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市水城門清真寺

西寧市水城門清真寺

西寧市水城門清真寺位於西寧市七一路119號北小街口,因地處東關水城門口而得名。始建於清同治初年,清光緒21年(1896年)遭兵燹被毀,民國11年(1922年)重建,是西寧東關地區比較古老的清真寺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最初清真寺占地面積2200平方米,修建了磚木結構單脊兩流水禮拜大殿九間。院內東南北建有土木結構平房十六間,分別為阿訇宿舍和滿拉宿舍、教室、水塘、煤房、伙房。1958年宗教改革時,寺院被西寧市城東區鉛絲社占用,1962年鉛絲社為了擴建廠地,將水城門清真寺建築物全部拆除,修建了廠房。

布局

1980年黨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實時,將寺院部分房屋歸還給清真寺,1980年12月2日經市委統戰部批准恢復開放。寺院批准開放後民眾聘任馬兆瑞、謝有錄為開學阿訇。1986年馬兆瑞因病去世,謝有錄一人擔任阿訇1981年2月3日由馬忠良、張傑、馬吉林、馬永貴等人負責,在本方者麻提和西寧地區部分信教民眾中捐資十六萬餘元,於1983年3月1日動工重建水城門清真寺,修建磚混結構禮拜大殿二層上下十四間及兩座喚醒樓。北建磚混結構三層樓一棟,東建磚混結構二層樓房一棟,南建磚混結構二層樓房一棟和土木結構平房二間,1987年5月寺院建築全部完工。2006年重新擴建,於2007年8月30日舉行清真寺擴建竣工典禮。該寺採用了傳統的中國古典式建築風格,整個大殿古樸典雅、宏偉壯觀。同時修建了與大殿整體相配的五層樓高的喚醒閣(宣禮樓)等仿古式建築。寺內有三米高的屏障,兩側有兩個圓形門,寺院大門頂有水泥刻制“水城門清真寺”字樣。修建工程先後共耗資約50萬元人民幣。寺院外有臥各夫房屋(寺院公房)五十六間,出租給他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