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太康詩歌研究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作 者:檀晶著
叢 書 名:
出 版 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00480747
出版時間:2009-10-01
版 次:1
頁 數:207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內容簡介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重要的轉型期,太康詩歌作為這一轉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其在詩歌發展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視。這一時期的詩歌,逐漸由此前以儒家教化為主旨轉變為以抒發個人情性為主。就詩歌形式而言,五言詩是其創作主流,而秦漢以來處於衰式的四言詩再次得到文人青睞,七言詩亦在此時潛滋暗長。這一時期詩學理論空前繁榮,陸機等人提出的詩歌創作理論,既是對當時詩歌創作實踐的指導,也是對詩歌創作實踐的升華和總結。這一時期,社會上所表現出來的尚奢風氣、玄言清談以及唯美風尚等,造就了此時詩歌唯美化的獨特藝術特徵,這從詩歌的辭藻、句式、聲韻以及構思方法等方面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用典亦是太康詩歌唯美追求的一大特點,此時文人在詩歌中對典故的運用已經達到相對嫻熟的地步,並為此後詩歌創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鑑。這一時期,詩歌模擬現象突出,然這並非所謂形式主義詩風的發展,實是文人在“師其意不師其辭”模擬觀的影響下,對詩歌創作所進行的積極探索。此外,在詩歌內容方面,這一時期的贈答詩占據了較多的數量,招隱和哀輓等內容則與前代變化較大,通過對此詩歌內容的探討,可以揭示出動盪社會環境下文人的複雜內心世界及其幻滅的生死觀念。

作者簡介

檀晶,女,1974年生於山東汶上。1998年考入山東大學,2001年,2004年先後獲文學碩士、博士學位。現為魯東大學國際交流學院副教授,魯東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學專業碩士生導師,韓國圓光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典文獻學和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尤專於魏晉南北朝文獻研究。著有《西晉太康詩歌研究》,發表論文20餘篇。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太康詩歌研究範圍界定
第二節 研究現狀及本文研究方法
第一章 時代背景與社會思潮
第一節 太康時期的社會政治情勢
第二節 太康時期的社會風尚
第三節 太康時期的社會文化思潮
第二章 太康時期的詩學理論
第一節 傅玄的詩學理論及影響
第二節 張華之清省”、“主情”觀
第三節 摯虞之“四言正體”論
第四節 陸機之“緣情綺靡”說
第五節 陸雲之“清省”、“先情後辭”觀
第六節 左思“貴真尚實”之詩學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