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洱河梯級水電站

首先建設的是四級電站,於1958年10月開工。 最後建設的是三級電站,於1980年12月竣工。 西洱河二級水電站為引水式電站,利用水頭121m,電站裝機50MW。

概述

西洱河位於雲南省大理,是洱海的泄水通道,洱海為雲南三大高原湖泊之一,常年湖水位1973 sm時,湖面面積 250 kmZ,總容積31.6億m3。西洱河出洱海流經下關、 漾醉等地,注人栩滄江支流漾醉江。河道大多穿行於深山峽谷之間,岸坡陡峻.水流湍急,落差集中,具有修建水電站的優良條件。河道全長23km,天然落差約610m。分4級研發,均為引水式電站,共利用落差608m,利用率為99.7%。總裝機容量255MW,多年平均年發電量合計9.03億kWh。
西洱河梯級水電站由昆明勘側設計研究院規劃設計,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四工程局施工。梯級水電站由4級電站組成(見圖),均為引水式開發,共利用落差6o8m,利用率為”7寫。總 裝機容t 255 MW,多年平均年發電黃設計為n.07 億kwh,後經覆核為9.03億kwh。首先建設的是四級電站,於1958年10月開工。最後建設的是三級電站,於1980年12月竣工。

西洱河一級水電站

西洱河一級電站位於距大理市11km處,下關市下游約10km 處。利用洱海水利工程資源發電,電站始建於1972年1月,在1979年10月1日建國三十周年國慶發電,裝機容量3 ×35MW。西洱河一級水電站位於.首部樞紐位於下關湖盆地邊緣天生橋處,壩型為潛孔式攔河閘,引水隨洞布里在河道右岸,洞徑4.3~ 5.6m,長817l m,末端設有直徑4 sm、高76m的 雙室式調壓井.設計水頭220m,最大水頭245m,最小水頭208m,最大引流量57m3/ s。廠房為混合式地下廠房,裝有3台單機 容量35 MW的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設計年發電量4.4億度,輸電容量2 ×120MW,220kV輸電線一回,與下關變電站相連,110kV輸電線兩回,分別與二、三級電站相連,是滇西地域重要的中心環節電站。工程於1972年 1月開工,1979年12月第一台機組發電,1980年12 月竣工。
水電站位於雲南省滇西重鎮——大理市西洱河畔,東距市區11公里,有壓引水隧洞長達8.2公里,最高水頭245米,是國內首次利用天然淡水湖泊——洱海作為多年調節水庫的西洱河四個梯級水電站中的第一級水電站。廠房設在十分隱蔽的地下窯洞裡,裝機容量10.5萬千瓦,占西洱河四個梯級水電站總裝機容量25.5萬千瓦的41%。不僅是西洱河四個梯級中的主力水電站,而且是雲南省滇西電網中的重要樞紐電站。
水電站由水電昆明勘測設計院設計,水電三局二處承建。主體工程於1972年5月開工,由於受“文革”的干擾和影響,曾兩度被迫停工。1978年8月,雲南省電力局組織水電一處、水電二處、水電安裝處“大會戰”,使水電站搶在預定的日期發電。這時有些輸電線路等掃尾工程還沒結束,但爭取在建國三十年國慶這一光輝節日發電,本身就注定了水電站未來的輝煌歷史。三十年來的發展歷史足以證明當時的決策是英明的。

發展歷程

這座水電站所走過的歷程,恰好與改革三十年同步。這是歷史的安排。當初抱定為國增輝的西洱河一級水電站,三十年來,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指引下,在上級黨委和行政的領導下,堅持開拓創新,在改革發展中前進。
水電站在投產發電前期,處於粗放經營狀況。由於設備質量、人員多且複雜等問題,不安全事故頻繁發生,發電量較少。1982年企業整頓,水電站理順了生產工作秩序,各項生產工作走上正軌,安全天數連續上升,發電量才逐步增多。1985年,實行廠(局)長四年任期制,對水電站推行經濟責任制承包,安全生產得到了保證,發電量有所增多。隨著生產工作發展,水電站人員逐漸增多,最多的1988年已達到了145人,運行由四班三運轉改為五班四運轉,人均發電量沒有大的增長。但是,長期以來,為電力系統培養輸送了大批人才,其中:中級職稱以上技術人才50多人,高級職稱以上技術人才近20人;鄉科級以上近40人,副縣處級以上6人,正縣處級以上4人;有1人還被表彰為全國勞動模範。
後來,從1993企業第一輪“三改”開始,水電站以改革為動力,加大員工“一專多能”的培訓力度,實現了水機無人值班,精減了部分人員。在全廠(局)率先走出了一條機電合一的新路子。長周期安全紀錄不斷刷新,生產力有了初步發展。跨入二十一世紀,水電站設備更新、技術改造非常之快。2001年計算機集控自動化改造結束。隨後,發電機、主變及線路保護改為微機保護,輔助設備全部達到自動化。到2004年,水電站全面實現計算機集中監控,正式實施無人值班少人值守,運行由以前的五班四運轉改變為兩個大倒班,大量壓縮編制,富裕人員開始分流到廠(局)屬其他單位。
水電站發展到今年的企業第六輪“三改”,人員又從第一輪“三改”時的126人精減到現在的26人,技術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雖然工作量有所增加,安全生產壓力增大,但水電站(廠)年年與班組簽訂安全目標責任書,實行經濟責任制考核與崗位動態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人的潛能,保住了安全生產,人均發電量逐步成倍增長,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

輝煌業績

水電站1979年國慶投產發電不久,於1980年4月20日22萬千伏電壓系統正式併入滇中電網後,西洱河電廠一舉跨入雲南電力系統“三大電源”的行列,充分開發和利用了洱海這一豐富的水力資源,使古老的洱海煥發了青春,為雲南省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同時,也為瀾滄江水電開發創造了必要條件。 經過長期不懈地艱苦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難,闖過了道道難關,曾創下過2000天、3000天、4000天安全紀錄,打破了5000天安全紀錄。並實現了5238天安全發電歷史最高紀錄,在全國同類型水電站中罕見。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30日,整整三十年一共發電約 93.6億千瓦時,年平均發電量達 3.113億千瓦時,其中1993年發電量突破5.116億千瓦時,超過設計年發電量4.4億千瓦時的116%,創造了年發電量歷史最好水平,還在“西電東送”中立新功,取得了輝煌的業績,為國增了光添了彩。
這座水電站從構想、勘測、設計開始,又從正式修建到三台機投產發電、兩台主變及其一條220千伏、兩條110千伏輸電線路併網運行,伴隨著的設備更新、集控自動化改造,並經過企業整頓、六輪“三改”,發展到今天,三十年創造出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鑲嵌在祖國雲貴高原上的這顆明珠——西洱河一級水電站始終放射出璀燦的光芒,一座歷史的豐碑在西洱河畔巍然屹立。無不凝聚著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呵!我想,水電站的光輝歷史,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西洱河二級水電站

西洱河二級水電站為引水式電站,利用水頭121m,電站裝機50MW。 首部樞紐位於一級水電站廠房下游約10Om處,攔河壩為混凝土重力壩。進水口 設於右岸壩內,後接22m長的鋼筋混凝土明管,然後 於壩址下游26m處進入有壓引水隧洞,洞長2184m, 內徑4.3m。設計水頭109m,最大水頭121m,最小水頭101sm。地麵廠房內裝有4台單機容量為12.5 MW的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該電站於1972年5月開工建設,1978年7月1日第一台機組發電,1980年12月20日竣工,全部機組投產至今已運行29年。

西洱河三級水電站

西洱河三級水電站首部樞紐位於二級水電站尾 水梁出口下游230m處.攔河壩為鋼筋混凝土閘壩。進水口布置在右岸,下接引水隧洞,洞長3266 m 潤徑 4.3m,末端設有帶上室回筒式調壓井.設計水頭101 m,最大水頭120m,最小水頭97 m.地麵廠房在大合 江村上遊河邊,距二級水電站廠房5 km,裝有4台單 機容量為12.5 MW的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工程於 1980年開工,1987年一。月第一台機組發電,1988年 12月竣工。

西洱河四級水電站

西洱河四級水電站為西洱河四個梯級電站的最後一個梯級電站,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縣境內,壩址以上流域面積2609km2,多年平均流量28.9m3/s,多年平均徑流總量9.12×108m3,水庫校核洪水位1489.23m,正常蓄水位1488.9m,死水位1484m,水庫總庫容20×104m3,為日調節水庫。電站為引水式開發,裝機容量50MW。廠區樞紐位於西洱河與漾濞江交匯處,位於320國道對岸,西洱河河谷內。
水電站攔河壩位於大合江村附近,為混凝土重力壩。引水隧洞布t在左岸,洞長196om, 洞徑4. 3m,末端設有帶上室圓筒式調壓井。設計水頭 logm,最大水頭122m,最小水頭100 m 地麵廠房 位於西洱河下游,漾協江左岸河灘上,距三級水電站廠 房約3km,裝有4台單機容t為12.SMW混流式水 輪發電機組.工程於1958年10月開工,1961年停工, 1966年復工,1971年12月第一台機組發電,1972年竣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