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廣西]

西林[廣西]

110米,高19.25米,頂寬2長。 壩長150米,高20米,壩頂寬5米。 水源頭左上方約200米的山腰,有一個大岩洞。

介紹區位

西林西林
西林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最西端,地處桂、滇、黔三省(區)結合部。全縣面積3019.58平方公里,占廣西總面積的1.28%,人均擁有土地面積37畝,耕地總面積24.79萬畝,人均耕地面積1.97畝。全縣有9鄉2鎮93個村,總人口12.7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1.56萬人,有壯、漢、苗、瑤、等14個民族,少數民族占全縣人口的90%,享受民族自治縣待遇。

西林有近四千年的歷史。秦屬句町王國,東晉十六國及南朝時期置西平縣,北朝至隋屬南寧州,唐屬黔中道(今貴州)黔州所領。清康熙四年(1665年)得名“西林縣”。民國沿稱至今。

氣候與資源

西林西林
西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9.1攝氏度,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年均日照1612小時,全年無霜期350天以上。地形、地貌主要以土山為主,土壤以山地紅壤為主,類型有水稻土、紅壤、黃壤、石灰土、沖積土等5類,土層具疏鬆、深厚、潮濕、肥沃的特徵,土質肥沃,易於耕作,適宜多種作物和林木生長。境內溪河密布,有大小河溪295條,分屬南盤江水系和右江水系。主川馱娘江,穿越縣城而過,流經3個鄉鎮,貫經縣域長143公里,水能開發量2.5萬千瓦,此外,流量較大的江有南盤江清水江西洋江四江共貫經縣域長233公里。

西林縣物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有輝銻礦、水晶礦、磷礦、鎂礦、黃金、大理石、冰淵石等;林木品種繁多,全縣宜林面積20.72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8.58%,森林覆蓋率達68.45%。用材林有杉木、松木、毛竹、楠竹、麻竹等,經濟林有油桐、油茶、板栗、核桃、山楂、八角等等,有油桐、油茶、山楂、烤姜、薏谷、烤菸、茶葉、靈芝、山藥、何首烏、土茯芩等較大宗土特產品。西林水牛是全國13個地方水牛良種之一,麻鴨、烏骨雞為本地優良家禽品種,馳名區內外。王子山白毫茶是部優產品“茉莉白毫茶”的主要原料,遠銷德國、摩洛哥等國家。此外,鷹嘴龜、山瑞、水魚(甲魚)被譽為“西林三珍”。

西林縣山清水秀,風光秀麗,旅遊資源豐富。有高峽平湖——萬峰湖景區,它與馬嶺 河峽谷、萬峰林三位一體有機連結成為一條黃金旅遊線。有、水江、八萬水源洞、周邦洞 群、那勞岑氏建築群、古商埠達下、古鎮火柴等,還有震驚中外的古句町國古蹟銅棺、銅鼓古蹟銅棺、銅鼓等人文景觀。

交通運輸

西林西林
省道20331線是交通運輸的主幹線,橫貫縣境東西,往東與百盤公路相接,往西與雲南廣南、羅乾互連,往北與隆林縣貫通達貴州興義市。全縣11個鄉鎮有93個村通公路,總長 817.5公里。全年客運量74萬人次,貨運量20萬噸。

經濟建設

西林西林
農業

西林地處慎、黔、桂三省(區)交界處,是典型的山區林業縣,發展糧食生產是建國以來歷屆縣人民政府的主攻方向。

八素水庫位於者窮鄉東北 6公里。是全縣諸水庫中較大的一座,壩高 20米,壩頂長17 8米,寬 3米,有效庫容 98萬立方米,水面面積10公頃(150畝),灌溉64.67公頃(970畝),水能儲藏量18千瓦。

媽篙水庫位於老窮鄉北部 8公里壩長 80米,壩高 22米,壩頂寬 4$。那哈水源保護區為水庫的主要水源。正常蓄水量 105萬立方米,水面面積匕公頃,水最深處 10米,可灌溉農田64.67公頃(970.05畝)。

八橋水庫位於西平鄉八橋村邊。壩長 110米,高19.25米,頂寬2長。水庫集渭社、八表、渭華 S條溪水。正常蓄水量為105.7萬立方米,最深16.5米,灌溉面積120公頃(1800畝)。
龍潭水庫位於那位苗族鄉。壩高23.5米,長78米,頂寬3米。水面面積26.4公頃(396畝),水最深達22米,灌溉面積 120公頃( 1800畝),同時供那佐電站發電用水。
羅雄水庫位於馬蚌鄉。壩長150米,高20米,壩頂寬5米。蓄水量115萬立方米,水面面3.3公頃(50畝),灌溉面積120公頃(1800畝)。
央達水庫位於者窮鄉。壩長 179米,。壩高 19米。蓄水量 125fi立方米。水面面積10公頃( 150畝),灌溉面積 144公頃( 2160畝)。
龍灘排洪道位於弄汪鄉。全長8600米,深3米,寬1.5米,其中隧道長 86米,隧洞高2米,寬3米。排洪流向自東而西,流向雲南省廣南縣的龍地穴、者山氣等地。
還有電灌設施共76處,灌溉水田達 190公頃( 2850畝)。
重工業
西林縣重工業主要是建材和有色金屬工業。建材業有西林縣水泥廠和正在興建的縣糧食局建材廠。西林縣水泥廠於1975年建成投產,1987年經技術改革後年產 425號普通水扼5000噸。1993年5月,又在距縣城論里的周邦河口將老水泥廠的一個生產點擴建為能生產4.4萬噸水泥的分廠,可在 1995年底建成投產,預計年創產值可達500萬元。
有色工業企業有礦產開發公司、銻冶煉廠、銻礦選廠、鐵合金廠、活性炭廠等。銻礦及銻冶煉是西林工業的支柱。為挖掘工業潛力,進一步開發銻礦產品,西林縣礦產開發公司在柳州物化勘探大隊、廣西地質二隊的協助下,作了大量的地質勘探工作並加強採掘。
1986年以來,西林縣先後創辦了銻冶煉廠、銻礦選廠和銻白車間。銻礦選廠生產的70%純硫化銻精礦的質量標號較高,曾獲廣東省人民政府的除砷技術進步獎,其選礦回收工藝達90%以上。銻白車間生產的銻白質量上乘,被鑑定為國際特級產品,並批量打入國際市場。這三個廠在 198啤分別生產優質精銻 315噸、銻礦 884噸、硫化銻粉精礦621噸。
目前,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正積極目除技術,勘探和開發黃金、銻礦,前景看好。

輕工業
西林縣酒廠一 1970年建廠,主要以本地特產黃精、靈芝分別與大米酒配合泡製成黃精酒、靈芝酒等滋補飲用酒。這兩種酒酒質優良,清醇爽口,具有多功能滋補效果。
西林縣果脯廠—1986年興建。所產的山楂果脯系列產品很受市場歡迎。
目前西林縣共有鄉鎮集體、股份制、私營企業共2591個。近年,人民政府積極幫助企業依靠科技提高產品質量,發展了一批科技型企業,並實行重點投入,重點扶持政策,使鄉鎮企業的發展速度與經濟效益同步增長。古障茶葉加工廠和古障油桐榨油廠是鄉鎮企業中效益較好的廠家。
林 業
林縣到處是土山土坡,氣候溫潤,發展林業有優越的條件。全縣林業用地占縣境總面積的 81%,現有森林153.22萬公頃(229.83萬畝人占全縣總面積的50.75%,森林蓄積量730.32萬立方米。近年來林業收入是縣財政收入的大頭,縣林業稅收占縣財政收入的40%。
多年來,縣人民政府就把封山育林、造林滅荒列為全縣直至20世紀末的“綠色希望工程”,動員全縣人民大興林業,大辦林場。也鼓勵各方人士投資或集股辦林。
經濟林主要有油桐、油茶、八角、紫膠、山植、板栗以及各種水果林、竹林、栲膠等。1994年油桐面積5181公頃(77727畝),油茶麵積 280.5公頃(3349.5畝),其他如山杏子、板栗、核桃、柑桔等面積280.5公頃(4207.5畝)。
在縣境西南部,有自然生長著的、呈原始生態並列入國家一級保護的古珍稀植物、被稱為“活化石”的樹該,又名桫欏。
樹幹較大的直徑有20~30厘米,高 10多米,狀似棕櫚,樹葉長在頂端,對長1米多,如鳳尾羽毛分裂狀。它是和恐龍同時期的史前植物,世界上現存已不多,是研究古地理學。古生物學以及自然環境生態、氣候變化等重大科學課題的難得的活標本。
在營林過程中,縣裡十分重視林種結構的調配,注重林業長、中、短效益的結合,既營造杉、松等用材林,又發展水果、油桐、油茶、杜仲等經濟林帶,向名、特、優營林規模推進。

名鄉名鎮

八達鎮,即縣城,位於縣境中段的馱娘江邊,北接隆林各族自治縣,東鄰普合苗族鄉,南界雲南省廣南縣,西連者窮鄉。 面積370.65平方公里,人口24515人,有壯、苗、漢、彝等民族。轄八達、旺子、七星、花貢、壩林、壩弄、周邦、龍堡、那卡、木呈、土黃、坡皿12個村公所,84個村民委員會。
八達鎮共有耕地面積1980公頃,其中水稻田476.2公頃。有林地8566.67公頃,林木以杉、松最多,旺子村的杉木年產量居全縣村級之首。

西林西林

設在鎮內的縣直屬工廠有糧油加工廠、農機廠、酒廠、水泥廠、汽車修配廠、食品加工廠、油桐加工廠、銻礦選廠、煉銻廠、果脯廠、澱粉廠。其中果脯廠出產的山楂果脯曾獲1994年度國際食品質量獎。銻錠和硫化銻粉、銻白粉產品已遠銷歐美和日本。

八達鎮現有縣立完中、縣職業中學、縣教師進修學校、縣民族中學、縣直幼稚園各1所,鎮村立完小共16所。城內有縣立人民醫院、鎮立人民醫院、縣立婦幼保健站、縣防疫站、縣皮防站等。文化設施有縣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歌舞團、電影院、新華書店等。

八達每三天一圩,有農貿市場大樓一座。還有周邦、土黃兩圩場,每六天一圩。黃豆玉米、雞鴨、板栗核桃均為集市上常見商品。

鎮內古蹟、風光有八達州城牆殘垣、周邦遺址、周邦岩洞等。

旅遊資源

西林西林
八行水源岩

八行水源岩,在普合苗族鄉境內,位於縣城東偏北15.6公里處。從馱娘江的八行河口,沿著八行河逆水上行2.5公里有一座大石山,山下石縫間有十多處地下水噴涌而出,這就是八行河的水源了。水源頭左上方約200米的山腰,有一個大岩洞。入洞走十來步又見一洞直下數米深,水聲丁冬作響,用強光電筒照去,可見一大水塘,水塘側上方衝下一股水,水大時,其聲轟隆,水煙徐徐上升。這水洞口的側面又另有一洞位山頂斜斜而上,當地人稱為”通天洞”。

周邦洞群  

西林西林
距縣城東北面7公里的周邦村有一岩溶地貌,這裡共有岩洞19個,如耕牛洞、犀牛洞、三角洞、仙人洞、顏家洞、黃雲貴洞等等,其中以仙人洞和耕牛洞最奇特。
仙人洞,進入洞口即有一幅幅石簾像 排空的瀑布傾瀉,又有一排排石柱,有個台架宛如神座,垂掛著幃簾。那些石筍、石柱有的像武士,有的像釣叟,一有的像書生。還有幾處“大廳”、“窄道”,大洞、小洞、叉洞曲暢勾連,有通出山外的“天窗”,有垂直而下的“無底洞”。
耕牛洞,洞口橫扁形,有3個“大廳”。第一“大廳”長約8米,高約2.5米;過去,隔幾塊石扇,有一圓拱形空間,即是第二大廳。廳高約20米,底面寬約400平方米,“廳”中央垂下一大石鐘乳,已經著地,往裡走,沿曲折窄道到50米深處,有一圓形“無底洞”,往往又有一約5米深的洞,搭梯而下。才到洞底,再爬過一個石崖,前行50米,頓覺豁然開朗,原來到了第三“大廳”,石景還勝過剛才走過的任何“大廳”。
古家寨日出

縣城東北14公里的普合鄉岩臘村的一個山頂上,有個苗家寨子叫古家寨。晴日,在這裡面向東南方,可以俯瞰大半個西林縣的山山水水。清晨觀日出,堪稱一奇。
黎明前,先是東方極遠處呈現一片魚肚白的天空,黑色的山影上泛起幾朵淡淡的紅雲。頃刻間,半天現出彩霞,整個天地一派斑斕異彩。
太陽出來了。開始是一段”紅線”,很快,變成一項”紅帽”,霎時又變成二個“紅盤”,桔紅,鮮亮,但不耀眼。
這時,霧海上升,群山下沉,古家寨成了將被“淹沒”的孤島。透過茫茫霧海空隙,可以看見山下的河川、田園、道路、農舍……。
太陽在升高,變黃,變白,燦燦發光了。霧氣也在上升,終於全部擁抱了古家寨,四處茫然一片。待等幾陣清風吹過,雲消霧散,古家寨又見到燦爛的陽光時,已經時近中午了。

西林西林
商埠達下

縣城東南66公里處,有個屬那佐苗族鄉的達下村。這裡高山峽谷,西洋江自西向東經過村前。從這裡的碼頭乘搭木船下航可到達雲南富寧縣的剝隘街,並可轉到百色、南寧。古代,這裡是兵家必爭之地,又是商貿經商必由之路。河岸上的巨石有船索綁紮的痕跡,從碼頭上去,是一幢幢兩層的古式樓房,順著山坡坡勢,縱橫成排成列,從山腰擺到山腳,呈梯形街景。
街道全是石條鋪砌的,縱向的道路修成台階石級,是碼頭延伸到山腰的部分。還有一間突出的房子,是清時政府設立的稅關。全村則60多戶人家,無田地,無畜欄雞舍,一看就知道不是耕田種地的農村,而是渡船搬貨的商埠。清嘉慶年間,西洋江江水比現在大得多,五六尺長的兩頭高翹的防浪水船運來”廣貨”、”洋貨”,載去山貨、土貨。達下成了雲、桂邊境貨物集散的埠頭。儘管埠頭不大,但還留有與經濟相應的文化遺址:如龍王廟、佛堂、關帝廟、私塾學堂等。
古鎮八柴

西平鄉火柴村位於縣城東南30公里的雲、桂兩省(區)交界處,民國27年以前,這裡是兩省邊境一個重要集鎮,叫火柴街。它地跨兩省(區),村街南段歸雲南廣南縣管轄,北段屬廣西西林縣管轄,各設行政機關(清代叫“把總管”),行政權不能越界施行。八柴街,每逢地支卯酉兩日成圩,是這一帶最熱鬧的市集。原來,街北山頭有座白帝廟、街南坳口有座農王廟,街中還有座佛堂,佛堂中有巨型觀音塑像。和尚、尼姑長住於此,香火四時不斷。佛堂有固定的田產。八柴原有塾館,是西林最早最完善的塾館之一。
如今的八柴還保留一條南北走向的石條鋪的古街,還有街頭銜尾的閘門、斷垣。

領導介紹

謝德強:西林的水力資源和農林資源十分豐富。我們依託豐富的水電資源,大力發展電力工業;依託林業資源,大力大發展林產品加工業;依託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進一步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

西林西林

書 記:謝德強

農弘,西林經濟社會發展滯後,必須破除一切不合時宜、阻礙發展的思想觀念,牢固樹立大開放促大發展的意識,大力引進先進的理念、文化、資本、技術、人才、管理等發展要素,才能不斷提高全縣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

西林西林

縣 長:農 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