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公學

西藏公學

西藏公學是1957年在鹹陽原西北工學院校址上開始籌建,1958年9月15日正式開學,是西藏設在內地的一所高等學府。1965年7月1日更名為西藏民族學院。

學校簡介

  1957年在鹹陽原西北工學院校址上開始籌建,1958年9月15日正式開學,是西藏設在內地的一所高等學府。1965年7月1日更名為西藏民族學院。學院占地40多公頃,建築面積11.5萬平方米。學院以文科為主、文理結合,設有語文系、歷史系、政治法律系、經濟系、體育系、醫學系、成人教育部、預科和一個以藏學研究為主的民族研究所,開設14個專業。40年來,為西藏培養了1.8萬多名民族幹部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被譽為西藏幹部的搖籃。

西藏公學西藏公學

西藏民族學院校徽

西藏民族學院校徽西藏民族學院校徽

西藏民族學院簡介

西藏民族學院建校50年來,西藏民族學院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使學校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今天的西藏民族學院已經具備了較強的辦學實力,已發展成為一所以文為主,文、理、經、法、管、醫、教育相結合的多學科的現代化高等學校。現設有民族學、少數民族經濟、中國哲學(西藏宗教方向)、中國古代文學、文藝學、專門史6個碩士專業,漢語言文學、新聞、文秘、思想政治教育、英語、哲學、法學、行政管理、民族學、檔案學、會計學、統計學、財政學、體育教育、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公共事業管理 31個本科專業和會計電算化、財會管理、財務會計、文秘與辦公自動化、廣告策劃與製作、旅遊酒店管理、涉外文秘與公共關係、高等護理等21個專科專業。學院主要面向西藏招生,並在全國十餘個省區輪流招生,各類在校生10200餘名,其中藏族學生達50%以上。

師資力量

教職隊伍 學校足球場

學院有一支忠於黨的民族教育事業、整體水平較高的教職工隊伍。現有教職員工750名,藏族教職工51名,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500餘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15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4人。學院教學科研成果豐碩,有數十項成果獲得了國家、省(區)的獎勵,許多研究領域在區內甚至國內處於領先地位,藏學研究在國內外學術界獲得了良好的聲譽。現出版《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和《西藏高等教育研究》兩種學術刊物。

教學設施

學院有著良好的辦學條件,較為完備的教學設施和先進的教學手段。擁有藏書100餘萬冊的圖書館、功能齊全的教學醫院、電教中心、計算機中心、文科實驗中心、語言實驗室等。學院占地630餘畝,校園環境幽雅,綠樹成蔭,景色怡人,是莘莘學子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理想場所。

學院特色 

  50年來,西藏民族學院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堅持面向西藏、服務於西藏的辦學宗旨,以鮮明的辦學特色和優良的校風、學風,培養了3萬多名政治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已成為西藏自治區的區、地、縣級領導幹部,有相當一部分人已成長為西藏各行各業的專業技術骨幹和高級人才,學院因此贏得了“西藏幹部的搖籃"的美譽。
當前,西藏民族學院已明確了“立足西藏,兼顧當地,面向全國”的辦學思路,依靠在科教大省陝西的辦學優勢,不斷挖掘潛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力爭把民院辦成教學科研結合型綜合性萬人民族大學,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特別是西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更好的優秀人才。

學院歷史

西藏民族學院是西藏自治區所屬的一所辦在內地的民族高等學校,她位於歷史文化名城——陝西省鹹陽市,是西藏創辦最早的高等學校.學校的發展經過了三個重要的歷史時期:初創時期、文革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

一、初創時期

(1958年-1965年)
這是學院發展的第一個高潮時期。在這個時期,學院完成了從幹部培訓到現代化民族高等教育的轉型。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和平解放後的西藏百業待興,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一定文化基礎的少數民族幹部。1956年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後,西藏上層反動集團極力反對西藏社會制度的改革。根據西藏鬥爭實際,為保存基本力量,培養民族幹部,為今後的民主改革作準備,1957年3月,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鄧小平同志主持召開中央書記處會議,會議針對當時西藏的形勢,決定西藏在內地辦學。根據黨中央的決定,西藏工委於同年6月開始籌建西藏公學。9月,學校正式定名為“西藏公學”. 10月,中央批准將位於陝西省鹹陽市的原西北工學院的校址轉交西藏,作為西藏公學的校址。
1958年1月,經中央批准,中共西藏工委副書記張國華同志兼任西藏公學校長。9月15日,西藏公學在鹹陽(原西北工業大學校址)舉行隆重的開學典禮。當時,共有學員3415人,教職工716人。西藏公學的成立標誌著西藏的民族教育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1959年9月,西藏公學開辦藏語文專修科,這是西藏歷史上創辦最早的專科專業,它成為西藏高等教育起步的一個標誌。 1960年,西藏民主改革取得偉大勝利,西藏進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時期。為了適應西藏革命和建設事業發展的新形勢,公學在繼續培養政治幹部的同時,開始培養西藏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在開設藏語文專修科的基礎上,又先後創辦了師範、衛生、農業、畜牧獸醫、會計、郵電等專業,為西藏輸送了一大批粗通專業技術的民族幹部,填補了西藏民族幹部中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的空白。1963年10月,公學成立專業系科,辦學方向逐步向專業教育和綜合院校發展。1965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西藏公學更名為西藏民族學院。郭沫若同志為學院題寫了校名。

二、文革時期

這一時期是學院發展的低潮時期。在這個時期,學院各項事業收到了極大的衝擊,教學秩序收到嚴重影響。
1966年6月-7月,陝西省委和西藏工委派出的工作組相繼來到民院。8月12日,學院成立了“文革籌委會”。在這場大批判的浪潮中,學院領導、絕大部分中層幹部和部分教師受到了衝擊,各級組織陷於癱瘓,全院處於無政府狀態。
1968年8月,中央負責人在接見中央學習班西藏班全體成員時,江青提出“西藏民族學院辦在陝西鹹陽是件怪事”,引起了學院民眾的思想混亂。1970年1月23日,西藏自治區革命委員會決定撤銷西藏民族學院。學院領導和大多數中層幹部調離學院,部分財產轉移給了陝西有關部門,給學院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其後不久,自治區又準備恢復西藏民族學院。1971年5月16日,西藏自治區黨的核心小組召開會議,正式作出了恢復西藏民族學院的決定,並決定在西藏林芝建立新校址。從1972年開始,農學專業、畜牧獸醫專業、財會專業、機電專業相繼遷入林芝,形成了陝西鹹陽為總院、西藏林芝為分校的兩地辦學格局。1975年1月,區黨委決定,鹹陽總院各專業不再遷入西藏,總院和分校學生規模均為1500人。1978年5月,西藏民族學院林芝分校更名為西藏農牧學院。

三、改革開放時期

這一時期,是學院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的時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院進入了改革發展時期。學院積極適應西藏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堅持從西藏實際出發,在保持民族高等教育特色的基礎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以教學為中心的軌道上來,積極實現與現代民族高等教育的接軌,使學院的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學院加快了系科調整和專業建設工作。1979年1984年,在繼續辦好語文系、政治系、乾訓部、預科的基礎上,相繼增建了歷史系、外語系、財經系、體育系等。1977年,在藏語文專業開始招收本科生班,1978年,開辦了政治理論專業本科班。1979年,漢語文專業開始招收本科生班,開始了現代高等教育本科教學工作,形成了學院專業教學的基本格局。
1995年,學院召開了辦學歷史具有重要意義的第八次黨代會。大會明確了以教學為中心、以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為出發點的辦學思想,提出了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辦學質量的工作任務,進一步調動了師生員工的辦學熱情,增強了搞好工作的信心。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學院堅持面向西藏、服務西藏的辦學宗旨,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實行多層次、多方式、多規格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擴大生源,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堅持為西藏現代化建設需要服務的指導思想,調整專業結構,創辦新專業,培養高質量的套用性人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師的學歷層次明顯提高;實施改擴建計畫,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辦學條件明顯改善。
目前,西藏民族學院已發展成為一所文理並重,文、理、經、管、法、醫、教育相結合的綜合性現代高等民族學校,現有人文學院、政法學院、財經學院、教育學院、管理學院、新聞傳播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等7個二級學院,體育系、外語系、醫學系3個系。設有中國哲學、中國少數民族經濟、民族學、中國古代文學4個碩士研究生專業,漢語言文學、新聞學、哲學、法學、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歷史學、民族學、檔案學、英語、會計學、統計學、財政學、臨床醫學、體育教育、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廣告學、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人力資源管理等 28 個本科專業和一批高等職業技術專科專業。各類在校生7000多人。學院現有教職工750多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15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4人。他們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學者、全國優秀教師和省區教學能手。學院占地630畝,校園環境幽雅,擁有藏書50餘萬冊的圖書館、功能較為齊全的教學醫院、計算機中心、文科實驗中心、語言實驗室等教學設施。
西藏民族學院聚集了一批優秀的教學和科研人員,他們堅持面向西藏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加強套用研究,突出民族學和藏學研究的指導方針,以教學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學,取得了豐碩的教學、科研成果。1978年以來,學院教師與科研人員共發表學術論文3000餘篇,出版論著、譯著、教材50餘部,獲得國家專利6項,承擔省部級課題83項,獲國家和省部級獎59項。民族學、藏學研究在國內外學術界獲得了良好的聲譽,有的研究領域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學院現出版《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和《西藏高等教育研究》兩種學術刊物。西藏民族學院作為西藏的一個教學科研基地,其科研力量和科研地位日益受到學術界的重視。
西藏民族學院在半個世紀的辦學歷程中,堅持把為西藏培養政治合格、業務過硬的專業技術人才作為辦學的神聖職責,先後為西藏及其它省區輸送了3萬名各類人才。他們中有不少人已成為西藏自治區的區、地、縣級領導幹部,有相當一部分人已成長為西藏各行各業的專業技術骨幹和高級人才。他們在西藏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在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和反對分裂鬥爭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被稱為一支用得上,幹得好,站得穩,留得住的生力軍,學院也因此贏得了“西藏幹部的搖籃”的讚譽。
2003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後,教育部為了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確定復旦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天津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五所部屬院校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對口支援我院。對口支援單位向我院提供了師資、圖書、實驗室、專業等方面的無私援助。
2008年10月5日,學院隆重舉行了建校五十周年慶祝大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向學院建校五十周年表示熱烈祝賀。胡錦濤總書記在賀信中高度概括和肯定了學院建校50年來, 為西藏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的重要貢獻,希望學院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發揚優良傳統,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探索民族教育規律,不斷提高教學管理水平,更好地發揮西藏幹部培養基地的作用,為推動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改善西藏各族民眾生活、促進西藏安定團結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當前,西藏民族學院正在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面向西藏、服務西藏的辦學思路,不斷挖掘潛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走內涵發展道路,力爭把民院辦成特色鮮明的教學型多科性民族大學,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特別是西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更好的優秀人才。

學院歷任領導

歷任黨委書記
學校名稱姓名任職時間備註西藏公學白雲峰1957.7-1958.9王靜之1958.11-19661西藏民族學院王靜之1966.1-1966.5副省級湯化陶1972.4-1985.1王靜之 1973.12-1983.4第一書記尤其翰1985.1-1992.3鄒開華1992.3-1992.11馬英林1992.11-1994.10藏族胡庭平1995.5-1998.7格桑尼瑪1998.7-2000藏族拉 巴2001.11-2006.9藏族

歷任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學校名稱黨委副書記 紀委書記 姓 名任職時間姓 名任職時間西藏公學湯化陶1957.7-1966.1王靜之(兼)1958.8-1965.2王靜之1957.12-1958.11高啟祥1965.2-1966.1西藏民族學院湯化陶1966.1-1966.5高啟祥1966.1-1966.5郭秀坤1972.4-1973.12孟庭竹(兼)1979.7-1983.8魏生吉1972.4-1975.11段致遠1972.4-1976.11韓德貴1975.11-1976.10孟竹庭1979.6-1983.7群 培1983.8-1990.6群 培1987.11-1990.6馬英林1986.12-1990.6玉 熱1990.12-2000. 次旺俊美1992.11-1998.7劉洪順2000-2008.2胡庭平1994.10-1995.5郭務田1992.11-1998.7石俊華1998.7-2008.1劉洪順1998.7-

歷任院長
學校名稱姓 名任職時間備 注西藏公學張國華(兼)1957.7-1968.10時任西藏工委副書記、西藏軍區司令員西藏民族學院張國華(兼)1965.10-1966.5楊東生(兼)1968.9-1983.10藏族 省級巴 桑(兼)1983.10-1986.12藏族 現任全國婦聯副主席 群 培1986.12-1990.6藏族 現任西藏自治區人大副主任 省級馬英林1992.4-1992.12藏族次旺俊美1992.12-1998.7藏族石俊華1998.7-2008.1現任西藏自治區黨校行政學院書記、常務副校長

歷任副院長
學校名稱姓名任職時間備註西藏公學白雲峰1957.12-1958.9王靜之1957.12-1965.10楊東生(兼)1958.11-1965.10時任西藏工委副書記湯化陶1957.12-1965.10沙 克1959.12-1962.10高啟祥1962.10-1965.10西藏民族學院楊東生(兼)1965.10-1966.5王靜之1968.9-1971.101976.10-1972.4徐東里1968.9-1972.4湯化陶1971.11-1983.10郭秀坤1971.11-1973.3軍宣隊高啟祥1972.4-1977.1沈搖斧1972.4-1974.10常志城1972.4-1975.10工宣隊孫 瑞1973.5-1983.10韓德貴1975.11-1976.10工宣隊澤建忠1975.11-1983.101989.8-1994.10吳玉書1979.6-1992.3劉 裕1979.7-1983.8趙樹華1981.1-1986.12次仁頓珠1981.7-1982.10洛桑吉村1983.10-1992.3高光耀1983.10-1994.10孟竹庭1983.10-1984.10多吉次仁1986.12-1990.12金喜生1986.12-1990.12現任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馬英林1987.11-1992.41990.6-1992.4主持工作陳培勤1990.12-1998.7鄧保民1992.4-1999.10石俊華1992.4-1992.121994.10-1998.7胡庭平1992.12-1998.7色決卓嘎1992.12-2000.11格桑群培1994.10-格桑尼瑪1998.7-2000.5喬根鎖2000.9-王學海2001.11-拉 巴2001.12-2006.9李雅君2002.1-2005.7許學德2005.7-

原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題詞原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題詞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帕巴拉.格列朗傑題詞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帕巴拉.格列朗傑題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