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弗里德·埃德斯特隆

西格弗里德·埃德斯特隆

西格弗里德·埃德斯特隆(Sigfried Edstrom,1870.11.21-1964.3.18),1870年11月21日生於瑞典的哥德堡,國際奧委會第4任主席,瑞典體育活動家。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西格弗里德·埃德斯特隆先後就學於哥德堡的查爾默工科大學和瑞士蘇黎世綜合工藝學院。畢業後曾任瑞典電力公司經理,1934年成為該公司董事長。他在大學時就以16秒4創150米短跑的瑞典紀錄。1901-1903年任瑞典業餘田徑協會主席。1903年建立瑞典全國體操和體育協會並任主席,直至1940年。他曾多次率瑞典田徑代表隊參加1906-1936年間的國際比賽。他是1912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第5屆奧運會和1932年在洛杉磯舉行的第10屆奧運會的組織者。1912年第5屆奧運會時,經他倡議成立了國際業餘田徑聯合會,並被選為主席,一直到1946年。1920年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1921年當選為執委,曾擔任1921年在洛桑和1925年在布拉格舉行的兩次奧林匹克代表大會的主席。1931年任國際奧委會副主席。1942年在巴耶-拉圖爾逝世後任臨時主席,1946年當選為正式主席。1952年離任後成為國際奧委會名譽主席。

埃德斯特隆還是瑞典體育活動家,在大學時代就喜愛田徑運動的短跑及划船等,曾創瑞典國家短跑紀錄。自1906年起至1936年先後擔任瑞典奧運代表團7次團長職務。20世紀20年代初,作為瑞典體育運動領導人之一,他積極參與了籌備1912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第5屆奧運會。運動會期間,他倡議成立國際業餘田徑聯合會,並被選為該聯合會的第1任主席,直到1946年卸任。在此期間於1920年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1921年任執行委員,1931年任副主席。1942年巴耶一拉圖爾去世後任代主席。1946年當選為國際奧委會正式主席。

埃德斯特隆是國際奧委會的第4任主席,在位時間是1946年一1952年。1952年國際奧委會第48屆全會上,已屆83歲高齡的埃德斯特隆提出辭職。得到了全會的批准。退休後,任名譽主席。1964年3月18日病逝於斯德哥爾摩。

愛好體育

埃德斯特隆從事的是技術職業,但他始終與體育有著密切的聯繫。1891年,埃德斯特隆創下了150米跑的世界紀錄。當時100米還沒有世界紀錄,否則,他的100米成績也一定是世界紀錄。除了田徑之外,他還愛好賽艇和摔跤。1900年從蘇黎世回到哥德堡,他擔任了瑞典的田徑聯合會主席。不久後,他又參與組建了瑞典全國性的體育與體操協會,並且一直到1940年擔任其領導人。

1912年,埃德斯特隆組建了國際田聯,擔任第1任主席。北歐人性格中的嚴謹成分,使得他一直致力於體育的規範化、標準化。在他任國際田聯主席期間,他領導制定了跑道的分道原則和投擲圈的標準。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他還對世界田徑競賽規則的不一致進行了規範化處理。

投身奧委會

。1912年,埃德斯特隆協助斯德哥爾摩奧運會組委會主席巴爾克成功地主辦了該屆奧運會,並從此與奧林匹克運動結下了不解之緣。1920年,他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他為制定奧運會比賽項目作了大量工作。國際摔跤界和舉重界按照他的建議成立了國際聯合會。同年,他還組建了瑞典國家奧委會,並擔任了參加安特衛普奧運會的瑞典代表團的團長。

國際奧委會主席顧拜旦對他的工作十分滿意。他的嚴謹和生活中的熱情、靈敏和鐵腕,對他的事業幫助很大。1921年,顧拜旦任命他為國際奧委會執委。1931年,他升任國際奧委會副主席。1942年,巴耶一拉圖爾去世之後,他開始任代主席,主持國際奧委會的全面工作。

1945年,主持國際奧委會工作的副主席埃德斯特隆,未等戰爭硝煙散盡,便於8月24日在倫敦召集了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會議,當時前去參加會議的僅有美國的布倫戴奇和英國的阿貝德勳爵,由於戰爭原因6年沒有開會的國際奧委會,面臨自然減員和因政治因素而減員的組織不健全的局面。為了領導奧林匹克運動,國際奧委會急需得到人員的補充。

1946年9月4日至6日,國際奧委會在洛桑舉行了第40屆全會,26名委員出席,會上增補了13名新委員,埃德斯特隆當選為國際奧委會正式主席。

1946年的國際奧委會洛桑全會,還決定1948年在英國的倫敦舉辦第14屆奧運會。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第12屆和第13屆奧運會都未能舉行。當時幾乎被炸平的倫敦創傷未愈,準備時間又不到兩年,第14屆奧運會能如期舉行嗎?人們普遍持悲觀態度。剛上任的國際奧委會主席埃德斯特隆,也不由得擔憂起來。

埃德斯特隆及時與英國方面通報了信息。對此,英國人沒有多說廢話。他們立即成立了奧運會組委會,集合起一支特別能幹的隊伍,開始了腳踏實地的苦幹。

根據客觀條件,英國人決定充分利用現有的場地,不修奧運村,將運動員安置在軍營、學校,甚至私人家中,而將主要精力集中在修建奧林匹克體育場及游泳池上。當時,市場上食品奇缺,許多參賽隊只好自帶飲食,各國也向倫敦奧運會組委會捐贈了一批食品。兩年之內,英國人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和熱情完成了1948年奧運會的準備工作——現代體育的搖籃英國,像1908年臨時從義大利手中接過奧運會一樣,再一次在關鍵時刻拯救了奧運會。

1948年7月29日下午,由12000人組成的合唱團在溫布利體育場唱起了聖歌。英王喬治六世、英國首相艾德禮、國際奧委會主席埃德斯特隆出席了開幕式。隨著劍橋大學學生馬克點燃奧運聖火,倫敦奧運會如期勝利舉行了!埃德斯特隆的心總算踏實了。

對於戰敗國參賽問題,以埃德斯特隆為首的國際奧委會,表現出了比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做法更為寬容的態度:義大利、奧地利獲準參賽,僅有兩大戰爭元兇國德國和日本被擋在門外。

本屆奧運會閉幕後,國際奧委會主席埃德斯特隆寫給倫敦奧運會組委會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信中寫到:從成功的開幕式到動人的閉幕式,這屆奧運會進行得圓滿成功。當82000人在閉幕式上放聲高唱“讓我們歡樂”時,我的眼淚幾乎要流出來了……許多人也都要落淚了。整整12年之後,奧運會終於又重新開始了自己的追求,這是無可比擬的盛會!我以國際奧委會和全體參賽者的名義,向英國致以衷心的感謝,向組織者們表示誠摯的祝賀!

在埃德斯特隆任國際奧委會主席期間,奧運會上還有一個重大的變化,即:蘇聯人正式步入奧運賽場。

社會評價

從歷史的角度看,俄國自沙皇時代就不重視奧運會,從譏笑1896年的雅典奧運會,到派上3至5人參加早期的奧運會,俄國始終沒在奧運賽場上發揮過重要作用。

俄國十月革命之後,由於急於解決國內的問題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新生的蘇聯一直沒有參加奧運會。除這些客觀因素之外,還包括主觀上的因素,蘇聯認為奧運會屬於資產階級體育項目,從1920年到1945年,蘇聯一直在致力組織一個與奧運會抗衡的運動會。此外,當時的蘇聯仍不重視體育成績和紀錄,而更重視對運動員的思想教育。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當時特定條件下這樣去認識奧運會是積極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分裂為兩大陣營。蘇聯和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一起,構成東歐國家集團,蘇聯成為這個集團的首領。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奧運會的不斷完善,昔日對體育不感興趣的蘇聯國家領導人開始關注奧林匹克運動,他們認識到奧運會是一個重要的國際舞台,等到有朝一日實力強大之後再登上這個舞台,同西方資本主義陣營進行較量。因而可以說,蘇聯在等待著自己競技體育事業的迅速發展;而以埃德斯特隆為首的奧林匹克世界,也為擴大自己的影響而在期待著蘇聯人的加盟。

蘇聯的迅速加盟得益於東歐各國的先期行動。1948年,過去一直是奧運會積極參加國的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仍然決定參加 1948年倫敦奧運會。其後,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也決定參加 1952年的赫爾辛基奧運會。1949年10月7日建國的民主德國在1951年初成立了國家奧委會,並於1951年4月22日向國際奧委會遞交了入會申請。

在東歐各國紛紛決定參加奧運會的情況下,蘇聯感到十分被動。1951年4月23日,即民主德國奧委會向國際奧委會遞交申請並立即得到承認的第2天,蘇聯人從莫斯科向洛桑的國際奧委會發出電報,請求國際奧委會承認蘇聯國家奧委會。以埃德斯特隆為首的國際奧委會非常高興。兩周之後,國際奧委會第45屆全會在維也納爽快地批准了蘇聯的申請——奧林匹克世界歡迎蘇聯!

蘇聯是否在獲得國際奧委會的承認就立即參加奧運會呢?人們猜測很多。

敏感的國際奧委會芬蘭委員——赫爾辛基市長兼赫爾辛基奧運會組委會主席馮·弗倫克爾男爵,及時地看清了蘇聯的意向。他不失時機地與蘇聯接觸,反覆動員蘇聯立即參加赫爾辛基奧運會,直到蘇聯派出了295人的龐大代表團為止。

蘇聯代表團人數最多,成績也不錯:第1次正式參賽就獲得金牌22枚、銀牌30枚、銅牌19枚的好成績,僅次於奧運會霸主美國隊。

蘇聯隊的參賽,使得芬蘭人舉辦的奧運會具有了格外的重要意義——未來世界體壇霸主從芬蘭灣登入。從此,美國在奧運賽場上的壟斷地位被打破,奧林匹克運動從此進入嶄新的歷史階段。這大概是奧林匹克運動在埃德斯特隆時代最大的變化吧。

1952年奧運會是奧運史上的里程碑,這不僅是因為蘇聯人重新回到了奧林匹克世界,新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派隊參加該屆奧運會的訊息,同樣給世界以震動。

以埃德斯特隆為主席的國際奧委會,不知是片面地遵從了《奧林匹克章程》,還是受到支持台灣的國際分裂勢力的干擾,故意歧視新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以至於新中國參加這屆奧運會的經歷曲折而離奇。

按照《奧林匹克章程》的規定,一個國家一般只有一個奧委會被國際奧委會承認。但當時中國的實際情況是:舊中國的“全國體協” 已隨著“蔣家王朝”逃至台灣省,而失去其代表能力,已不可能行使代表全中國人民及國家的“中國奧委會”的權利。而在1949年10月下旬,新中國就在繼承原“全國體協” 的基礎上,改組建立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對外代表中國的國家奧委會。按正理,國際奧委會應立即根據中國的變化,將新中國的“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作為中國的國家奧委會給以承認,並正常參加奧林匹克運動的一切活動,當然包括參加奧運會。可遺憾的是,事實卻不是這樣。

1952年2月,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中國奧委會)就宣布:中國將派出運動員,參加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的第15屆奧運會。然而,以埃德斯特隆為主席的國際奧委會卻逆潮流而動,拒不邀請我國參加。為此,中國奧委會秘書長榮高棠致電埃德斯特隆,申明我正義立場和要求。最後在芬蘭朋友的支持下和國際輿論的壓力下,國際奧委會終於在奧運會開幕的前兩天,遲遲作出了邀請中國運動員參賽的決定。等我國接到邀請電函,已是開幕的前一天的晚上了。這可能是埃德斯特隆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當時,中國政府和中國奧委會,並未在國際奧委會的刁難面前退卻,他們心胸開闊,目光遠大,作出了即使遲到了也要參加的決定。結果,中國運動員日夜兼程,等趕到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時,16天的奧運會已經進行11天了!這可能是奧運會歷史上參加者遲到的最高紀錄了吧。

在赫爾辛基奧運會期間,埃德斯特隆還曾刁難過董守義先生。當時董守義先生是國際奧委會委員,在奧運會舉行的國際奧委會會議上,做為奧委會最高領導人,儘管以前多次在一起開會,彼此之間很熟,他還故意刁難說:你認識我嗎?你認識在座的各位嗎?這種歧視性的質問,遭到董守義先生的嚴詞回擊,弄得雙方很不愉快。這大概為以後布倫戴奇對新中國的態度產生直接影響是不無關係的。

生平大事記

·1870年11月日埃德斯特隆出生於瑞典的哥德堡。

·1891年埃德斯特隆創下了150米跑的世界紀錄。

·1900年在哥德堡任當地電車公司的經理。

·1903年升任瑞典電器協會主席。

·1906年起至1936年先後擔任瑞典奧運代表團7次團長職務。

·1912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第5屆奧運會期間,他倡議成立國際業餘田徑聯合會,並被選為該會的第1任主席,直到1946年卸任。

·1920年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

·1921年擔任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

·1931年擔任國際奧委會副主席。

·1942年巴耶一拉圖爾去世後任代主席。

·1946年當選為國際奧委會正式主席。

·1952年國際奧委會第48屆全會上,已屆83歲高齡的埃德斯特隆提出辭職,得到了全會的批准。退休後,任名譽主席。

·1964年3月18日病逝於斯德哥爾摩。

歷任國際奧委會主席

姓名 國籍 任期 簡介
澤麥特里烏斯·維凱拉斯 希臘 1894—1896 詩人和語言學家,國際奧委會首任主席
皮埃爾·德·顧拜旦 法國 1896—1925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創始人,史學家
亨利·德·巴耶·拉圖爾 比利時 1925—1942 社會活動家和奧林匹克運動積極支持者
西格弗里德·埃德斯特隆 瑞典 1942—1952 曾是田徑運動員,體育活動家
艾弗里·布倫戴奇 美國 1952—1972 曾任美國田徑協會主席和美國奧委會主席。
麥可·莫里斯·基拉寧 愛爾蘭 1972—1980 愛爾蘭記者、體育活動家。
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 西班牙 1980—2001 曾任西班牙冰球隊隊長、西班牙奧委會主席
雅克·羅格 比利時 2001—2013 曾任歐洲奧委會主席
托馬斯·巴赫 德國 2013年9月— 德國奧林匹克體育聯合會名譽主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