品;另一方面,藉助於計算機下鄉建立起來的數字家園這一平台,進行網路宣傳和銷售,拓寬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大力促進村民增收致富。
民俗旅遊業也是該村特色之一。目前,該村民俗旅遊接待戶有35個,集觀光旅遊、採摘、農家飯、農家樂於一體,形成民俗旅遊一條龍服務。每個旅遊戶的基本設施都經過了嚴格的檢查驗收,具有乾淨整潔的客房、太陽能浴室、水沖廁所等健全住宿設施。此外,村里請上級專業人員對接待戶進行餐飲知識和服務禮儀的培訓,達到設備一流,從業人員身體健康、服務一流、專業知識和技能一流,在旅遊接待旺季,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生活美

西黃垡村的基礎設施健全。至今為止,該村的主幹道已經完成了加寬及路面硬化工程;胡同路以及村民房前屋後的路面也經過了硬化,村民出行非常便捷。
公共服務設施方面,該村也做得非常到味。自該村文化大院竣工後,不斷完善各種設施設備。現在,西黃垡村擁有先進的黨員電教設備、數字家園(約20台電腦)、數字影院的播放設備、圖書館、多種健身器材和籃球場、卡拉OK設備等,供村民學習、鍛鍊身體和娛樂。此外,全村鋪設了自來水管道,飲用水供應率達到100%,水質也完全達標,村民們喝上了放心水。為方便村民,西黃垡村為各戶建造了太陽能浴室,為所有農戶改廁,安裝吊炕,並修建了方便村民的公共廁所,污水管線全面鋪設維護。此外,該村有線電視戶戶通工程完全竣工,入戶率達到了100%。
社會保障方面,西黃垡村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 98%,農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了95%,村內有社區衛生服務站一座,還有接送孩子上學的專車,並派專人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此外,西黃垡村委會還專門成立就業指導中心,派人積極蒐集就業信息、培訓無業村民,幫助無業村民就業。可以說,西黃垡村民無論在醫療、養老、教育、就業等方面都過上了有保障的生活。

環境美

西黃垡村遠離喧譁的鬧市,環境寧靜優美、空氣新鮮。整個村子被1600多畝的環村林包圍著。
該村村內天堂河穿過,兩岸的柳樹與環村林相互連線,四季風光別有一番景致。春天,柳枝泛綠,河水潺潺,彰顯生機和活力;夏日,楊柳依依,蟬鳴聲聲,綻放生命激情;秋日,落葉紛飛,碩果纍纍,展示了豐收的喜悅;冬日,銀裝素裹,冰封河水,實乃拍攝佳景。此外,村內道路寬敞整潔,兩旁綠樹環繞,指引著遊客通向觀光園、仿古別墅區。該村的觀光園內建立了多個大棚,大棚內一年四季有花卉供遊人欣賞,有新鮮的水果、蔬菜供遊人觀賞、採摘。此外,該村還建立起一片仿古別墅群,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建築,四合院前的道路兩旁還雕刻著12生肖像,活靈活現,別有一番韻味。
在村民的庭院內,綠化美化也恰到好處。村民都自覺地打掃自己的房前屋後,使自己的庭院整潔利落。此外,不少村民還在院子裡種植花草樹木,一年四季,花開不斷,綠色常在。
在發展建設中,西黃垡村兩委班子一直都重視環保工作的開展。多年來,西黃垡村有專職的環保人員,生活、生產垃圾密閉處理。通過不斷加大村政設施建設與村環境綜合治理力度,西黃垡村已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綠色景觀,成為了風景秀麗、村容整潔的美麗鄉村。

人文美

文化大院竣工後,該村先後投資120萬元建起了黨員電教室、圖書閱覽室、農民俱樂部(內有數字影院的播放設備、門口有多種健身器材和籃球場,供村民鍛鍊身體和娛樂)等。其中,數字家園和農民田間學校兩間教室的電腦有20餘台,大學生村官定期對村民進行電腦方面的培訓,村里還定期請農學專家對村民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幫助他們豐富種植知識,增產創收。圖書館擁有包括農學知識、法律知識、教育和醫療等方面知識的藏書上萬冊,村民可隨時到圖書館學習和查閱資料,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文化修養。
此外,農民俱樂部的音響、健身設施為村民豐富多彩的活動提供了多種選擇場所。村民們常聚集到文化大院吹拉彈唱,喜氣盈天,熱鬧非凡。現在村裡有威風鑼鼓隊、秧歌隊、吵子會、小車會等,村中的20多名文藝骨幹自編自演節目,有小品、三句半、山東快書、京東大鼓、現代京劇、現代評劇等,他們除去在村中演出外,還經常參加區、鎮的文藝叼煙,既豐富了人們的業餘文化生活,又增強了凝聚力和村民的自豪感,使村民間的關係更加和諧、團結。

農業經濟

西黃垡與北京中鋼公司採取參股合作的辦法,建起了160畝的花卉基地,種植一品紅、火鶴等名貴花卉20餘種,帶動50多農戶致富;由區、鎮、村、戶四級投入,這兩年先後建設了鋼架大棚375個,溫室150個,種植西甜瓜。2005年僅大棚收入就超過500萬元。每個大棚最高的收入達1萬多元。結合本村的特點,西黃垡還積極發展起了民俗旅遊,全村現有20戶民俗旅遊專業戶,去年他們通過觀光採摘等辦法,每戶收入均在20000元以上。2005年,西黃垡村人均純收入為9500元。村黨支部連續十一年被評為區級“先進基層黨組織”;連續六年被評為“首都文明村”,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文明村”,並榮獲全國和北京市民主法制示範村等稱號。2005年,西黃垡村爭創北京市生態示範村工作已初步通過專家組驗收。現在每年到西黃垡村參觀調研的團體能有150多批,7000多人次。

文化發展

西黃垡村先後投資120萬元,西黃垡村建起了全區一流的文化大院和農民俱樂部,其中包括圖書室、娛樂室,這些設施民眾樂意進去,進去後能夠學到東西、能夠有利致富、能夠轉變觀念。為了豐富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西黃垡村支部還投資15萬元為全村裝上了有線電視。2005年,西黃垡村作為全市信息化村試點村,由市里和區里投入的“數字家園”,已經投入使用。現在每周至少有六個時,請專業老師對民眾進行培訓。現在全村的民眾對電腦和網路知識特別感興趣,有1/3以上的家庭購買了電腦,其中有一半左右可以通過網路查詢信息、參與生產。區里鎮裡幫助西黃垡建立起了文化大院、文化俱樂部,就應該讓西黃垡的老百姓唱起“主角”,這樣農村的文化活動就能夠熱熱鬧鬧地搞起來了。現在全村已經成立了秧歌隊、吵子會、小車會、戲曲隊等6支專業隊伍,村中的20多名文藝骨幹自編自演節目,其中有小品、三句半、山東快書、京東大鼓、現代京劇、現代評劇等,除去在村中演出外,還經常參加區、鎮的文藝調演,既豐富了幹部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又團結和教育了廣大民眾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