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抗日青年團

1938年10月,日軍在廣東惠陽大亞灣登入,廣州、佛山、三水相繼淪陷,1938年11月17日,日寇進犯金利各鄉村。中共高要縣工作委員會為了爭取更多的國民黨官兵、地方官員及人民大眾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組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縣工委深入社會各階層,宣傳發動民眾,多方徵集意見,研究決定成立“西江抗日青年團”, 決定由國民黨護雷大隊長王韜當團長,峽下各鄉鎮頭目都表示支持。
1939年3月,縣工委在水坑舉行 “西江抗日青年團”( 簡稱西青團)成立大會,同時也是抗戰動員會,參加大會的有近萬人。到會的有國民黨駐軍的師長,政治部人員,護雷大隊隊長,峽下各鄉鎮鎮長。縣工委領導唐章、師政治部負責人、護雷大隊隊長都分別講話,體現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偉大力量,抗日救國的熱潮在峽下城鄉迅速掀起。西青團成立後,迅速發展壯大,總人數達600餘人,團總部設在原後瀝文明書院(建國後改為後瀝國小)內,西青團團長王韜,副團長丁鑒成(護雷小隊隊長,中共黨員),總幹事蘇佩瑜、唐章(兩人均是中共黨員)。下設桃溪分團,分團長何藻燕,沙浦、典水分團,分團長馮麟祥,後瀝、水坑分團,分團長謝澤文,院主、蓮塘分團,分團長謝日紅。在西青團的統一指揮下,各分團自已組織軍事訓練,在各轄區內一方面警戒巡邏,監察日軍動向,防止日軍進犯;另一方面維持社會治安,協助廣東省救濟隊接濟難民。
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西青團總部成為了民眾抗日的指揮中心,是維持社會治安的主力軍,在抗日救亡運動中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