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人操蛇托座和上角構件

西漢人操蛇托座和上角構件

此展品為西漢時期文物。人操蛇托座是屏風下面的摺疊構件,共兩件。托座分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是一個曲尺形的構件,用來套合屏風,下半部分是一個越族大力士和五條蛇的形象。現收藏於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文物介紹

結構分上下兩部分:上半部為兩個大小相同的扁長方套筒組成的活頁,可作90度展開,為屏風右翼障的下轉角構件。下半部為力士托座,取自“越人操蛇”的傳說。力士身著右衽褐衣,短褲,跣足。兩眼圓瞪,眼珠外突,口咬一兩頭蛇。雙手操蛇,雙足跪坐夾蛇,五條蛇相互絞纏,玲瓏通透。是兩千多年前越人抓蛇吃蛇形象的再現。原通體鎏金,並有黑漆繪線,現僅留斑點。

流傳歷史

坐落於解放北路象崗山上的南越王墓是西漢早期建都番禺的南越國第二代王,秦統一嶺南的將領趙佗之孫,自稱文帝的趙眛的陵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墓於1983年偶然發現。因蓋省政府宿舍樓剷平象崗山,發現陵墓隱蔽在山下20米深處。全墓由750塊大石砌建,分前朝後寢兩部分,共7室,由兩道石門隔開,各室有各自的功能。

經過數年挖掘,現已出土珍貴文物1000多件(組),有15位殉葬人。墓中出土文物尤以銅器和陶器最具南方越族文化的特色。其中的人操蛇屏風銅托座--對,是漆木屏風左右翼障的下轉角構件。下部以越人口銜、手抓、腳夾5條相互絞纏的蛇為造型,紋飾玲瓏通透。

文物研究

蛇是古代越人崇拜的圖騰,由此可見這是一件有地方特色的器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