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鯨魚溝

西安鯨魚溝

西安鯨魚溝是我國顯得一個小地方,《三秦記》載:“周平王時,有白鹿出於此而得名。”

概述

西安鯨魚溝西安鯨魚溝

據《三秦記》載:“周平王時,有白鹿出於此而得名。”後因宋天聖年間,大將狄青在此安營紮寨,又稱狄寨塬。《辭源》載“白鹿塬即灞上。”“漢高祖滅秦還軍灞上。”《史記》載“王翦伐荊秦始皇送至灞上”即此。為歷代兵家必爭之軍事要地。秦為古長安城東的天然屏障,也是古帝王將相射獵遊樂之地。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英雄豪傑、古聖先賢、帝王將相留下了難以記數的辭文華章。“灞上”曾演出了多少幕威武雄壯的歷史話劇。唐代詩人訖乾《灞上詩》就生動的描寫了白鹿塬宜人風光。當代著名作家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塬》即以此地為歷史背景。名人名著的社會效應為白鹿塬增添了不少光景。

詳情

鯨魚溝位於白鹿原狄寨鎮南2公里,為灞橋區與長安縣交界。溝內自然風光秀麗,一年四季景色各異。陽春山花遍野,爭奇鬥豔;炎夏濃蔭蔽日,涼意襲人;深秋紅葉爛漫,如火如荼;朔冬群嶺銀裝,玉樹梨花。植被茂盛,竹林青翠蓊鬱,清泉叮咚曲折,碧水粼粼,微波蕩漾,飛瀑懸幔壯觀,飛珠濺玉。被譽為西安名勝風景區。

傳說在共工一怒之下,碰得天塌地裂,天水傾而直下,人間皆成汪洋大海。當時,東海里一對大鯨魚分別馱著七十七個老百姓,乘風破浪遊了九九八十一天,游到長安東郊的白鹿原上,恰逢女媧以鍊石法把天補住,天水很快退定,這對鯨魚和馱著的男女百姓就擱置原上,就此安家落戶。善良的鯨魚即被灘在淤泥之中。年復一年,時代變遷,一日,皇上傳下旨意,要在白鹿原上修一座城。隨之原上原下百姓被征,修城七七四十九天,這時鯨魚被壓得喘不過氣來惶恐萬分,突然空中傳下巨音:“鯨魚鯨魚莫發愁,剎時叫你東海游”。話音剛落,天崩地塌,狂風大作。第一聲炸響,修建的城牆倒了;第二聲炸響,鯨魚身上的泥土分開了;當第三聲炸響閃過,空中又傳出一聲高叫:“鯨魚,還不逃走,等待何時!”於是,這對鯨魚一急之下,未顧得商量,便各自擺尾而逃,雄鯨魚沖向藍田游入灞河;雌鯨魚衝進滻河。兩魚游至渭河相會,回向東海去了,鯨魚原來所在之處即成魚狀深溝。從此,人們就把這條深溝叫作“鯨魚溝”、“沐浴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