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清真寺

《古蘭經》中說:“這是你的主的正路。 《古蘭經》中說:“這只是他所受的啟示。 《古蘭經》中說:“這是我所降示的,吉祥的經典,故你們當遵守它。

簡介
西安大清真寺又稱化覺巷清真大寺、東大寺或清真大寺,位於西安鼓樓西北的化覺巷內,建成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元年(742年),歷經宋,元,明,清各代的維修保護,,距今已有1250多年的歷史,清真寺前後分四個院落,占地面積13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主體構造
西安大清真寺前後分四個院落,前院緊臨照壁的木牌樓,高約9米,琉璃瓦頂,挑角飛檐,雕樑畫棟,極為壯觀。南北兩邊為仿古建築的接待室。第二院是懸掛“清真寺”匾額的五間樓。院內樹木成蔭,花圃對稱排列,石制牌坊矗立其間,碑陰鐫刻有著名書法家米芾、董其昌的題字。第三院是敕賜殿,院中央是三層結構精巧的八角形省心樓。南北兩廂是經堂、宮殿,裡面珍藏有阿拉伯文和漢文翻譯的《古蘭經》及珍貴字畫等。第四院中心是一真亭,又名鳳凰亭,南北各有面寬七間的廳房。南廳後有石碑廊,陳列著創建和重修清真寺的碑刻。一真亭後有海棠形魚池噴泉,亭南北各有一座碑亭。進石門,走上廣闊的大月台,大殿就在正端。大殿面闊7間,進深9間,面積約1300平方米,可容納千餘人同時作禮拜。殿內天棚藻井,有畫600餘幅,彩畫圖案不一,牆壁刻蔓草花紋,套刻古蘭經,構圖著色,均表現中國伊斯蘭教寺院建築和宗教彩畫的特色。
寺內珍藏
真主把其降示的經文稱之為“古蘭”,這種稱謂在《古蘭經》中有七十三處,這是它眾多名稱中最著明的。學者們對“古蘭”這個詞有不同的意見。一部分人認為是有“海木宰”的;一部分人則認為沒有“海木宰”,對此各有不同的論述。勒哈亞尼認為:“古蘭”,意為“被誦讀的”,就此引證了《古蘭經》文“集合它和誦讀它,確是我的責任。當我誦讀它的時候,你當靜聽其被誦讀的。”《古蘭經》中所提及的《古蘭經》的其它名稱:
1、真主的語言。依遜尼派的主張,《古蘭經》的文字及意義,均為真主的語言,而不是被造的。《古蘭經》中說“以物配主者當中如果有人求你保護,你應當保護他,直到他聽到真主的語言。”“你的主的言辭,誠實極了,公平極了。”
2、正路。這在《古蘭經》中有三十三處。《古蘭經》中說:“這是你的主的正路。”
3、準則。因為其是區分真理和虛枉的準繩(“區分”,原文譯音為“法魯克”,這是它的一層意思;其另一層意思是“分隔”,原文譯音為“邁福魯克”,意即《古蘭經》文是分階段降示的)。《古蘭經》中說:“信道的人們啊!如果你們敬畏真主,他將以準則賞賜你們。”
4、啟示。這在《古蘭經》中有四十五處。《古蘭經》中說:“這只是他所受的啟示。”
5、經典。《古蘭經》中說:“這是我所降示的,吉祥的經典,故你們當遵守它。”稱其為:“睿智的”;“阿拉伯語的”;“光明的”;“尊嚴的”。稱《古蘭經》為“穆蘇哈夫”(意為“被匯集的”),始之於艾布。伯克爾時代。當時有人稱《古蘭經》為“引支勒”)意為喜訊、福音;其帶上冠詞後,已經是《新約》的專有稱謂);又有人稱《古蘭經》為“斯伏爾”(意為冊頁、經典,其複數是“艾斯法爾”;一般用作對《舊約》的稱呼。如《摩西五經》,但均使人感到不合適。後來,伊本。邁思歐德說,他在衣索比亞看到有人把經典稱為“穆蘇哈夫”,由此,便以其作為《古蘭經》的稱謂。《古蘭經》之定義是真主的語言,是頒降於其聖人穆罕默德的神聖經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