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圖文版四大名著

內容介紹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人。約生於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間(1500—1510),約卒於萬曆十年(1582)。吳承恩的曾祖父丶祖父都是讀書人,任過縣學的訓導丶教諭。但到了他父親吳銳這一輩,由於家貧困,出贅徐家,“遂襲徐氏業,坐肆中”,當起了小商人。儘管如此,吳家卻不失讀書的傳統。據說其父吳銳雖為商人,不僅為人正派,而且好讀書,好談時政,這自然對吳承恩產生較大影響。吳承恩從小就很聰明,很早入了學,少年得志,名滿鄉里。天啟《淮安府志》卷十六說吳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但成年後的吳承恩卻很不順利,在科舉進身的道路上屢遭挫折,到四十多歲才補了一個歲貢生,五十多歲任過浙江長興縣丞,後又擔任過荊王府紀善,這是同縣丞級別差不多的閒職。
吳承恩創作《西遊記》大約是中年以後,或認為是晚年所作,具體時間無法確定。除《西遊記》外,他還創作有長詩《二郎搜山圖歌》和《禹鼎志》。現存《射陽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詩一卷丶散文三卷,是吳承恩逝世後由丘度編訂而成。
《西遊記》全書一百回,從大的結構上看,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回至第七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寫了孫悟空出世丶拜師丶大鬧天宮,這是全書最精彩的章節,熱鬧非凡,孫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頓折騰,將他的反抗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寫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經的緣由。第十三回至最後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寫唐僧西天取經,路上先後收了孫悟空丶豬八戒丶沙和尚三個徒弟,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像面前驚嘆不已。 中國人不讀四大名著,有如英國人不識莎士比亞。四大名著不能不讀,圖文普及本對於沒有讀過原著的讀者來說,是一種較為方便的選擇,亦是接觸中國古典文學的入門基石。
跟原著相比,保留了原著小說的主要情節和關鍵故事。另一方面,雖然編者以現代白話文簡寫了原著,仍可給讀者一個精確的故事輪廓,使之讀來不失原來的韻味。
此外,每部圖文普及本都裝點了100餘幅由劉旦宅等中國著名國畫大師精心繪製的國畫,圖文彰顯,再現精彩小說情境,堪稱名著傳神寫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