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狹頌摩崖

西狹頌摩崖

位於成縣西10公里處魚竅峽中天井山下,俗稱黃龍碑。刻於東漢建寧四年(171年),是漢代書法三頌之一。“惠安西表”篆額,全是漢隸真跡,記載武都太守李翕率眾開天井道政跡。是古代摩崖石刻碑之珍品,字型清晰,筆觸遒勁,結構美觀,刀法有力,為書法之瑰寶,在國內外書法界和史學界享有盛譽。碑下有一潭,水呈黃色,相傳有黃龍自潭底飛出,因名黃龍潭。這裡青山對峙,一泓中流,群潭如珠,短瀑相接,懸崖絕壁上,古棧道足跡猶存。沿途還有耿勛碑、桃花碑等摩崖石刻二十多處。溝口存有李可染《西峽頌》碑題。 《西峽頌》摩崖碑高220厘米,寬340厘米,碑額為“惠安西表”四個篆刻字,正文陰刻12行,385字。主要記述了李翕生平及屢任地方行政長官之卓越政績,以及其率民修通西狹古道,為民造福之德政。碑刻字為漢隸,每字9至10厘米見方,結構方正,筆劃舒展平穩,筆峰遒勁有力,獨具風格。碑文和書法均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和臨摹鑑賞價值。在國內及日本等國掀起了《西峽頌》研究熱,碑上陽刻小字題名12行,142字,與正文書法風格相同,皆系當時成縣人仇靖所撰刻。

位於成縣西10公里處魚竅峽中天井山下,俗稱黃龍碑。刻於東漢建寧四年(171年),是漢代書法三頌之一。“惠安西表”篆額,全是漢隸真跡,記載武都太守李翕率眾開天井道政跡。是古代摩崖石刻碑之珍品,字型清晰,筆觸遒勁,結構美觀,刀法有力,為書法之瑰寶,在國內外書法界和史學界享有盛譽。碑下有一潭,水呈黃色,相傳有黃龍自潭底飛出,因名黃龍潭。這裡青山對峙,一泓中流,群潭如珠,短瀑相接,懸崖絕壁上,古棧道足跡猶存。沿途還有耿勛碑、桃花碑等摩崖石刻二十多處。溝口存有李可染《西峽頌》碑題。 《西峽頌》摩崖碑高220厘米,寬340厘米,碑額為“惠安西表”四個篆刻字,正文陰刻12行,385字。主要記述了李翕生平及屢任地方行政長官之卓越政績,以及其率民修通西狹古道,為民造福之德政。碑刻字為漢隸,每字9至10厘米見方,結構方正,筆劃舒展平穩,筆峰遒勁有力,獨具風格。碑文和書法均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和臨摹鑑賞價值。在國內及日本等國掀起了《西峽頌》研究熱,碑上陽刻小字題名12行,142字,與正文書法風格相同,皆系當時成縣人仇靖所撰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